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當流浪貓成為“桃花島來客”


      離東海直線約十公里,近大冶河,有一片千畝桃林。層層綠林環抱一湖泊,名曰桃花湖,湖中建一小島,占地約800平方米,被喚作“桃花島”。
      如今“桃花島”又被稱為“貓島”,因為

       

      離東海直線約十公里,近大冶河,有一片千畝桃林。層層綠林環抱一湖泊,名曰桃花湖,湖中建一小島,占地約800平方米,被喚作“桃花島”。

      如今“桃花島”又被稱為“島”,因為貓是這里的絕對主角。

      它們原本在城市流浪,絕育后暫居于此,帶上貓牌,名字用編號取代。每逢周末,志愿者會說著關于1號、2號或3號的故事,到小島的人便聽著故事,看著貓,依心意決定是否領養。

      “貓島”之外,是占地20余畝的上海首個城市流浪貓管理中心,同時也是首個城市流浪動物精細化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基地將于9月4日正式對開放,市民通過預約可登島與貓互動。

      上海對城市流浪動物關注已久。2020年,上海九部門聯合啟動“上海市文明養寵三年行動”,明確指出未來三年要建立健全流浪動物收容處置機制,凝聚全社會文明養寵共識。

      此后,首輛流浪貓移動絕育手術車開進社區,以TNR-Trap,捕捉;Neuter,絕育;Release,放歸模式救助流浪貓。兩年來,上萬只流浪貓被絕育后,或被領養,或重歸社區。

      上海城市流浪貓管理中心負責人查振良表示,接下來,希望通過更大規模的TNR方式,控制流浪貓在數量上的野蠻生長,從而維持生態環境平衡,讓流浪動物在城市更好地生活。

      據上海市小動物救助領養公益服務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流浪貓總數量約有26.99萬只。這個數字,比上海同期家養貓多出6萬,比流浪犬多出16萬。

      食物從根本上決定了種群數量,上海寵物行業協會副院長孫雪梅表示,不科學的投喂導致流浪動物數量無法控制,寵物主的遺棄也是流浪動物越來越多的源頭之一。

      過量的流浪貓步入城市空間,影響了城市野生動物生態系統。城市荒野工作室負責人郭陶然告訴記者,由于流浪貓大量捕食類和嚙齒動物,導致上海本土的野生豹貓食物不足,豹貓的生態位被占領后,數量降低。

      查振良遇到過一位善良的阿婆,家中收養了幾十只流浪貓。即使生活已入不敷出,但看到小貓在外面的可憐模樣,阿婆還是不顧一切地往家里帶。

      “問題就來了,阿婆并不知道給貓做絕育,這就導致家里的貓也在不受控制地繁衍。”查振良說,一些貓被阿婆送人,還有一些逃跑成為新的流浪貓。久而久之,鄰居開始對阿婆抱怨,“各方都很為難”。

      TNR是當下國際上最主流的科學管理流浪貓手段,即“捕捉,絕育,放歸或領養”。查振良說,上海流浪貓管理中心主要的救助管理手段就是TNR,它能有效控制流浪貓的無序繁衍,減少對生態以及人居環境的影響。

      對于第一次來的人,找到查振良所在的流浪貓基地并不容易。

      它位于距市區約60余公里的老港鎮上,下高速后,要穿過長長的鄉間水泥路,再左拐右拐幾道彎,來到一個叫做“濱海世外桃源”的度假區,才能找到它。

      此處濱臨東海,有千畝桃園,官方牽頭,從度假區中劃出了這片流浪貓管理基地,支出則來自公益組織和社會捐贈。

      基地的選址耗費不少功夫。一年前,以查振良為首的一批人著手尋找一個更大、更適合流浪貓生存,且愿意接納流浪貓的地方。“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顯然不可能”,于是,一群人開始頻繁出沒于上海郊區,尋找適宜之地。

