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起源
1、家貓是由野貓不斷進化而來的。亞洲家貓的祖先是印度沙漠貓、歐洲家貓的祖先是非洲山貓。
2、貓與虎、豹、獅的關系:貓在動物學分類中屬于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貓屬。與貓同在一科的還有獅、虎和豹。貓算是最小的品種,而獅子算是最大的。它們在適應生存方面,則各有特點,老虎會泅水,獅子不會泅水,豹除了會泅水之外,還會爬樹。貓和豹一樣,既會泅水,也會爬樹。它們都以食肉為主,攝食對象沒有大的差別。
3、貓和老鼠:德國生物學教授穆勒研究發現,貓不能在體內合成一種叫牛磺酸的氨基酸,如果長期缺乏此物質,貓將漸漸喪失夜視能力;而老鼠肉中牛磺酸的含量比較高,所以貓要不斷地捕食老鼠才能彌補體內牛磺酸的不足。而現在很多貓糧里已經有了這一成分,所以很多寵物貓都不吃老鼠了。
4、貓有較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與人相近,在進行這些系統的生理和藥理實驗時,貓常被選用。
5、隨著養貓熱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貓的服裝、美容、洗浴、醫療以及貓的報紙、貓的旅館等行業應運而生。貓隨著主人享受了現代生活的一切。
貓的生物學特征
1、貓可算是一種完美的動物:長得好看、恪盡職守、獨立生活、不依賴主人,貢獻的多,索取的少。貓的感覺器官極其完善,能對周圍的環境作出敏銳的反應。貓有天生高貴的特征。家貓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貓屬,具有尖銳的爪牙,前肢有5脂,后肢有4趾。爪尖銳強硬,呈三角鉤形,便于將鼠鉤捕。爪在指(趾)內能伸縮,著地無聲,捕鼠時不易為鼠類發覺。
2、視覺:貓的視覺特別敏銳,光線很弱的夜間也能分辨物體。白天日光很強時,貓的瞳孔幾乎完全閉合成一條線,盡量減少光線的射入,而在黑暗的環境中,瞳孔開得很大,盡可能地增加光線的通透量。一天當中,隨光線的變化,貓瞳孔呈現不同的形狀,一日三變:正午一條線,晨昏似棗核,夜晚如銅錢。這種特性能保證貓在快速運動時,根據光強弱物體遠近,迅速調節瞳孔,對好焦距,明視物體。
3、聽覺:貓的聽覺十分靈敏,能聽到的許多聲音而人卻不能聽到(地震前兆)﹔貓對聲音的定位功能也非常強大,耳朵在頭不動的情況下,可做180度的擺動,從而能對聲音進行精確的定位。它能熟記主人的腳步聲及呼喚自己名宇的聲音。更重要的是,當它捕鼠的時候,它能夠聽出老鼠所在的地點。貓對于自己的耳朵是非常愛護的,當它睡覺時,常常把耳朵擠在前肢下面,一方面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耳朵貼在地面,一旦聽到有什么聲音,就可以立即采取行動。
4、嗅覺:貓嗅覺也很發達,比人嗅粘膜大出兩倍多,有2億多個嗅細胞,可以和狗相媲美,只是因為貓不愿意受人的擺布,所以人們更多地利用了狗的嗅覺。貓靠靈敏的嗅覺尋找食物,捕食老鼠,辨認自己的小貓。小貓出生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利用嗅覺來尋找乳頭。發情季節貓身上會產生一種特殊氣味,即使距離很遠,公母貓也能聞到這種氣味,彼此保持聯絡。
5、味覺:貓的味覺也很發達,能嘗出苦、酸和咸的味道,對甜的味道不敏感。一旦貓的食物發酸變質,貓就會拒絕進食。貓能嘗出水的味道,這一點是其他動物所不及的。
6、牙齒與舌:貓的牙齒特別鋒利,尤其大齒特別發達,上下腰各有兩顆犬齒,長而且尖,以此來撕咬獵物。它的腳上有彎曲能伸縮的帶構帶尖的爪子,十分鋒利,在捕鼠時,能牢牢地把老鼠抓住,而不會讓其逃脫,再用鋒利的牙齒將其咬死,把肉撕成碎片。貓的舌頭表面有許多小的突起象密密麻麻的倒刺,非常粗糙,能將骨頭上的肉舔得干干凈凈,與老虎一樣。
