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保山日報
“今年賣了5頭牛給村子里的屠宰戶,差不多純掙4萬多塊錢,現在還養著12頭,年前還要準備賣2頭。”昌寧縣田園鎮勐廷社區村民楊建發是當地有名的養殖戶,通過這幾年的肉牛養殖,也成為了社區脫貧致富的典型代表。
勐廷社區位于縣城西北3公里處,是全縣最大的回漢民族聚居村。作為城郊結合的農村社區,存在土地面積少、人口基數大的問題,為找準發展路子,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近年來,社區黨總支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著力在發展產業鏈上下狠功夫,實現了產業發展有點子、群眾增收有路子、鄉村振興有樣子。
“社區黨總支結合回族飲食文化特點,確定探索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把分散在各村組的黨員和致富能手集聚起來,組建了人才隊伍,同時通過對接農業部門提供肉牛養殖的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搭建互相交流經驗、分享市場信息的平臺,培養一批‘牛經濟’人”,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子哲說。
除了社區黨總支帶頭“念牛經”外,社區黨員也紛紛“出牛力”。結合發展思路,黨員們積極響應,成立起家庭牧場,帶頭飼養。家庭牧場模式推廣以后,群眾緊跟腳步“發牛財”,逐步發展起了作坊式屠宰場、回族餐飲業、特色產品加工業等相關配套產業鏈。產業鏈的初步完善,也為肉牛養殖產業發展提供了“加速度”。
為解決肉牛養殖產業發展帶來的養殖污染問題與人居環境之間的矛盾,據了解,2022年以來,社區黨總支積極籌措資金、整合項目,新建污水管網1.8公里,建成污水處理系統、屠宰廢水收集調節沉淀池各1座,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將舊磨槽、壇罐、竹筒等,改造成別具特色的花盆,科學利用閑置空地、拐角空間見縫植綠種花,持續打牢綠美建設硬基礎。
據悉,勐廷社區還通過黨組織搭臺、產業能人帶頭講、黨員和致富能手帶頭做的方式,變短板為優勢,推動形成了“種養殖業—加工業—餐飲業—服務業”相互銜接促進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共培育餐館60家,輻射全縣9個鄉鎮,帶動103戶家庭養殖肉牛、12戶家庭從事運輸、6戶家庭從事屠宰、320戶家庭從事餐飲服務,實現肉牛產業年產值800余萬元。孟垂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