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年,她從賣貓夫婦那兒買了81只貓,加上貓砂、貓糧、藥膏等費用,共投入數百萬元。欠銀行和網貸平臺的錢也越來越多,一家平臺額度借光了,逾期無力歸還,她便尋找新的平臺借錢還上一家,拆東墻補西墻,越陷越深。她不得已賣了爸媽留下的房子,仍補不了窟窿。
她決定將貓賣掉,卻發現原本幾萬元買的號稱是賽級的名貓,其實品相不佳,每只最多只能賣三四千元。她這才如夢初醒,立即報警。
劃重點,81只貓、套現、借貸、70萬債務...這故事一樣的情節就登上了南方都市報。這個姑娘是怎么一步一步背上70萬債務的呢?買只貓作伴并沒有什么問題,問題在于她“擋不住誘惑與忽悠”,半年買了81只貓,這根本不是正常的養貓了。為了這些貓,她又開始信用卡套現,開始在網貸平臺借錢,“幾乎不審查,只要提供身份證號”就能借到錢的方式讓她越陷越深,拆東墻補西墻,什么時候才算完?
在這個事件中,幾乎不審查的網貸平臺無疑是促使姑娘不停借錢的因素之一。但其實,網貸平臺對借款人的審查不應該如此寬松。日前,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蔓延,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出爐了全國首個關于網貸行業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指引。按照該文件,網貸機構應加強對借款人資質的審核。針對大額借貸、首次借貸等容易存在被詐騙分子利用的借款行為,網貸機構應通過電話、視頻或現場調查等方式審核借款人情況,提示借款人防范詐騙行為,并明確借款人借款用途,對存在詐騙風險隱患的借款需求不予審核通過,防止詐騙受害人利益進一步受到侵害。在本次事件,如果姑娘借錢的平臺能夠更加認真負責的審核姑娘的情況,也許那對賣貓夫婦的壞心眼就不會實現了。當然,如果姑娘自己夠理智,懂克制的話,那么這些事就不會發生了,每天擼著心愛的貓,那日子該有多好。
大雁金服始終堅持抵押貸款,保證標的來源的真實可靠。資深產品評估師,對房產、車輛以及物資給予專業評估,確保足額抵質押。借款人提交申請以后,需經過市場調查、風控二審、審貸會終審表決三個步驟,才能通過申請。達標放款后,貸中監督機制啟動,確保客戶還款能力。保證每一筆交易的真實與安全,是永遠的追求。
擼貓不適度,財富就繞路。想要群貓環顧,先把財富保住。想要財富保住,就來大雁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