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總是錯誤地認為,狗吠叫是在威脅你。表面上,狗好像在對著你大聲地叫,其實并不是針對你的。因為吠叫是狗的一種報警方法,是為其他的狗或者它的主人所發的。
狗吠叫的意思是“注意!這里有什么情況”。在野生狀態下,狗吠叫有兩個作甩叫幼犬躲藏起來以及召喚其他的狗一起來對付新的情況。這有點像古代城堡的衛士打鈴、敲鼓或者吹號一樣,意思是說"有 人來了"。這樣的報警雖然并沒有告訴我們來的是朋友還是敵人,但它說明必須作好準備。所以,狗剛見到人時,不論見到的是陌生人還是熟人,都會大聲吠叫。一旦認出了新來的人,狗就不再吠叫,要么友好地迎接你,要么就真的向你進攻。
與此相反,如果狗一開始就想攻擊人,它是一聲也不叫的。膽大而兇猛的狗總是沖上去就咬。我們看到瞥犬在追捕逃犯時就是這 樣的。當逃犯慌慌張張地穿過田野、瞥犬在后面追擊時,它既不吠 叫,也不會發出任何其他的聲音。它默默無聲地飛跑,追上逃犯,猛撲上去,張嘴就死死地咬住逃犯不放。
同樣,狗逃跑時也是默不作聲的。竭力想逃開的狗,即使已逃得老遠,也仍然保持著沉默。
發出聲音從本質上說是矛盾或者困惑的表示。由于狗在歷史上幾乎總是從事一些帶有危險性的事情,因此再兇猛的狗也往往有點害怕。受過特別訓練的警犬固然會一聲不響地奮勇出擊,但是一般的狗 總是一邊咆哮一邊向人進攻。張開嘴露出牙齒咆哮,這很典型地說明狗既想進攻又有點害怕。盡管有點害怕,原先默不作聲的進攻現在變成了邊咆哮邊進攻,但這并不是說狗是猶猶豫豫的。相對于逃跑的欲望,進攻的欲望要強烈得多。所以,郵遞員要當心,當見到一只狗向你咆哮時,不要以為它見到你害怕了。
對你真有點害怕的狗不是咆哮,而是嗥叫。嗥叫碧咆哮的害怕程度要稍高一些,但進攻的危險性依然是很大的。嗥叫的狗可能更多地是想自衛,同時又在很大程度上要想進犯,而且隨時都會爆發,變成真的進攻。
當進攻與害怕的天平稍稍有點偏斜,害怕開始占上風時,哮叫就開始與吠叫交替出現。低沉的嗥叫后面突然接著一聲響亮的吹叫,就這樣重復:嗥叫——吠叫、嗥叫——吠叫。這時狗所發出的信號是"我想攻擊你(嗥叫),但我覺得應該召喚增援力量(吠叫)”。
如果害怕的成分繼續增強而且開始壓倒進攻的欲望,那么嗥叫聲就會消滅,而只有反反復復的大聲吠叫。吠叫可能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引起吠叫的原因消失(如陌生人轉身走了),或者主人出來査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家犬吠叫的與眾不同的特點是像機關槍一樣: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如此反復,聲音激昂而有力。這是狗在一萬年間經過人工選擇的結果,并不是從它們的野生祖先那里遺傳下來的。狼也吠叫,但聲音遠遠不如狗這么響亮。當你第一次在狼群里聽到吠叫聲時,你雖然馬上會聽出這是什么聲音,但是你會發現它 簡直令人難以相信地發得又輕又短。狼的吠叫既不響亮也不經常,而且總是很短促,就那么“唔”地一聲。有時也會重復幾次,但從不發出像家犬那樣的機關槍似的一連串吠叫聲。
饒有興味的是,有人報告說,把狼和家犬放在一起,過了不久狼便學會完全和家犬一樣的吠叫。可見,從短促的"唔”轉變為真正的 "汪汪汪"并不是很困難。雖然狼有這樣的學習能力,但家犬的吠叫 還是歸于早期人類對狗的有意選擇,即:想使用狗來報警。在原先只能像狼一樣"唔唔”叫的狗中間,他們選擇了聲音最響亮的幼犬,經過幾代乃至幾十代的交配繁殖,最后培育出了聲音洪亮的看家狗。今天,幾乎所有的狗都會"汪汪”叫,雖然有些種類的狗不及其他種類的狗叫得響亮。只有一種狗,即巴圣吉狗〈或稱非洲啞犬〉,看來是個特殊的例外。這種狗是在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作為一種小型獵犬而加 以培育的,在其漫長的馴化過程中顯然從未被人當過看家的狗。
綜上所述,可以說“會叫的狗不咬人”這句俗語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汪汪”亂叫的狗通常沒有足夠的勇氣真的咬人,而真要咬人的狗是不會自找麻煩“汪汪”地叫同伴來幫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