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引起犬皮膚瘙癢、脫毛、結痂和皮膚異常變化的疾病統稱為皮膚病。犬的皮膚病病因復雜,種類繁多,防治難度較大,其中一些還可傳染給人。如何提高治愈率,縮短治療周期,降低復發率,是廣大寵物醫護人員十分關注的問題。筆者于2005年以來,曾先后接診犬皮膚病109例,現就臨床常見皮膚病的診治體會報告如下。
1 發病情況
犬皮膚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多發,寒冷的冬季少發。通過對109例皮膚病犬的總結,發現犬皮膚病主要為螨病(62例,占56.8%)和真菌性皮膚病(32例,占29.4%),且大多數還是螨蟲和真菌的混合感染性皮膚病。螨病中常見的螨蟲有蠕形螨、疥螨和耳癢螨,真菌性皮膚病主要為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和須毛癬菌感染;此外,犬皮膚病中尚有過敏性皮膚病(5例,占4.6%)、營養缺乏性皮膚病(4例,占3.7%)等。
2 病因和癥狀
犬皮膚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劇癢、脫毛、結痂、皮膚肥厚以及患部出現紅斑、丘疹等變化,癥狀十分相似,應注意鑒別診斷。
2.1 犬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內引起。正常情況下,犬體表也有少量蠕形螨存在,當機體應激或抵抗力下降時,大量繁殖,引發疾病。病初犬顏面兩側皮膚潮紅、充血,繼之脫毛并形成許多皺褶,然后擴散到額部、背部、胸腹下甚至全身。病部有1~5個小的和周圍界限分明的紅斑狀病變,癢感不強烈,嚴重時,身體大面積脫毛,浮腫,出現紅斑、皮脂溢出和膿性皮炎,瘙癢。
根據病史和臨床癥狀可建立初步診斷。對由螨蟲、真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可采用皮膚病診斷液進行診斷。方法如下:用透明膠帶粘取犬患部皮膚痂皮、毛根等病料,貼于載玻片上,然后揭開一段透明膠帶,滴加診斷液2~3滴,攤平、靜置2~5min鏡檢。若是真菌感染,通常被染成藍色;而螨蟲和蟲卵則清晰可見。成蟲蠕形螨,長為200μ~400μ,有4對短粗的足,口器小,體表無毛,吻突小而鈍,有針的螫肢和被壓縮的須肢節。
2.2 犬疥螨病
本病病原為犬疥螨,傳染性較強,主要通過接觸感染,過度擁擠、陰暗、潮濕等較差的衛生條件會加劇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人接觸病犬也可感染。檢查發現,蟲體主要寄生于耳尖外側、尾根、腳爪、口周圍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變也多發生于此,嚴重者可擴散至全身。表現劇癢,不斷抓撓啃咬,患部脫毛、結痂,耳殼邊緣、尾根、腳爪處皮膚增厚,密布糠麩樣厚痂。
根據病史和奇癢、脫毛、結痂等臨床癥狀可建立初步診斷。確診用皮膚病診斷液,方法同蠕形螨病。犬疥螨呈寬卵圓形,雌蟲平均大小約為380μ×270μ,半透明,白色,體表覆以相互平等的細毛;雄蟲平均大小約為220μ×170μ,其外形同雌蟲相似。
2.3 犬耳癢螨病
病原為耳癢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內,有時也爬到身體其它部位引起局部損傷,有高度傳染性。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耳道發炎、充血、耳道內有多量紅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殼內側潮紅糜爛,犬不斷抓耳撓腮,或用頭磨蹭地面或籠壁,體表散布拇指蓋大血痂并形成脫毛區。
根據病史和臨床癥狀可建立初步診斷。確診也可用皮膚病診斷液,方法如下:用掏耳勺刮取耳道分泌物,置于載玻片上,滴加診斷液2~3滴,混勻后加蓋玻片,壓薄后鏡檢。若被感染,則蟲體和蟲卵清晰可見。癢螨呈橢圓形,足體凸出。雄蟲第4對足不發達,不能伸出體邊緣,比第3對足短3倍:雌蟲第3、4對足無吸盤。
2.4 犬皮膚癬菌病
又稱癬,是由皮膚癬菌對毛發、爪和皮膚等角質組織引起的真菌性皮膚病,病原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和須毛癬菌等。潮濕、溫暖的氣候,擁擠、不潔的環境以及缺乏陽光照射等是引起本病的主要誘因。本病主要表現是大面積嚴重脫毛、瘙癢,體表散布紅色丘疹,脫毛區覆蓋油性厚痂,刮去痂皮裸露潮紅或潰爛的表皮,嚴重者形成潰瘍。隨著病程延長,患部出現色素沉著,毛根易脫,毛干易斷。
因本病與葡萄球菌性毛囊炎、蠕螨病等癥狀相似,診斷可采用下列方法進行。
伍氏燈(woodlight)檢查(又稱濾過性紫外線檢
查):用伍氏燈在暗室照射病變區、脫毛或皮屑。犬小孢子感染的毛發可發出蘋果綠色熒光,而石膏樣小孢子菌和須毛癬菌感染的毛發無熒光或顏色不同。
直接檢查毛發:從炎癥部位拔毛或取斷裂毛發或取伍氏燈下有熒光的毛發,置于載玻片上,滴加幾滴10%~20%KOH,加蓋玻片,作用30min或稍微加熱15s,待樣本透明后,檢查真菌孢子或菌絲。
真菌培養:將毛發等病料接種于皮膚癬菌試驗培養基或沙氏培養基上,于25℃培養,皮膚癬菌的生長中使DTM變紅,或根據沙氏培養基上菌落的顏色和形態以及顯微鏡檢查進行鑒定。
2.5 犬過敏性皮膚病
