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炎是一種急性或慢性的炎癥疾病,可能會影響耳朵、外耳道及鼓膜。耳廊和耳道共同構成外耳,外部覆蓋有皮毛。出于這個原因,外耳炎被視為皮膚病。據估計,犬的中耳炎發病率在外出活動的犬中占 10%~ 20%;在貓中較少,2%~6%。
解剖結構
耳朵是一個復雜的器官,包括兩個重要的功能:聽覺(聲音的感覺)和平衡(維持身體姿勢)。基于功能和解剖結構,耳朵分為以下3個部分。
外耳:聲音接收器。
中耳:將聲波轉換為機械振動。
內耳:將機械振動轉換為可被腦部中央系統識別的 電脈沖。
外耳和耳道(CAE)是有垂直的耳朵軟骨形成。開始于耳的外孔并卷繞為漏斗形狀,成為隧道,以通往 CAE的下部。CAE具有可變長度(5~10CM)并被分為垂直和水平兩個部分,繼續卷曲直到到達鼓膜,形成特殊的L狀,使得自然消除耳道異常物質復雜化。耳道官腔的直徑為0.5?1cm。
褪蓋在耳道上的皮膚是相對光滑的,附著有較薄的表皮和真皮上的器官(毛囊和腺體,皮脂腺和耵聆)。脂腺產生中性脂肪,耵聆腺分泌酸性粘多糖和磷脂。鼓膜處縫里的外耳橫向內側的位置,位于中耳腔上皮,為橢圓形,但在大小不同的動物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平均為15mm*10mm,呈半透明狀并且在中間部位較薄,在此處,鼓膜融入核心軟骨氣墊。
耳蠟的混合物為:腺體分泌物(皮脂腺和耵聆);
箭頭脫落的膠質細胞。
免疫球蛋白A,G和M存在于抗體中;存在于健康和發炎的耳朵中,在患犬耳部的相對濃度明顯增加。
耳臘、細菌、酵母菌和脫落的細胞碎片都是由外表皮不斷生長和運動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