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上海市經濟學會市場中介與消費心理研究專業委員會日前舉行“疫情下陪伴需求與寵物防護”研討會。與會的有教育工作者、社區矯正志愿者、心理咨詢師、律師、寵物愛好者和愛心人士。他們普遍認為,寵物經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應當為人們的美好生活做出有益貢獻。
上海市經濟學會市場中介與消費心理研究專委會主任顏蘇勤分享了發生在上海市商業學校的故事。喬同學發現一直生活在校園的校寵貓“大黃”流口水、不吃東西,為了帶它去寵物醫院接受治療,她發起了愛心救治行動并籌得善款,醫治后還把大黃帶回家悉心照顧,讓它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此外,學校還為校寵設計了卡通形象,面向全校為它征名。同學們自發為其它流浪貓買貓糧、做貓窩,為小動物們帶去了溫暖與希望。
徐匯幫教協會心理專家顏世平分享了兩個案例。一是年輕的抑郁癥女性患者,通過心理咨詢和寵物陪伴,精神好轉、逐漸康復,回歸正常生活;二是寵物小兔去世后出現眼睛抽動的小男孩,通過她的咨詢,在為孩子舉辦了與小兔的告別儀式后,抽動現象消失。兩則案例都說明了寵物陪伴可以給人們帶來撫慰與療愈作用。
心理咨詢師倪麗敏談及小時候養貓的經歷,讓她感受到動物給予人類的溫暖。特別是單身者、喜歡獨處者、丁克家庭或空巢老人等,通過養寵物時“付出愛”獲得“被需要”,可以讓他們更有價值感。此外,養寵物還可以起到減緩焦慮、放松心情的療愈作用。
上海市商業學校原校長張大成表示,對孩子來說,養寵物可以培養責任感、同理心,陪伴孩子的寵物去世也是進行生命教育、創傷教育的契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養貓養狗,愛心人士救助流浪動物,疫情期間寵物也保持著社交距離,這些都體現了公民文明素養的提升。
上海第一批注冊及執業獸醫師、上海市寵物業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權勇介紹,目前中國寵物經濟的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隨著寵物飼養觀念的廣泛普及和寵物行業延伸服務的挖掘,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寵物醫療的市場規模高達400億元,占整個寵物產業的20%。寵物診療機構專業性強,門檻高,寵物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是綜合服務能力,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最關鍵的是專業人才,而上海寵物醫院的開設標準是全國最高的,從業人員數量和素質也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