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記者鄭曉慧陳周琴
日前,陸金所推出了一款“萌寵醫療健康險”。據了解,這是業內首個將AI技術引入寵物醫療保險的產品。記者留意到,該產品的面世,市場在叫好的同時也出現了質疑的聲音,AI投保、理賠究竟是真的便民還是噱頭?
事實上,寵物“看病難、看病貴”一直困擾著廣大“鏟屎官”。近日記者梳理發現,眾安、平安、人保等多家險企都有推出或承保寵物醫療保險產品,其中有的能實實在在為貓犬提供保障,有的卻是形式大于內容。如何在魚龍混雜的寵物醫療險中挑選合適自家寵物的保險,成為寵物主首要考慮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AI識別等技術手段的引入,或將有效地改善寵物醫院騙保等問題,而寵物主在給寵物挑選保險時最重要的還是以實用為主,結合寵物自身情況選擇保障范圍相對匹配的產品。
寵物醫療往往費用昂貴
日前,融360《維度》發布調查問卷《“它”經濟來襲:你愿意為寵物花費多少錢?》。結果顯示,近八成受訪者養過寵物,接近一成每月開支千元以上,更有愛寵人士為“主子”月花上萬元。
資深“狗奴”阿喬向記者表示,狗糧、罐頭一年也就1500元左右,醫療費才是大頭。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當初我家胖丁兒從屋頂掉下去,去醫院拍了個片子就花了500元;后來給它看膀胱炎,每次發病去醫院就花上千元,后面還得繼吃進口藥控制,前后又花了三四百元。”
事實上,單次花費1000元至2000元在寵物醫療中并不算高。“貓狗雙全”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寵物治療費用是無法預估的,她的一只貍花貓(中國土貓)得了口炎,打針吃藥都沒用,最后嚴重到只能拔了全口牙,從檢查到手術住院前前后后共花費超1萬元。“這只貓是在小區撿的流浪貓,0成本得到,但這次給它看病花了我一個月工資。沒辦法,養了一年有感情了。”陳女士無奈地表示。
寵物看病比人還貴。廣州一私人寵物醫院主劉曉莉(化名)對記者表示,寵物醫療的價格主要由行業協會制定參考標準,也存在因為醫療器械、用藥、服務各異而產生不同的診療價格,少部分也存在醫院亂收費的現象,“一般連鎖店收費比較固定,我們這種私人小店收費標準也會跟地段有一定關系。寵物小毛病需花大幾百元,嚴重一點的上萬元也不準。”
昂貴的寵物醫療費用,讓不少“鏟屎官”直呼壓力山大。雖然在記者采訪的18名寵物主中,絕大多數表示沒有聽過寵物醫療保險,但幾乎都對此抱有興趣和期待。“我家兩只貓,比較嬌氣。之前就想能否給它們買份醫療險,但一直苦于沒有購買渠道。”廣州“貓奴”王磊對記者說。對于寵物醫療險,她表示除了保費外,更關心的是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范圍和看病的醫院是否便利。
寵物醫療險受寵物主歡迎
近日,記者梳理對比了市面上逾10款寵物醫療保險產品,如陸金所上線的平安產險“萌寵醫療保險”,眾安保險“汪星保”、友安“不用愁系列”等貓犬健康險,發現保障全面、理賠方便的產品很受寵物主追捧。
例如,專門提供“寵物健康管理”的友安,目前在平臺上線了4款“不用愁系列”貓犬醫療險。這個系列保險專為60天至10周歲(不滿11周歲)健康貓犬提供全部自發性疾病的保障與賠付,年費分398元、498元(團購款418元)、1798元3個檔次。寵物看病時寵物主可享受醫藥費補償,補償比例為60%或90%。以一只名為“虎子”的比熊為例,主人為其購買的是年保為1798元的“不用愁鉆石版”,此前“虎子”因胃病就診,診療費用合計需要3520元,友安寵物醫保的保障金額為(3520-200(自付額))*90%=2988元,其主人實際支付金額僅為3520-2988=532元。
寵物醫療保險產品良莠不齊 業內人士:建議結合寵物自身情況合理投保
□信息時報記者鄭曉慧陳周琴
日前,陸金所推出了一款“萌寵醫療健康險”。據了解,這是業內首個將AI技術引入寵物醫療保險的產品。記者留意到,該產品的面世,市場在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