      “流浪貓的前置隔離、周轉過渡、后續領養等因素都要考量”,查振良說,見到“貓島”時,很快就確定下來了。

      今年8月底,記者探訪流浪貓管理基地看到,整個基地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一處巨大的陽光大棚,棚內種著不少熱帶綠植,往里走有數間玻璃房,便是流浪貓到來后的前置隔離區,基地雖然還未正式對外開放,但已收留二三十只流浪貓。

      其中有三只小貓沒滿月,眼中的藍膜還未褪去,在箱子中一直叫。養好這個階段的小貓并不容易,沒有貓媽媽的奶水,便需要用羊奶粉人工喂養,一丁點異常就可能失去生命,因此工作人員也格外注意。

      采訪當天還發生了一件溫情的事:一只懷孕的三花貓聽到小貓的叫聲,跑到箱子前“查看”,過一會便自顧自地進了箱子躺下,讓小貓們喝自己的奶水,小貓們也一個勁地嘬個不停。工作人員感嘆,這是一只有愛心的母貓。

      前置隔離區還設置了動物清理區與手術區,用來完后清洗與絕育工作。查振良說,目前基地有7名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照料流浪動物,另有2名獸醫負責絕育;后續正式對外開放后,將招募更多志愿者。

      走出陽光大棚,是一條長約百米的走廊,爬滿了葡萄藤。兩邊是綠地,一邊種著梨樹,另一邊是草坪。查振良打算日后在這里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做流浪動物公益宣傳與教育。

      綠地不遠處便是桃花湖,湖上一座約二十米長的吊橋連接著小島與陸地。過了搖搖晃晃的吊橋,門頭上赫然寫著“貓島”二字。

      “貓島”占地約800平方米,是一座像山丘一樣的人工小島。因四面環水,大多數貓在這里擁有自由,“不擔心跑出去”。流浪貓絕育后的休養及后續的領養工作都在這里進行。

      流浪貓性格敏感,登島后要在籠子里適應數天。其間,志愿者會不斷與它們互動,包括喂養與撫摸等行為,讓流浪貓變得“親人”一些。查振良說:“因為之后會讓市民進島領養,所以必須確保貓咪性格溫和,攻擊性弱。”

      基地對外開放后,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阿拉寵公益平臺”預約登島,逢周末開放,十人一批,每批一個小時,輪流上島。市民互動后,可記下合心意貓貓的編號,聯系志愿者走領養程序。領養后,基地會安排志愿者隨訪。

      在島上,記者看到,已有流浪貓在雜草間自由玩耍,有的還會主動靠近人類。不過,有只迪士尼送過來的大花貓依舊被關禁閉,看到有人靠近便張嘴“示威”,面露兇相。

      工作人員不建議領養太兇的流浪貓,而對于長時間無人領養的貓,他們會選擇放歸。“如果原社區流浪貓數量沒飽和,建議放歸到原社區;如果無法回歸社區,我們會把它放歸到基地之外約2000多畝的綠地,志愿者會定點投喂。”查振良說,整個基地最多可同時容納200-300只流浪貓,“并不是一味的收治,要有進有出,讓流浪貓管理常態化、可持續。”

      “貓島”的第一位來客不是流浪貓,而是一只流浪狐貍,因長相靈秀,大家叫它阿仙。

      兩個月前,阿仙被丟棄在鬧市一家寵物醫院,被發現后送到“貓島”。從剛開始時膽小怕人,到現在每天早晨等著工作人員上島,它逐步適應新的環境,并在島上的吊橋下搭了窩、安了家,與流浪貓們和諧相處。

      而在基地隔離區,有一只被遺棄的花豬,如今長到幾百斤;有三十多只公安送過來的,與流浪貓們隔籠相望,供市民領養;還有一只雪白的子……

      公安送過來的可以被領養的犬只。

      “不只是流浪貓,其他動物遇到了,總歸是要救的。流浪動物需要被關愛,我們現在的工作苦歸苦,但會有成就感,感覺是在做一件好事。”查振良說。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