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現在,我本想看還沒來得及看的世界,就只能你去替我看了。”閨蜜留下的話,讓許紅豆跨越三千公里從北京到云南,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新生活。
原以為會有大城市人去小縣城生活的滿滿戲劇沖突,玩一些不打不相識、傷痕揭秘、冤家和好的男女主言情套路,古城、小鎮、剩余一切都是背景,結果沒想到開播至今,這些一律未見,許紅豆真的是帶觀眾“云旅游”去了,在這個三年的拘謹剛剛結束,大部分人還沒能來得及出門旅游之際,《去有風的地方》來得恰是時候。
由華策影視、瞰心晴工作室出品,丁梓光執導,水阡墨、王雄成編劇,劉亦菲、李現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在2023年的開年讓很多人看見了一種很新的田園劇:“云游”大理,美景、美食、有趣的人們、反精神內耗的靈魂……
這部劇就像是“在逃”大城市人的精神世外桃源,仿佛跟著許紅豆住進“有風小院”就不會再有糟心事兒,稱得上是真正的解壓神劇。
正因如此療愈大眾,該劇開播首日的收視率就登頂衛視冠軍,并且一路持續引領;貓眼熱度榜也迅速奪冠,骨朵、燈塔、云合等數據榜排名也位居前列。
國產劇里太久沒有人拍出過一部可以全民共感的田園劇了,網友給到《去有風的地方》最多的觀感評價是治愈的、有現實感的、甜度恰當的,這些或許就是這部劇可以走進觀眾內心深處的真正秘訣。
“有風小院”的故事既“快”又“慢”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對劇的推薦傾向變成了“節奏超快”“反轉很多”“強情節十足”,《去有風的地方》明顯不是這樣的故事,如果說快節奏和多反轉變成了影視劇的主流,那和這些“標準”看起來背道而馳的這部劇,算不算是一種“反套路”?
故事的開始,許紅豆和很多網友的生活一般,一切都很快,工作節奏很快,吃飯速度很快……
作為北京五星級酒店前廳部經理,許紅豆被籠罩在姐姐優秀的人生經歷陰影下一刻不敢松懈,直到有一天酒店的維修師傅告訴她,大鐘的螺絲老舊了,換一個就又能恢復正常了,許紅豆忽然意識到自己也不過是這家酒店的一顆螺絲釘,如此日復一日的下場可能也只是被替換,人生依舊是一無所有的。
于是帶著和逝去閨蜜的約定,許紅豆給自己的“快生活”狠狠踩了一腳剎車,原地調轉車頭,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她要去看看這個世界。
衛視首播兩集,網絡首播六集,所有觀眾都可以在第一天看見許紅豆180°不同的人生從云苗村重新開啟了,第一集被工作忙碌和失去摯友壓得喘不過氣的心情,在第二集深深舒了一口氣。
“誰看了這部劇不會想去旅游啊?”故事先抑后揚讓人心情輕松起來,視線里滿滿的云南美景,都在跟著許紅豆“云游云苗村”,心情進一步再敞亮起來。
“慢生活”正式開始,緩下的是許紅豆的生活,而看劇的人即使一口氣炫十集也不想快進。“快劇情”是潤物細無聲地展開的,單單第二集許紅豆入住有風小院,就認識了周圍鄰里十位小伙伴和四位小朋友,有本地人有外鄉客,年齡性別性格經歷各有不同,氛圍一下就熱鬧起來,接下來的故事里也可以看見許紅豆和越來越多的街坊鄰里一起熱熱鬧鬧的,每個人身上還都帶著一些故事,所以故事節奏其實是慢不下來的,反而想聽聽看大家的故事。
戲劇沖突埋得自然,沒有以往國內外田園劇一些本地人與外來客思維模式、生活方式上的沖突套路,而是在日常的逛街和嘮嗑里,許紅豆會看見或者聽見很多大家的故事。
有手工藝人木雕師傅謝和順整天訓斥自己唯一的小徒弟夏夏,有風小院老板謝之遙有個怎么催都不肯去上學的弟弟小阿遠,這些都是最典型的兩代人的觀念沖突,當夏夏被殺豬盤騙了錢,小阿遠打工吃了苦,也就知道謝之遙鼓勵少年們用心讀書、知識興業的良苦用心。
