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蛔蟲病是由犬蛔蟲和獅蛔蟲寄生于犬的胃和小腸而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對幼犬的危害巨大,多發生于1~3月齡的幼犬,可引起幼犬生長遲緩、發育不良,嚴重則導致死亡。如果感染懷孕母犬,還可經胎盤直接傳給胎兒。
1.病原
病原主要有兩種:一是獅弓首蛔蟲,常發生于成年犬。但成年犬兩種蛔蟲均為終末宿主。二是犬弓首蛔蟲,該蛔蟲是幼犬寄生的主要蛔蟲;偶見有貓弓首蛔蟲感染。感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觸(直接由外界吞食感染性蟲卵)、幼蟲隨血液通過母體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感染和通過仔犬吮吸初乳而感染3種途徑。
2.癥狀
(1)病犬常表現出日漸消瘦、黏膜蒼白、精神不振、食欲減退、伴有嘔吐、消化障礙等癥狀,幼犬腹部膨大,發育遲緩。嚴重時,嘔吐物或獎便中常排出蛔蟲,如不及時治療,嚴重感染可引起死亡。
(2)蟲體在小腸內寄生時向機體掠奪了大量的營養,可導致機體消瘦、貧血、營養不良等癥狀。蟲體在體內發育過程中,不斷分泌毒素損害機體,可使造血器官和神經系統中毒,出現貧血及神經性癥狀及過敏反應。出現該癥時的表現形式多樣而反常,犬時常出現心神不定、毛亂不光、無食欲且日漸消瘦,出現異嗜、消化功能障礙、營養不良等癥狀。隔腹壁觸壓腸管,大量蟲體寄生 時可感到腸管內有粗細不等腸段及梗阻塊。有腹痛癥狀,患犬不時叫喚、出現套疊或梗阻時,患犬全身情況惡化、不排便。
(3)蛔蟲幼蟲在大體內移行過程中,損傷腸壁、肺毛細血管及肺泡壁,可見有血便、咳嗽、氣喘及肺炎癥狀。
(4)蛔蟲在小腸內造成機械性刺激,奪取機體營養并分泌毒素。蛔蟲在犬腸道內是比較粗大的寄生蟲,寄生的數量不等。蛔蟲在狹窄的小腸中,對腸道機械性刺激最為嚴重,可引起卡他性腸炎、腸黏膜損傷、出血。特別是在饑餓、發熱、飼喂食物改變及環境因素改變的情況下,蟲體活動更為頻繁,可竄入胃中、膽管或胰管內,引起嘔吐、腹痛、黃疸等癥狀。當蟲體大量集結成團時可造成腸管阻塞,更易引起腸套疊,以致腸壞死及穿孔。
3.防治
發現病犬可用左旋咪唑驅蟲,用藥10毫克/千克體重,每天2次,連服2 天;丙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每天1次,連服3天;腸蟲清,每次2片,幼犬1次1片;驅蟲丹,用法同左旋咪唑;敵百蟲,2%~3%水溶液灌服;伊維菌素注射液,毫升/10千克體重皮下注射;枸櫞酸哌嗪100毫克/千克體重,內服;噻嘧啶5 ~ 10毫克/千克體重,內服。
預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認真搞好環境衛生,食具、食物要清潔,及時清除糞便。二是定期驅蟲,幼犬20天左右驅蟲,每月1次,至6個月;成年犬每年驅蟲2次或每季1次;母犬配種前進行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