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VINK個性化網頁收藏夾 沒用過的化妝品怎么看好壞
登載在《科學》雜志上文章的附圖。圖為用優化后網絡圖顯示的三個進化枝的遺傳關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瑞典皇家生物技術學院耗時兩年,聯手追查狗起源。
美國《科學》封面論文論述1.5萬年前,狗的祖先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五、六只母狼。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這份情義到底有多長?經過一系列遺傳學研究,中瑞研究人員終于證明,早在15000年前,狗的祖先,生活在中國境內或者中國附近的五、六只母狼先后被人類群落馴養,于是從那時起,人與狗開始一同打獵、一同烤火、一同進化、一同走過漫漫時間長河……
中瑞科學家小組追查狗起源
幾年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就開始進行過有關狗、狼等動物的研究,而瑞典皇家生物技術學院的彼得·薩沃萊南也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2000年,薩沃萊南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亞平教授聯系,希望共同對狗線粒體DNA多樣性進行深入研究,以揭開狗的起源之謎,雙方一拍即合。
為了采集樣本,研究小組的人員跑遍了世界的許多角落。張亞平說,“無論是從前期的設計,保證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還是后期的DNA樣本分析,都是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但是從聲音中可以聽出,張亞平對這些所謂的“辛苦”樂在其中。
經過2年的研究,中瑞研究小組證實,全世界的狗具有相同的遺傳基因,都起源于東亞,之后才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并使它們今天的認知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物種。今年11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志,該文章被作為封面論文發表。該文章在遺傳學研究領域引起很大震動,歐美許多科學刊物聞風而至,紛紛對瑞典皇家生物技術學院的薩沃萊南進行采訪,一些遺傳學研究機構更是將對狗的研究作為下一個項目。
線粒體DNA揭開身世之謎
的確,狗起源于狼,這已經得到了共識,但圍繞著具體的發源地和時間則是眾說紛紜。到目前為止,最早的狗化石證據是來自于德國14000年前的一個下頜骨化石,另外一個是來源于中東大約12000年前的一個小型犬科動物骨架化石,這些考古學證據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亞或歐洲。此外,不同品種的狗在形態上極其豐富的多樣性,似乎又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體的狼的假說。所以僅靠考古學,很難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線索。
中瑞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搜集了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和北美州的654只狗的DNA樣本,分析了它們體內通過母系遺傳的“線粒體DNA”遺傳物質的堿基排列后發現,這些狗擁有幾乎相同的基因。
張亞平說,“我們由此判斷,人類與狗的友好淵源可以追溯到1.5萬年前,當時,東亞的人類首先開始馴化狼等動物,并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把馴化的狗帶到了歐洲,甚至穿過白令海峽帶到了美洲。”
之所以認為是東亞,是因為東亞地區狗的基因類型最為豐富,科學家通過基因測試推斷該地區應該就是狗的發源地,而不是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的中東地區。
五只母狼開創狗歷史
薩沃萊南說:“在被人類馴養之后,并非出于不同的遺傳基因,卻能夠分化出外形差異如此巨大的各類狗,實在是令人驚異的一件事。”
這項研究是由兩個國際研究小組齊頭并進地進行的。另一方面,美國和秘魯等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比較了南北美大陸和亞洲、歐洲的狗以及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大陸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堿基排列。發現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過去的歐亞狼。這部分基因在15世紀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顯現。他們認為,狗在東亞起源并擴大到整個亞洲和歐洲,繼而在1.4萬至1.2萬年前由美洲大陸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峽帶到了美洲。
張亞平介紹說,“研究發現,至少有五個創群者,由于狗最初是從狼馴化而來的,由此可以推斷出狗最早的祖先有幾個。此外,從馴化的時間來看,這五個創群者所處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這說明狗的馴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馴化需要一個過程,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在東亞區域,不同的人類群落不約而同地先后完成了同一件工作。”
幾乎所有的狗,從吉娃娃到圣伯納犬,追蹤其血統的結果都將指向最初的幾只母狼。瑞典一位家畜專家珀·詹森認為,東亞人是最早馴化狗的這一推測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陸的第一批定居者帶著狗,這一點顯示了在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亞洲人生活在一起。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查理斯·韋拉認為,在發展出貿易之前,人類就交換