看完十集的時候已經有很多這樣的故事,觀眾也會發現這趟“云旅游”并非“純玩耍”,也是以云苗村為例,感受更多的“云苗村們”如何可以一邊保留自己的文化,一邊跟上當代經濟建設。這其中有很多很多細小的沖突,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生活如何解決,如何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非遺文化記憶如何傳承,鄉村產業如何振興……由許紅豆領進村子,由謝之遙親身示范,什么是“從社會中賺錢,再回饋社會,良性循環”。
這些不知不覺中被剝開的當代城鎮生活現狀一角,都涉及了更大的格局話題,意味著這部劇不再是單純的田園治愈劇,還抱有更多現實的質感和創新。
原居民與旅居客的小鎮生活圖鑒
故事的視角由許紅豆牽出來,又暗暗地圍繞著云苗村萬事通的謝老板謝之遙,小情小愛的故事可以是兩個人談,而格局更大的田園故事需要很多人講述,不同的現實共鳴就是這樣來源于云苗村眾生相,好看也就好看在這部劇刻畫出的一副云苗村里原居民與旅居客組成的小鎮生活圖鑒,有生活,有人情味兒。
許紅豆是標準快節奏城市人的代表,因為“姐姐走的每一步都是給我挖的坑”,所以在榜樣姐姐許紅米的示范下被動地要快速跟上腳步。
閨蜜陳南星也是快節奏的城市人,但她有點理想,只是沒機會實現了,讓許紅豆幫自己實現,也是在許紅豆真正崩潰之前拉了她一把。
許紅豆想放慢節奏“避世”到云苗村,剛去的時候說著想靜下來看看書,其實來了許久,書也并沒有看多少,做事還是風風火火,小姑娘走路都比大男人謝之遙快很多,習慣是一時半會兒改不掉的。但是小鎮里,人人都慢,一個人也快不起來,許紅豆跟小院里的租客馬爺打起了坐,后來慢慢地也能坐久了,沉下心來不受干擾。
小院里的租客馬爺、娜娜、大麥和胡有魚是先許紅豆一步已經得到“改造”的旅居客的代表,一個愛裝范兒的養生大叔、一個逃離大上海的女青年、一個社恐迷茫的網絡作家、一個社牛熱情的民謠歌者……每一個形象好像都能讓觀眾在自己身邊找到對應的朋友,社恐大麥格外受網友歡迎,“大麥演我”的呼聲很高,當代網絡青年私下多多少少是有點“社恐”和“宅”的屬性在身上。
再看到云苗村的主心骨謝之遙,這些原居民也有不同的群體。
謝之遙和他供出來的大學生堂妹謝曉春是走出村子又走回來的返鄉客代表,用謝之遙的話說,“書沒有白讀的,知識是通往世界的橋梁。”在看過了世界之后,重新回到鄉村做建設,別人做不下去的生意都由謝之遙接手,謝曉春負責管理,讓村里人獲得更多工作的機會,全村一起致富。
謝曉夏和謝之遠這樣更年輕的小鎮少年一開始不理解,想出去闖,碰了壁回來,識趣的知道有哥哥姐姐和師父的羽翼庇護是幸福的事。
村子里還有很多質樸的村民,謝之遙80歲的奶奶謝阿奶,像是很多人的奶奶,許紅豆看見她會想起自己的奶奶,身上都有一種熟悉的“奶香味”,會給小輩們橘子吃,成為最堅強的心靈后盾。
外表嚴肅的鳳姨,熱情的阿桂嬸、寶瓶嬸,還有前一秒吵架轉眼就牽手回家的老閨蜜秀英姨和彩云阿奶,有一些小毛病,但不固執,可愛的部分遠勝于小毛病,所以和很多網友記憶中奶奶嬸嬸的和藹模樣重疊。
更可愛的是云苗村不是刻板印象中閉塞土氣的小鎮人,現代化村落性格里保留質樸熱情、文化中傳承非遺手藝、生活中并不拒絕促進便利的現代化手機電腦。
多元且充足的人物樣本就是“總有一款在演你”或者“總有一款是你身邊朋友”,更易共鳴,也更易形成集體氛圍。
起初許紅豆的“避世”可能只是為了完成閨蜜約定,她也不知道住了三個月會怎樣,以為只是做三個月“廢物”,在看見了形形色色原居民和旅居客之后,她發現大家無論年紀多大,都帶著理想在努力生活,想要完成個人成就也好,想要集體幸福生活也好,許紅豆也開始重拾對生活的熱情了。
觀眾究竟想看怎樣的田園劇?
