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別名:鉤端螺旋體病;鉤端螺旋體感染
科屬:細菌性疾病
癥狀:嘔吐 食欲下降 體溫上升 肌肉觸痛 后肢虛弱 呼吸困難 局部麻痹 關節疼痛 皮膚有淤斑 吐血 糞便呈黑色 氣喘
概述
本病是由致病性的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犬主要表現為出血性黃疸、高熱、流產、皮膚壞死、水腫等癥狀。該病多發生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隨著犬跨地交易,在我國北方地區亦時有發生。
發病原因
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細桿狀螺旋形、兩端呈鉤狀的微生物,鉤端螺旋體的菌型不下數十種。它可以長期存在于感染動物體內,成為主要的貯存宿主。如鼠類感染后,大多是健康帶菌者,帶菌時間長,并可通過尿液向外排菌,而成為重要的傳染源。帶菌的動物可隨尿排菌,污染水源、土壤。當狗接觸這些染菌的水、土壤或尿后,就可通過破損的皮膚及消化道受到感染。通過性交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因公狗有用鼻和舌嗅舔自己或母狗生殖器的習慣。
主要癥狀
各種年齡的犬均可感染。發病率雄犬高于雌犬。潛伏期5-15天。
急性病例可突然發生,機體衰弱,不食,嘔吐,體溫升高(39.5-40℃),精神沉郁,后軀肌肉僵硬和疼痛,不愿起立走動,呼吸困難,可視粘膜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或出血。一般2天內機體衰竭,體溫下降死亡。
亞急性癥狀以發熱,嘔吐,厭食,脫水黃疸及粘膜壞死為特征,病犬口粘膜可見有不規則的出血斑和黃疸;眼部可見有結膜炎癥狀;眼角可見有粘液性分泌物。同時可見有咳嗽氣喘及呼吸困難。患犬有的表現煩渴多尿等癥狀,得過亞急性感染的犬大約在2-3周后恢復。
慢性癥狀多以急性或亞急性癥發展而來。常以慢性肝、腎及胃腸道癥狀出現,通過對癥治療,大多均可恢復。少數以尿毒癥、肝硬化腹水、機體衰竭死亡。
診斷標準
根據臨床剖檢所見,尿中鏡檢可見到鉤端螺旋體及血清學試驗進行診斷。
治療方法
(1)青霉素和鏈霉素對本病有較好療效。青霉素4-8萬單位/千克體重,鏈霉素10-15毫克/千克體重混合肌肉注射2次/日。
(2)對癥治療。補液、補糖、補堿。消除胃腸道癥狀、止血、消除皮膚粘膜潰瘍等療法。一般可用5%葡萄糖鹽水200~500毫升,5%碳酸氫鈉注射液10-40毫升混合靜脈滴注。止吐可用胃復安2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或口服嗎丁啉片2毫克/千克體重2次/日。止血用VK12毫克/千克體重,或VK31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次/日。口腔粘膜潰瘍可涂布碘甘油。
防治方法
目前常用的鉤端螺旋體多價苗,免疫程序和方法同犬瘟熱疫苗。另外,要做好滅鼠工作。因為鼠是本病的貯藏宿主,防止病犬和其它犬接觸,要進行環境消毒和隔離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