[1] [2] [3] 下一頁
登載在《科學》雜志上文章的附圖。圖為用優化后網絡圖顯示的三個進化枝的遺傳關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瑞典皇家生物技術學院耗時兩年,聯手追查狗起源。
美國《科學》封面論文論述1.5萬年前,狗的祖先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五、六只母狼。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這份情義到底有多長?經過一系列遺傳學研究,中瑞研究人員終于證明,早在15000年前,狗的祖先,生活在中國境內或者中國附近的五、六只母狼先后被人類群落馴養,于是從那時起,人與狗開始一同打獵、一同烤火、一同進化、一同走過漫漫時間長河……
中瑞科學家小組追查狗起源
幾年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就開始進行過有關狗、狼等動物的研究,而瑞典皇家生物技術學院的彼得·薩沃萊南也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2000年,薩沃萊南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亞平教授聯系,希望共同對狗線粒體DNA多樣性進行深入研究,以揭開狗的起源之謎,雙方一拍即合。
為了采集樣本,研究小組的人員跑遍了世界的許多角落。張亞平說,“無論是從前期的設計,保證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還是后期的DNA樣本分析,都是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但是從聲音中可以聽出,張亞平對這些所謂的“辛苦”樂在其中。
經過2年的研究,中瑞研究小組證實,全世界的狗具有相同的遺傳基因,都起源于東亞,之后才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并使它們今天的認知能力遠遠超過其他物種。今年11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志,該文章被作為封面論文發表。該文章在遺傳學研究領域引起很大震動,歐美許多科學刊物聞風而至,紛紛對瑞典皇家生物技術學院的薩沃萊南進行采訪,一些遺傳學研究機構更是將對狗的研究作為下一個項目。
線粒體DNA揭開身世之謎
的確,狗起源于狼,這已經得到了共識,但圍繞著具體的發源地和時間則是眾說紛紜。到目前為止,最早的狗化石證據是來自于德國14000年前的一個下頜骨化石,另外一個是來源于中東大約12000年前的一個小型犬科動物骨架化石,這些考古學證據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亞或歐洲。此外,不同品種的狗在形態上極其豐富的多樣性,似乎又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體的狼的假說。所以僅靠考古學,很難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線索。
中瑞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搜集了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和北美州的654只狗的DNA樣本,分析了它們體內通過母系遺傳的“線粒體DNA”遺傳物質的堿基排列后發現,這些狗擁有幾乎相同的基因。
張亞平說,“我們由此判斷,人類與狗的友好淵源可以追溯到1.5萬年前,當時,東亞的人類首先開始馴化狼等動物,并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把馴化的狗帶到了歐洲,甚至穿過白令海峽帶到了美洲。”
之所以認為是東亞,是因為東亞地區狗的基因類型最為豐富,科學家通過基因測試推斷該地區應該就是狗的發源地,而不是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的中東地區。
五只母狼開創狗歷史
薩沃萊南說:“在被人類馴養之后,并非出于不同的遺傳基因,卻能夠分化出外形差異如此巨大的各類狗,實在是令人驚異的一件事。”
這項研究是由兩個國際研究小組齊頭并進地進行的。另一方面,美國和秘魯等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比較了南北美大陸和亞洲、歐洲的狗以及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大陸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堿基排列。發現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過去的歐亞狼。這部分基因在15世紀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前就已在美洲家犬身上顯現。他們認為,狗在東亞起源并擴大到整個亞洲和歐洲,繼而在1.4萬至1.2萬年前由美洲大陸的第一批定居者穿越白令海峽帶到了美洲。
張亞平介紹說,“研究發現,至少有五個創群者,由于狗最初是從狼馴化而來的,由此可以推斷出狗最早的祖先有幾個。此外,從馴化的時間來看,這五個創群者所處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這說明狗的馴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馴化需要一個過程,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在東亞區域,不同的人類群落不約而同地先后完成了同一件工作。”
幾乎所有的狗,從吉娃娃到圣伯納犬,追蹤其血統的結果都將指向最初的幾只母狼。瑞典一位家畜專家珀·詹森認為,東亞人是最早馴化狗的這一推測是“非常能令人信服的”,美洲大陸的第一批定居者帶著狗,這一點顯示了在這以前很多年狗就和亞洲人生活在一起。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查理斯·韋拉認為,在發展出貿易之前,人類就交換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