當代人在電視劇里追求“快節奏”,在綜藝里追求“慢生活”,國產劇一直不敢觸碰“慢劇集”,確實也太久沒有人拍出過一部真正的“田園劇”了。
當代年輕人更流行一起搞錢,創業男女的CP也很香,更香的還是一起生活,再一起工作。有風小院的生活就像是“向往的生活”,所以《去有風的地方》更聚焦的還是“生活”,許紅豆和謝之遙最后當然會走到一起,不過戀愛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就像許紅豆和陳南星的閨蜜情也貫穿始終,只是這段閨蜜情也和大多數電視劇的樣板閨蜜不一樣,“陳南星雖然不在了,但許紅豆的生活里處處都是陳南星的影子”,虐心且深刻。
如果說從視覺上這部劇滿足了觀眾在國產劇里許久不見得田園劇的模樣,那么在臺詞和劇情的安排上也是觀眾在國產劇很久沒有見到的“全員有嘴”的交流形式。
男女主角一個不太友好的開場,因為二人很真誠的溝通,很快解決了手機摔壞的賠償維修問題;年輕人做錯事情出了丑,長輩在教訓的同事會為孩子保留尊嚴;有任何誤會就當面說清楚……畢竟人有嘴就是要好好說話,有話不說強做沖突的老套模式在這部劇里看不見,把道理融入情節再好好溝通,觀眾不會急切心塞,影視劇本身想表達的東西也會因此順利傳遞進觀眾心里。
其實一部劇要讓人覺得好看,是需要非常密集的細節組成,可能看的瞬間未必感知,但回過味兒來就會明白:比如許紅米和許紅豆的微信頁面對話是“跪安吧”,霸總姐姐和社畜妹妹的形象生動有趣;陳南星的手機殼是“22世紀全自動上班機器人”,充滿了社畜年輕人的自我調侃;阿桂嬸的云南口音普通話,古城許愿樹掛著“自由”的許愿牌……
再比如許紅豆給自己和陳南星父母寄手作鮮花餅時,沒有給自己父母寫tips,卻給陳南星父母寫了tips,因為知道父母不懂會問姐姐許紅米,但陳南星父母不知道的話就沒人問了……彈幕直言“殺我別用閨蜜刀”。
用心的劇作是觀眾會沉迷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是支撐一部田園劇是否能真正治愈人心的關鍵。
從“慢綜藝”的受歡迎到沉迷在田園劇里獲得治愈,“慢生活”明顯已經成為當代人碎片化快餐娛樂之外,另一個方向的新需求。不過“慢生活”不代表躺平,田園劇真正的做法是拆解問題核心,一邊順應大眾情緒,一邊給出更好的解決問題方法,《去有風的地方》就是嘗試了這樣的新方向,至于方向是否正確,想必現在的收視率和熱度已經給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