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擁有相對穩定的種群組成結構,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中具有重要作用。貴州師范大學蛛形學研究團隊在貴陽市烏當區、南明區、開陽縣發現了以“貴陽”命名的全球蜘蛛新物種——“貴陽單蛛”“貴陽花葉蛛”“貴陽雙勝蛛”和“貴陽逍遙蛛”。這也是貴陽市啟動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價工作以來,首次以“貴陽”命名蜘蛛新物種。
“貴陽單蛛” 攝影/喻浩及其團隊“貴陽單蛛”屬于典型的地表游獵型蜘蛛,背甲呈梨形且光滑,整體以棕色為主,眼區顏色稍深,無明顯花紋,喜好蟄伏于枯枝落葉層中使用伏擊方式捕獵,此次通過地面陷阱法,在貴州師范學院采集得到。
“貴陽花葉蛛”屬于小型蟹蛛,整體長度僅有約3—4毫米,雄性腹部呈長盾狀,雌性腹部呈寬梯狀且具有許多白色斑點,兩性的背甲均為黃褐色且具有縱向的寬條斑紋,喜歡在草和灌木上游獵捕食,此次在貴陽市森林公園發現,通過人工敲打低矮植被振落獲得。
“貴陽雙勝蛛”屬于中型肖蛸科蜘蛛,甲背褐色或紅棕色,腹部呈長卵圓形并具有許多黑色圖斑和白色斑點組成的色塊,屬于典型的結網型蜘蛛,于植株的枝丫間撐網捕食,此次在貴陽市森林公園發現,通過人工直接搜索及掃網法采集。
“貴陽逍遙蛛”整體棕黃色,身體長度約3毫米,步足纖長,頭胸部兩側各有1較寬的深褐色縱向斑紋,腹部輪廓矛頭形,喜好在低矮植株上游獵捕食,此次在開陽縣紫江地縫地區發現,通過人工敲打低矮植被振落獲得。
此次新物種的發現均來自貴州師范大學喻浩老師及其團隊。“令人驚喜的是,我們在貴陽森林公園同一位置分別發現了兩性‘貴陽花葉蛛’及兩性的‘貴陽雙勝蛛’標本,這是很難得的。無論是‘貴陽花葉蛛’還是‘貴陽雙勝蛛’,它們的兩性具有相似的習性、斑紋等形態和行為特征,最關鍵的證據是我們獲得了兩個物種兩個性別的DNA條形碼,進一步證實了它們的配對的正確性,其科學價值高過單性發表的‘貴陽單蛛’和‘貴陽逍遙蛛’。”喻浩介紹道。
通常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蜘蛛成熟季節,也是野外最佳采集季節。每當在野外采集到蜘蛛時,便要立即泡在95%以上的酒精中進行固定和保存,保證后續分子生物學實驗的順利進行。不同于野外大型動植物的研究工作,像蜘蛛這種經典分類學的研究工作要更加細致和繁瑣。往往要經過體視顯微鏡檢視標本、光學顯微鏡觀察細節、關鍵鑒別結構的解剖分離、形態數據的獲取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分析以及顯微成像制圖等操作后才能發表論文,最終獲得國內外專家的認可,整個過程最快也需要半年時間。
“在貴陽發現蜘蛛新物種證明貴陽生態環境很好。”據喻浩介紹,蜘蛛是一種指示生物。因為它對風、濕度和溫度等環境因子變化高度敏感,可以作為監測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變化的指示類群,其物種組成和數量變化已成為環境監測的重要指標,能夠很好地反映環境變化過程及其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實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我們也呼吁大家一起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既是給生物一個棲息家園,也是給科學研究保留一塊凈地。”由于蜘蛛本身擴散能力弱,不宜大批次遷徙,因此很多蜘蛛都是特有種,一旦生存環境遭到破壞,開始發生惡化,物種就有滅絕的危險。
目前,“貴陽單蛛”“貴陽花葉蛛”“貴陽雙勝蛛”和“貴陽逍遙蛛”相關論文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并收錄于世界蜘蛛名錄網絡數據庫,它們的標本在未來也將移送到國家動物博物館進行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