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毛siri”的話題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發酵,受到上億網友的關注。
發布者陳女士的微博內容顯示,為了讓自己養大的金毛犬siri從南京回貴陽,其此前聯系了一家寵物托運服務商,并支付了近3000元購買寵物空運托運服務。然而該服務商卻“收了空運的錢,走了陸運,導致狗在車上中暑死亡”。陳女士在其寵物狗Siri意外死亡后連發多條微博。
此事引發了許多網友的關注,經過一個星期的發酵最終登上熱搜。
寵物托運出事不是頭一遭
陳女士稱,金毛Siri體重80斤,機場工作人員告訴她,狗體重超重,不能和主人一起坐客機回家。陳女士表示siri比較容易暈車,而從南京到貴陽開車需要20多個小時,自己剛拿到駕照還不能上高速,因此在某寵物托運機構花費2600元想要空運狗。
雙方約定的是7月7日晚上九點多的飛機出發,托運機構借“空運需要辦理相關手續”為由,6日早上提前接走金毛siri。7月7日,陳女士收到了狗搭乘的那趟航班取消的消息,而托運公司表示狗乘坐的是貨機,可以按照計劃起飛。因陳女士發出的多個語音和視頻電話均被托運公司拒絕,托運公司也不發來狗的視頻,所以陳女士懷疑托運機構私自將空運改成了陸運。事實上,在6號接走siri后,托運公司就陸運把它送往貴陽了。
7月7日晚,當陳女士再次見到siri的時候,它已經死亡,陳女士表示當時狗的尸體發臭,口吐白沫,身上飛滿蒼蠅。托運機構給出的說法是飛機貨艙太熱導致狗中暑,但事發后陳女士曾聯系到了托運機構運輸siri的貨車司機,托運公司這才改口承認將空運改為陸運這一事實,并將金毛siri的離世歸責于托運風險,并聲稱此事件導致公司名譽受損,如果走法律程序,托運公司也將對此事提起訴訟。
托運公司隨后給出兩種解決方案:一是賠償給陳女士一只狗,二是賠償6000元。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引來了網友的不滿,網友表示:“對生命有起碼的尊重嗎?他們根本不懂,對陳女士來說任何狗都代替不了siri。”
此類事件,siri并不是頭一個。在金毛siri事件之前,就有寵物因托運不當受傷甚至去世的消息傳出。
2017年5月28日,武漢天河機場被爆出寵物狗托運被打事件,據武漢天河機場當時給出的官方回應稱,寵物狗跳出貨艙門并迅速逃離,為避免其對運行中的航空器械產生嚴重的安全影響,8名工作人員參與圍捕40多分鐘,按照規定對該寵物進行控制。
上飛機之前狗是這樣的↓↓↓
當主人接到狗時卻變成了這樣↓↓↓
主人看到自己家金毛時,非常震驚和氣憤,但還是救狗狗要緊,立即送它去寵物醫院,當醫生把毛剃了之后,這時才看到傷口,腿上,背上,眼睛上,腦袋上,每個傷口處都有一個洞。寵物醫生說傷口是像用帶釘子的皮鞭抽打過。
2021年5月,10歲的金毛厚厚被號稱專業寵物活體運輸殘忍對待,致缺氧缺水死亡。
不少網友在網絡上替這些可愛的寵物狗惋惜,并自發為出事的寵物發聲,希望托運公司能給個合理的說法。
上百億規模的寵物托運,“假空運”泛濫
有專業寵物托運行業的工作人員稱,寵物在家庭中地位越來越重,行業內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生意人。他表示,目前寵物托運行業基本可以分為三種人:第一類是傳統物流業人員,車站、碼頭以前的貨運、票務人員;第二類是經常在網上銷售寵物到外地的商家,通過自己多次托運寵物的經驗,自己也摸清了一些車站班次,順便接單掙錢。托運量不大,但價格偏高。第三類則是寵物托運部,擁有多種交通渠道,也了解寵物的生活特性,價格穩定,寵物在途意外死亡風險較小。
現在正值夏季,氣溫較高,托運對很多寵物來說風險很大,但是仍有部分人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私下改運單,也就是“假空運”。
在“Siri意外死亡事件”發酵后的第三天,網友陳女士再度發布微博提到,還有其他寵物托運死亡事件背后藏著多家名字不同,但擁有同一地址和同一號碼的托運公司。而“假空運”已經成了一些托運公司的主要掙錢方式。
近年來,寵物經濟不斷崛起,寵物用品、寵物烘焙、寵物攝影還有寵物托運等領域也不斷發展。數據顯示,寵物托運市場規模已從2014年的212.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548.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4.5%。并且,專家預計未來五年里,中國寵物托運行業市場規模將以12.8%的增長率持續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有機會突破829億元。
在行業高速增長下,問題也不斷浮出水面。托運時間延期、騙走寵物、運輸死亡、活體與貨物混運、承諾與服務不符等,不會說話的寵物被當做貨物一樣送上車,然后便陷入“聽天由命”的境地。
魚龍混雜的市場中,寵物主有時也難辨虛實。各個服務商的服務標準參差不齊,隨意開店接單的小商家比比皆是,甚至有些連手續都不全,出了問題難以負責,到時寵物主只能申訴無門。
寵物對主人來說不只是一只貓或一只狗,也是相互依靠的家人。經過幾次“寵物托運事件”,網友們紛紛呼吁市場監管部門能夠介入調查,并且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完善相關動物保護法。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劉明明 實習編輯 趙雅文 綜合人民資訊、界面新聞、新浪微博等)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