如濕疹、蕁麻疹等。濕疹是表皮和乳頭層由致敏物質所引起毛細血管擴張和滲透性增高的一種過敏性炎癥反應,臨床上以患病皮膚發生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結痂及鱗屑等皮損,并伴有熱、痛、癢癥狀為特點。蕁麻疹是皮膚乳頭層和棘狀層血管滲出液增多的一種過敏性疾病,臨床以患病皮膚突然發生許多圓形或扁平的疹塊和迅速消散,并伴有皮膚瘙癢為特點。引起犬過敏的因素有昆蟲的叮咬、陰暗潮濕的環境、烈日暴曬、刺激性藥物、營養失調、代謝紊亂以及機體內在的一些過敏因子等。
根據病史調查、飼料檢查,以及皮膚的特異性變化和比較明顯的臨床癥狀,進行診斷。
2.6 犬營養缺乏性皮膚病
本病有一定群發性,多由飼養管理不當、消化吸收障礙導致某些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如犬食物單一,或長期飼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飼喂變質食物等可造成維生素C、維生素B以及硒、鈣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毛易斷易脫,皮膚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蓋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多,癢感不明顯。
對營養缺乏性皮膚病,主要根據病史和臨床癥狀進行診斷。
2.7 其它皮膚病
包括由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細菌感染,由犬瘟熱病毒感染出現的硬腳墊病,角質層下膿皰性皮膚病,維生素A過多癥,毛細血管擴張癥,溢脂性皮炎,中毒性皮炎,自體免疫性皮膚病等。
3 治療
根據皮膚病流行特點,治療時應采取"徹底檢查,洗浴去痂、重復用藥、辯證施治、消除病因、消毒環境"等綜合性防治原則,進行立體式用藥(體內、體表、環境),根據病情不同,采用"輕則治其標,重則治其本"的方法,治療務須徹底,以防復發。下面列舉一些犬皮膚病的常見治療藥物,以供參考。
3.1 1%伊維菌素注射液(螨蟲一針凈、伊力佳)
該藥為廣譜驅外寄生蟲藥,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疥螨、蠕形螨、耳癢螨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對虱子、跳蚤和蜱也有防治作用。犬按每千克體重0.05~0.1mL/次計算,皮下注射,每周1次。
3.2 癬螨凈886擦劑
該藥為純中藥配方,無毒副作用,具有殺螨、抗菌、止癢以及除虱、滅蚤等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疥螨病、耳癢螨病、蠕形螨病、真菌性皮膚病、過敏性皮炎、濕疹等引起的皮膚病。該藥外用,于患部涂擦,每日1~2次。耳癢螨病、中耳炎時,應向耳道內滴入藥液3~5滴,再清理干凈,3日1次。
3.3 癬螨凈887浴液
該藥也系純中藥配方,無毒副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晚期全身性、頑固性皮膚病,如疥螨病、蠕形螨與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膚病、真菌性皮炎、膿皮病、過敏性皮炎、濕疹、脫毛癥及自咬癥等。該藥外用,用前先用溫水稀釋100~200倍,將患犬藥浴8~10min。另外該藥還可用于環境、寵物用具的消毒。
3.4 癬螨凈888注射液
藥具有殺螨抑菌功能強、作用持久等特點。臨床上主要用宋治療各種螨蟲、真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尤其對蠕形螨、真菌混合感染的頑固性皮膚病、膿皮病有特效。用時按每千克體重0.05~0.1mL/次計算,皮下注射,每7天1次。
3.5 1%益康唑霜
該藥為廣譜抗真菌藥,對皮膚真菌有殺菌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犬的皮膚、毛發、爪的真菌病。該藥外用,于患病涂擦,早晚各1次。
3.6 灰黃霉素
該能能有效抑制小孢子菌、毛癬菌等真菌,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病。犬按每千克20mg/次口服,連用30d。
3.7 H1受體阻斷藥
本類藥物主要有鹽酸苯海拉明、鹽酸異丙嗪、撲爾敏、撲敏靈等,能選擇性地對抗H1受體所致的血管擴張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各種皮膚、粘膜的過敏反應,如濕疹、蕁麻疹等。另外,維生素C、糖皮質激素類(如地塞米松)、鈣制劑、
麻黃堿等也有抗過敏作用,是皮膚病防治中常用的輔助藥物。以苯海拉明為例,犬按每千克體重0.5~1mg,肌肉注射,內服時犬1次量30~60mg。
3.8 寵物香波
該藥液具有抑螨、止癢、潔膚、護毛、除臭等作用,定期洗浴可使寵物被毛光亮。用法如下:先用溫水浸濕被毛,涂少許香波,輕輕揉捏,2~3min后用溫水洗凈;或將香波溶于水中進行盆浴,夏季1周1次,冬季2周1次為宜。
3.9 其它藥物
5%溴氰菊酯溶液,對犬的外寄生蟲如虱、螨有很強驅殺作用,用時用棉籽油稀釋1∶1000倍于患病涂擦;1%癬可寧軟膏,于患部涂擦,主要防治犬的皮膚真菌病;膚輕松軟膏,主要用于濕疹、過敏性皮炎和皮膚瘙癢等。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0.5~1mL/次,肌肉注射,可用于B族維生素缺乏所致的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