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年輕人壓力大、老年人常感孤單,與寵物為伴成為很多人喜愛的生活方式。但在享受心靈慰藉的同時,寵物“看病貴”問題一直困擾著“鏟屎官”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去醫院給寵物看一次病少則幾百元,動輒上千元。寵物醫療需求的激增給保險公司帶來新商機,不少險企爭相進軍寵物保險市場。在政府大力倡導擴大內需的當下,充分挖掘新興市場消費潛力,寵物醫療保險不失為保險業從供給側出發,深耕藍海市場的一種體現。
多家保險公司涉足“寵物醫療險”
《2020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全國犬貓數量已達到1億只,較2019年增長1.7%;消費市場規模也達到2065億元。在寵物消費細分品類中,寵物診療支出同比增長6.2%,增速最快;56.4%的寵物主認為“寵物看病貴”,這也是2020年最突出的養寵痛點。
我國巨大的市場潛力甚至引發世界關注,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3年中國寵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723億元,未來幾年增速或維持在20%以上。普華永道預測,在領養率提升和消費升級推動下,未來中國寵物市場規模會延續高速增長。
寵物醫療健康需求的快速攀升帶動了“它經濟”的崛起。一家寵物醫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以每年的消費來看,除了常規的驅蟲、疫苗、洗牙等消費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突發性的、急慢性疾病的消費,平均每年一只寵物的平均醫療消費大概是3000元。”養寵人士面臨的較大醫療費用支出,為保險行業提供了產品開發動力。目前,包括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等大型上市險企和大地保險、陽光保險、眾安保險等均推出了寵物醫療險產品。
以平安產險為例,該公司近期與全球領先的動物保健公司碩騰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平安產險表示將發揮信息、技術、人才、資源、數據等方面的優勢,以“醫療+保險”為核心切入點,探索了寵物醫療保險產品,基于寵物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需求,通過場景化產品與服務矩陣,提供保險保障和健康服務。該產品已在上海成功試點,預計年內將覆蓋全國大部分城市及港澳地區。
“雷聲大雨點小”市場壯大靠技術
寵物醫療保險的保障范圍包括寵物死亡、傷殘、患病, 但大多“免責條款”中因寵物懷孕、流產、絕育、剖腹產、體檢等產生的費用,保險通常不能賠付。
“大病不夠用,小病用不到”,“看保障的病種挺多的,買來還沒用過,不知道好不好理賠”,“不了解這種保險,但聽上去像是鬧著玩兒的,從沒想過還要給小貓小狗上保險。” 從記者了解的實際情況看,消費者對寵物醫療保險的看法褒貶不一。
國外的寵物保險已經比較成熟,據統計,瑞典的寵物保險滲透率高達50%,保費規模達50億元人民幣,是世界上寵物保險覆蓋率最高的國家。我國寵物醫療相關的寵物保險覆蓋率不到 1%,保費規模低于1億元。另外調查顯示,我國有 62.0% 的寵物主人表示不了解市場上的寵物保險產品,40.7% 不知如何選擇合適的產品。
寵物醫療險發展“不溫不火”,與其性價比較低、理賠資料復雜、寵物醫療定價不透明、寵物識別難等制約因素有直接關系。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理賠上,寵物醫療險規定了定點醫院,有些必須到定點醫院看病治療才能獲得賠付。部分寵物保險是有區分的,若是在定點醫院看病治療,可獲得的賠付比例為60%,非定點醫院看病治療可獲得的賠付比例為40%。市場上的寵物醫療險保費價格普遍在300-600元,年度報銷額在8000-10000元左右。不過,保險公司的寵物保險都有免賠額,以某款產品為例,免賠額為3000元。也就是說如果有些小病治療花不到3000元,就無法獲得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