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在育成階段,藏獒的性格、氣質和稟性伴隨著生理形態的發育而同步發育。有的健康發育的小藏獒,活潑好動,奔騰跳躍。但有的小藏獒體況不良,疫病纏身,肢體乏困,精神委靡,膽小畏縮,十分纖弱,十分盼望有大犬或主人相依靠。無論育成藏獒勇敢還是懦弱,都是在其自身認識周圍環境中所形成的自我保護的正常表現。小藏獒總是在不斷地探究中認識了世界,也認識了自身,從而學會了在不同的環境中所應有的行為表現。這樣敘述,似乎是有了過多的擬人化的內容,而事實上不僅是藏獒,各種動物都有這種行為本能。只是野生動物是從幼年期開始,始終在其父、母的保護與帶領下,積累、學習到各種應付不測環境的經驗與本領,也增長了自身的勇氣。相反,作為人類已馴養馴化的各種家畜與家禽,自出生時起,就在人類所提供的良好培育條件和嚴密保護下生長,已完全失去了在野生環境中獨立生存的能力。由于人類的強力馴育,使各種家畜也只保留了稟性中溫順的性格特征。藏獒在性格稟性的形成和發展中不同于野生動物,也不同于人類已馴化的其他各種家畜。藏獒至今野性尚存。一方面,進人藏獒育成階段后,通過自身的探究而了解周圍的一切,并學會應付的本領,特別在這種環境可能十分險惡,但沒有保護,只能根據自身的經驗與力量獨立面對,因此,養成了藏獒性格中勇敢、堅定、決不退縮的勇氣與膽略。藏獒作為世界上惟一不懼怕暴力的犬品種有其稟性形成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藏獒自離開母犬后,是在藏族牧民的精心培育下生長發育,牧民性格中不屈不撓、頑強、淳樸、憨厚的稟性和氣質使藏獒發育成對主人無限忠誠、溫順與勤奮的守衛品種。因此,對育成藏獒的培育應!十分注意其在性格發育中的這種雙重性。對斷奶后離開母犬的小藏獒,主人應十分注意親近和看護,充分利用小犬此時感到“孤獨”和精神沉郁的狀況,多加安撫,使之視主人為父母,產生依靠、追隨主人的本能行為,從而奠定終身相依,生死與共的基礎。此時正是小藏獒自發學習探究的關鍵時期,在小藏獒天性好奇好動的性格驅動下,對周圍的一切都在觀察、學習和探究,只要不發生意外或不產生嚴重的破壞,應盡可能不要隨意呵斥甚至懲罰,否則極易使小藏獒產生錯誤的記憶,或對主人產生戒備而失去信任,將來也不會對主人無限親昵與忠誠。在藏獒原產地可以看到牧民總是讓小藏獒在氈房周圍自行玩耍,自由出人氈房,隨處臥地休息,與孩子們嬉戲玩耍。這些其實都很有意義。小藏獒正是在這一無形的過程中熟悉了主人家每個成員和物品的氣味、聲音乃至腳步的輕重,知道自家草原的疆界、牛羊的特征,小藏獒會自發或本能地將這一切認做是“家”的特征。嗅到這里的氣味,聽到這里的聲音,看到這里熟悉的物品,小藏獒十分安心,沒有恐懼,沒有懷疑。但是,如果有新的氣味、聲音乃至腳步踏人到小藏獒“家”的范圍,它立即會本能地警惕、懷疑乃至守衛。這種守衛其實各種野生動物都存在,動物都有護衛領地或疆界的行為,對每一新的人侵者,動物都有自發的反擊行為。作為野性尚存的藏獒,稟性中的這種領地行為自然被牧民群眾恰當利用,使藏獒成為最忠實、最勇敢的守衛犬。因此,在育成階段飼養藏獒,最有可能培育成感情至深,對主人無限溫順、又無比忠誠的藏獒,使之成為家庭成員,又是家庭衛士。
為了有效控制藏獒性格的發展,對育成藏獒適當加以訓練也是十分必要的。前已述及,小藏獒在斷奶后,已開始強烈的學習和探究,至4 一5 月齡,小藏獒已對主人家內外、周圍的一切都十分熟悉。藏獒是天性極聰明的動物,至4 - 5 月齡時,甚至可以從主人的眼神和氣息中知道主人的喜怒哀樂,此時一些品質優良的育成藏獒完全依據自己的判斷,根據主人的情緒而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例如在小藏獒感到主人生氣時,它也會生氣,對周圍的物品或過往行人發脾氣,無緣無故的撕咬物品,甚至攻擊追逐牛羊,不服管教。此時主人則可以通過適當的呵斥,用嚴厲的音調、口令或手勢進行必要的阻止與示教,使小藏獒的性格發展得到應有的控制。所以,培養一條品質優良的藏獒,絕對不僅僅是飼養的問題。飼養是基礎,還必須開展必要的訓練。
由于目的要求簡單,藏族牧民也對藏獒育成犬采取一定的訓練手段,例如對那些撒野、四處亂跑的小犬,要及時進行一定的被拴系、牽引,使小藏獒建立一定的被控制意識和服從意識,記住活動范圍是有限的,一切都應在主人容許的活動范圍之內。拴系其實就是一種控制形式,其限制了藏獒的自由活動,因此亦含有懲罰的含義,所以拴系中的小藏獒往往精神不振,無精打采,頗似犯了錯誤的孩童被老師罰站、面壁思過之態。而一旦解除拴系,小藏獒又馬上精神抖擻,自由奔跑,無限歡暢,憨態可掬。
在藏獒原產地以外的區域飼養藏獒也應十分注意調教,控制或培養小犬的氣質票性,使其能表現出沉穩、專注、勇敢、溫順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