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閉殼龜(學名:Cuora yunnanensis),屬龜鱉目、龜科爬行動物。殼長140 毫米左右。頭中等,頭背皮膚光滑。上顎不鉤曲。背甲較低,具三棱,脊棱強。腹甲大,前緣圓,后緣凹入。背棕橄欖色或奶栗殼色,邊緣及棱有時為黃白色。腹棕色或淺黃橄欖色,邊緣黃白色,鱗縫暗黑色或腹黃橄欖色,在各腹盾上,有淺紅棕色污斑。
外形特征
云南閉殼龜的形態與三線閉殼龜非常相似,但它的頸部沒有顯眼的橄欖綠色,背甲稍扁,腹甲后緣有明顯的缺刻,最主要的是背沒有3條黑色的縱線。成體殼長140 mm左右。頭中等,頭背皮膚光滑。上顎不鉤曲。背甲較低,具三條背棱,脊棱強。腹甲大,前緣圓,后緣凹入。肛盾2枚。背腹甲以韌帶相連,胸、腹盾間亦具韌帶,腹甲前葉可動,不能完全閉合于背甲。四肢較扁,指、趾間全蹼。頭橄欖色,頭側有黃線紋,咽及頦部有黃色對稱的斑紋。背棕橄欖色或奶栗殼色,邊緣及棱有時為黃白色。腹棕色或淺黃橄欖色,邊緣黃白色,鱗縫暗黑色或腹黃橄欖色,在各腹盾上,有淺紅棕色污斑。
生活習性
云南閉殼龜棲息地為海拔2000 m~2260 m的高原山地,以小魚、蝦和蚯蚓等為食。
保護建議
云南閉殼龜是我國特有種,自然資源數量已極稀少,應充分利用各級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的知識,增強法制觀念;建議將云南閉殼龜定級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采取有效措施重點保護。立即行動起來,嚴格執法,嚴禁捕捉和銷售該物種。對其分布、棲息地及生態環境進行深入調查,劃定自然保護區,制定具體的保護方案,嚴禁一切破壞與干擾云南閉殼龜生存的行為。進行詳細深入的調查說服工作,由專業科研機構,將群眾中存留的極少量云南閉殼龜收集起來,進行科學馴養與人工繁殖,以最大的可能保存這一已瀕于滅絕的自然生物種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