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因素可導致中耳炎出現的風險增加,改變耳道的環境,使它更容易受到細菌和真菌的感染。本身而言,這些因素并不會導致外耳炎,例如耳廊內濕度或溫度的增加,產生過量耳臘等。
主要因素
可直接導致外耳炎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寄生蟲:耳蛸是最常見引起外耳炎的寄生蟲。可有少量耳螨引發過敏反應而致發病。發病癥狀是劇烈瘙癢,動物抓癢越嚴重,發病越嚴重。
過敏癥:髙達30%的案例中,外耳炎是唯一的可作臨床檢查中診斷出的病癥。高達83%患有過敏癥的動物都有外耳炎。食物過敏也往往會影響耳部。關于過敏性皮炎,昆蟲叮咬現在已作為主要原因來討論。接觸性過 敏可由耳部用藥引起。
異常角質化:某些品種由于易感基因的問題,例如可卡犬、德國牧羊犬和杜賓等,易于出現表皮角化過度, 皮脂腺增生顯著增加未酯化酸和脂肪酸臘的現象。游離脂肪酸是細菌和真菌生長的良好培養基。洱蠟形成、有缺陷的耳朵不能有效阻擋細菌和真菌的入侵。
內分泌失調:表現為耵聆中耳炎,出現中斷生存的 膠質細胞,角質細胞過度剝落或上皮屏障功能障礙。內 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通常主要影響的器官為耳 朵,滋養細胞腫瘤、雄性體內激素不平衡綜合征等、或 由于去勢引起的激素紊亂等均可引發。
異物:植物、多余的毛發、灰塵、沙子、甚至軟膏可能堵塞耳道,引起刺激。
其他原因:各類腺體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引起的疾病和腫瘤。
以下因素可引起外耳炎,包括細菌和真菌。在犬中,導致頻繁感染的細菌和真菌有:馬拉色菌(30%)、變形桿菌(10%)、假單胞桿菌(20%)、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30%)、鏈球菌(<5%)。因此,重要的是選擇針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馬拉色菌的局部治療。
臨床癥狀
外耳炎有兩種形式:耵聹(OEC)和化膿性中耳炎(OS)。OEC是最常見的,其特征在干紅斑和具有難聞氣味的多余耳垢。OS的特點是豐富的膿液和難聞的氣味。這兩種類型的中耳炎都可能伴有抓撓和頭部的不停甩動。疼痛多出現在OS中。這種疼痛可導致患犬的攻擊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