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鵬
據8月16日《江海晚報》報道,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年輕人為減壓或尋求情感寄托,會在日常生活中飼養變色龍、刺猬、蜜袋鼯、柯爾鴨、蘆丁雞、水獺等另類寵物。不少人還通過短視頻平臺、朋友圈曬它們,賺取了不少流量。
飼養寵物,一定層面上來說是愛心的體現。但也并非想養什么就能養什么,這背后還涉及生態和諧、健康隱患、鄰里安寧的問題。因此,一些人認為,飼養另類寵物也需要像飼養傳統寵物那樣,有個基本的規矩,否則這很可能成為一場“危險游戲”。
2018年7月,陜西渭南曾有女孩被網購的銀環蛇咬傷,意識模糊送往醫院搶救后,最終被宣布腦死亡,而當時這種“寵物眼鏡蛇”在不少電商平臺都有銷售,其中不乏保護物種和有毒物種。
2021年,國家九部門聯合啟動全國紅火蟻防控行動。紅火蟻跟普通螞蟻不一樣,其是檢疫性有害生物,可能對農業生產、人畜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根據生物檢疫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其被嚴格禁止調運、運輸、傳播,然而在一些網絡平臺紅火蟻被當成“另類寵物”進行買賣。
由此不難看出,飼養另類寵物的隱患不小。往小了說,可能影響自身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往大了說可能導致外來物種侵襲,進而破壞自然資源。
此外,一些另類寵物實際上屬于國家野生保護動物,禁止買賣更不允許郵寄,如果一些人對這些真實情況不夠了解,很可能會因此觸犯法律,而平臺違規發布此類信息可能承擔連帶責任。可見,對個人來說,養另類寵物絕不是一件可以心血來潮、任性為之的事情。
隨著生活方式多元化,以及人情疏遠、社交恐懼等因素,一些人把情感寄托在了寵物身上,可以理解。問題是,飼養的寵物越來越奇葩,甚至連外來物種都進入了家庭,這種情況必須引起重視。有關部門要根據一些新趨勢、新情況,及時制定、完善相關規定,從另類寵物的種類、管理、健康、生態等方面對這類飼養行為進行限制和約束,比如,有人建議有關部門出臺另類寵物黑白名單,以加強對公眾的引導。
總之,不能放任飼養另類寵物釀出種種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