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尋寵物食品原料邊界:微生物蛋白寵物食品前景如何?
寵物行業觀察消息,近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針對微生物蛋白成分在寵物食品原料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根據AAFCO指標,所有微生物蛋白的DIAAS(可消化的必需氨基酸評分)樣值都大于100,表明微生物蛋白可以作為成年狗和貓飲食中的唯一蛋白質來源。
這也意味著,微生物蛋白有潛力作為寵物食品的主要成分來源。對此,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像來自藻類、昆蟲和細胞培養物的蛋白質來源一樣,發酵微生物蛋白質也具有可持續性優勢,其比傳統寵物食品采用的畜牧動物蛋白使用更少的土地、水、飼料和其他資源。且在以微生物蛋白作為寵物食品主要來源的情況下,資源使用甚至可能低于大豆及其他植物蛋白,同時還能避免一些寵物潛在地對牛肉、雞肉或魚的過敏反應。
寵物行業觀察此前在《寵物食品風起細胞培育肉,哪種原料能成為未來之星?》文中提到,細胞培育肉在寵物食品領域的興起,也意味著寵物食品行業即將迎來一股新浪潮。這股浪潮將和昆蟲蛋白寵物食品、植物蛋白/植物基寵物食品一起,對采用傳統肉源的寵物食品發起沖擊。
現在看來,這股浪潮還要加上微生物蛋白這個極具潛力的選手。
但仍要重提的是,植物肉本質是基于植物蛋白解決寵物的健康、過敏以及改善腸胃等問題,而不是做肉的替代;而昆蟲蛋白則是憑借更低成本和更高營養價值等優勢,成為當前全球寵物食品企業的心頭好;細胞培育肉則是真的在做肉,其通過更高效、更潔凈的方式生產肉,以滿足寵物和寵主的個性化需求,是一個更底層的解決方案。
對比來看,在當前國內寵物食品市場中,昆蟲蛋白寵物食品方興未艾,市場滲透率和消費者接受程度正在不斷提高,或許是未來幾年間寵物食品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
植物蛋白寵物食品雖然小有市場,但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和用戶教育完成度不夠,沒能風靡市場,僅僅形成了小部分的用戶圈層;
細胞培育肉本質上與原生肉源無異,甚至可以說是真的肉。因此市場空間廣闊,理論上可百分比取代傳統畜牧養殖肉源。但一方面基于國內消費者對于細胞培養肉的接受程度以及認知程度不足,其在人類食品市場都未滲透完成,遑論寵物食品市場。另一方面則源于技術瓶頸、供應鏈設置和成本等問題,也限制了細胞培養肉在國內寵物食品落地。
而微生物蛋白寵物食品,理論上來說在國內市場的用戶認知程度也同樣缺乏。但基于成本、來源等綜合因素,預計也能夠占據一部分市場份額,可以說是未來可期。
不過綜合來看,以傳統畜牧肉源為主要成分的寵物食品,在未來幾年間甚至幾十年間,仍將是寵物食品市場的主流。但隨著寵物數量和養寵用戶的持續提升,新型蛋白來源的寵物食品市場也將擁有更多的受眾。
畢竟,從原料端來講,不斷提高的寵物數量,也給原料供應帶來了很大壓力,尤其是在人類食品原料供應壓力本就比較大的類目中。這一點從不斷漲價的上游原料企業,也能看出些許端倪。
因此,寵物行業觀察認為,每一種新型蛋白來源,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也都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如何取舍也是值得國內寵物食品企業思考的一個問題。至于未來誰能沖擊主流成為新的頂流,仍需市場驗證,大家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