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寵物投射出的情感寄托,轉化成大量的消費投入,助推“萌寵”生意經愈唱愈火
如火如荼的“萌寵”生意經
當下,不少年輕人過上了“貓狗雙全”的生活。養育寵物投射出的情感寄托,轉化成大量的消費投入,助推“萌寵”生意經愈唱愈火。 寵物消費撐起千億元級市場
《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我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 27%。到2020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元。
微博上有網友笑稱,即使自己餓著,也不能苦了(毛)孩子。越來越多的人將寵物視為家庭成員,為它們購置各種產品。截至今年11月11日20點,天貓“雙11”共賣出貓糧1.4萬噸,狗糧1.8萬噸,貓砂3000噸,數字蔚為可觀。還有網友表示,雙11給貓主子買貓糧的費用,已經超過了給對象花的錢。
“我是幫我女兒養的,本來不喜歡狗,養著養著就帶出感情了。”長沙的李大爺告訴記者,他養的寵物泰迪,吃的是均價50元一斤的進口狗糧,每個月定期做一次120元的美容修毛,還有一些不定期購置的零食、衣飾、驅蟲藥等。
《2019中國寵物消費趨勢報告》指出,我國寵物行業增長迅速,發展潛力較大,全產業鏈日趨完善,并向下游蔓延。電商紅利,也推動了寵食板塊業務不斷增長。
從飲食到穿著,醫療到服務,寵物產業還逐漸呈現出“擬人化”趨勢:想給寵物做個可愛的造型,寵物美容呼之欲出;想留下與寵物最美好的記憶,專門的寵物攝影包你滿意;想給寵物找個對象,寵物紅娘替你解決;出遠門,寵物無人看管?寵物寄養酒店為你提供服務。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中國寵物人群飼養觀念調查中,將寵物視為孩子的養寵人群最多,占55.0%,其次為將寵物看成親人,占27.8%。只有1.0%的養寵人群將寵物視作功能性動物。
據此,分析師認為,將寵物視為孩子或親人,是寵物服務與寵物用品營銷“擬人化”與“個性化”得以成功的基礎。
除此之外,寵物產業鏈中還衍生出許多新奇有趣的職業。比如專門幫寵物主喂養的上門喂貓員、提供寵物安全的寵物保險員、專業尋狗的寵物偵探,以及讓寵物走得體面的寵物殯葬師。
隨著寵物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寵物業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寵物衍生產業。
共享經濟滲入寵物業
由于種種原因不能養寵物的人,在線上視頻網站或者線下咖啡館,倒收獲了不少云“吸”貓、共享“擼”狗的樂趣。寵物咖啡,就是一種新型的寵物加餐飲類共享經濟。
北京“小時光”寵物咖啡北鑼分店負責人陳璇介紹說,店里的寵物加起來近40只,既有自己領養的,也有救助的小動物。目前,店內月流量有幾百人,回頭客很多。
山東的劉先生去過兩次貓咖,“都是陪對象去的,她特別喜歡,貓咖環境弄得很溫馨,也挺適合約會、拍照。貓咪圍著你的時候,確實感覺很有趣,不過我比較擔心寵咖的衛生問題。”
在陳璇看來,寵物咖啡不只是一個滿足人們感受萌物、獲得治愈的場所,核心實質仍離不開咖啡館。她希望,未來寵物咖啡能從本質上做出提升,比如服務、飲品、甜品、環境等等,滿足顧客的多重需求。也希望每位到店的顧客,都能珍惜身邊有小動物陪伴,小而美好的時光。
在抖音、嗶哩嗶哩、微博等網絡內容平臺,也有一批靠著自家萌寵發家致富的寵物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