記者 張琪 高廣超
剪紙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民間藝術, 人們在春節期間剪窗花、貼窗花,用來裝點環境、渲染氣氛,并寄托著人民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愿望。當形象可愛的兔子遇上傳統剪紙技藝,更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
兔年剪紙
濟南剪紙代表性傳承人王濤從事剪紙已有30多年。在2023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他不僅制作了造型俏皮可愛的生肖兔窗花,還有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兔子花燈。王濤說,“今年的剪紙與以往的生肖窗花不同,融入了年輕人喜愛的兔子形象,將傳統剪紙造型與卡通動漫人物相結合。我們從11月份就開始籌備兔年剪紙,到現在已完成近300幅。每幅作品從設計、繪畫再到制作大約需要2個小時,這些作品主要用于春節期間的展覽和展示。”
兔年剪紙
兔年剪紙
“我這手快,一會一個,你看這兔子花燈多喜慶,預示著新的一年,多子多福,財源滾滾。”王濤父親王建政說。作為今年最大的特色,兔子花燈是王濤和父親王建政共同設計制作。花燈用卡紙制作,用刻刀刻出兔子靈動的形象——圓溜溜的眼睛,圓滾滾的身材,再裝上電子蠟燭,造型精美可愛。
兔子花燈
近年來,除了傳統剪紙,王濤在剪紙教學與文化交流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他將優秀的手工技藝與傳統文化傳授給新生一代。在工作室的一角,一幅兔年剪紙的長卷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里面鋪滿了姿態各異的100多幅生肖兔剪紙。王濤告訴記者,“這是授課的小學里孩子們剪出來的作品,一個孩子能剪四五只兔子,剪一張造型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
王濤學生作品
在王濤的記憶中,兒時的剪紙作品多為窗花,而貼窗花便意味著過年。談起小時候的春節,王濤說那時候的年味兒很濃,跟著父母一起打掃衛生、剪窗花、貼春聯、放鞭炮,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現在的春節雖然沒有之前那么熱鬧,但是貼窗花、貼春聯等老習俗還一直延續著。“最重要的是,從我父親到我這一輩的剪紙技藝、文化精神一直延續著。”
王濤的女兒正在上小學,每天在爺爺和爸爸的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紀的她也學會了簡單的剪紙。“她一直跟著我們學習剪紙,雖然我不會強迫她以后從事我的行業,但還是要讓她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把剪紙作為一門藝術牢牢地掌握。”
王濤女兒跟爺爺王建政學習剪紙
流淌于三代人的剪紙技藝與文化情懷中。王濤說,真正的傳承不應該只是剪紙技藝的傳承,而是在現有的基礎上,融入傳統與現代的系列元素,如將濟南的風光、濟南的人文、二安文化、李清照辛棄疾等名人名士的故事,穿插到傳統的剪紙中,更好地通過剪紙展現濟南的地域文化與風光。“另一方面則是精神上的傳承,簡單來說,就是剪紙的精神,當下人們比較浮躁,任何的手工其實都是讓人靜下心來,這是最重要的。”
王濤與父親 、女兒
談起新年的愿望與展望,王濤說,希望老人孩子身體健康,老百姓的日子能像這一只只紅紅火火的兔子一樣蒸蒸日上。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