7、胡須:貓的胡須是種非常敏感的特殊感受器,被當作測量器,以確定身體能否通過狹小的空洞。有人把貓的胡須剪掉,結果貓捕鼠的數量明顯減少,甚至不捕鼠。貓還可以利用空氣振動所產生的壓力變化來識別和感知物體,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起到眼睛的作用。
8、運動機能:貓雖然體型不大,卻有230一247塊骨頭,500多塊肌肉,比人類和某些動物還多。這些骨頭和肌肉十分緊湊地構成了貓矯健的形體和發達的運動系統。貓的肩腫骨和鎖骨退化得很小,肌肉發達而收縮力強,運動的頻率快,幅度大,奔跑速度很快。
9、貓奔跑時,四肢盡力向腹下收攏,然后迅速彈出,并盡可能地張大幅度,腹部離地面很近,身體幾乎成一條直線,四肢落地時只用腳趾著地,就象一只正在追捕獵物的獵豹一樣。貓走和跑時幾乎不發出任何聲響,是因為它腳趾上有厚實的肉墊,這樣它就可以悄悄地接近獵物,然后突然發起進攻,突擊得手。貓的后肢骨路強壯,肌肉發達,有很大的爆發力,即使在匍匐狀態下也能迅速地躍起,貓奮力一躍可跳出2米多遠。
10、貓善于爬高,貓遭到追擊時能迅速地爬到高處。貓四肢長有彎鉤狀爪,能牢牢抓住村干攀援而上,但貓爪的鉤朝后長,因此上村容易下樹難,有時只能靠人幫它從樹上下來。
11、“貓有九條命”是指貓從很高的地方掉下來,而安然無事。這要歸功于貓發達的平衡系統和完整的身體保護機制,當貓從高處落下,身體失去平衡,通過全身神經系統調節,使骨骼肌收縮或舒張,將失去平衡的身體恢復到正常位置,貓尾巴起到保持身體平衡作用。
12、貓還有一些保護措施,它在墜落過程中會張開四肢和身體的一切部分,來增加與空氣的摩擦力,減慢墜落的速度。貓腳趾上厚實的肉墊能大大減輕地面對貓體的沖擊力,四肢關節彎曲,肌肉收縮也能減少沖擊力。貓腹腔內大網膜發達,內臟器官之間充滿脂肪,可以有效地防止震動對各臟器的損傷作用。
貓的生活習性
貓十分溫順,但不像狗之類的其他馴養動物,略帶昔日野性、獨立不羈的味道。與其它家畜相比,貓受到馴養的時間要晚得多。貓生性倔強,從不搖尾乞憐,巴結討好。野生貓科動物,除了有些獅群以外,都冒險單獨外出捕食,經過馴養的貓也是獨來獨往的特性。
1、喜愛清潔:人們認為貓最講衛生,每天都要用爪子洗臉,用舌頭梳理皮毛,每次都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便后還要用上將糞便蓋上,這些都是人們愿意喂養貓的一個重要原因。貓的“梳洗打扮”是生理需要,舌頭舔毛可刺激皮脂腺的分泌,使毛光亮潤滑,不易被水打濕;劇烈運動后汗腺不發達的貓可以將唾液涂抹在被毛上,利用唾液的蒸發而帶走熱量,起到降溫的作用;在脫毛時經常梳理,可促進新毛生長;通過抓、咬、能防止如跳蚤、虱子等傳染性寄生蟲病,保持身體健康。貓掩蓋糞便是其祖先為了防止天敵從糞便氣味發現自己并追蹤將糞便掩蓋起來而遺傳來的。
2、夜行習性:貓仍然保持著祖先的晝伏夜出的習性,貓每天最活躍的時刻是在黎明或傍晚,而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和休息。很多活動,如捕食、求偶交配,常常是在夜間進行的。貓的夜習性在城市的家庭中非常不受人們歡迎。特別是在求偶季節,那種求偶的叫聲仿佛讓人有一種害怕的感覺,夜間貓在室內頻繁地活動,也常常把熟睡的人吵醒。經過調教,很多貓習慣了夜間睡覺,它們很早地就爬到主人的被窩中,直到天亮才懶洋洋地出去。
3、睡眠:貓是睡覺能手,永不會失眠,一生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睡覺。貓每次睡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貓每天要睡很多次。貓一天到底能睡多久,受氣候、饑餓程度、發情期和年齡的影響。小貓和老貓睡覺時間比成年貓要長一些。天氣溫暖睡覺也長一些,饑餓和發情期睡覺少一些。貓睡覺時快波睡眠每次大約6―7分鐘,肌肉松弛,處于深度睡眠狀態,對環境的變化反應能力較差。慢波睡眠每次對20-30分鐘,睡得較輕,周圍有什么聲響,就會將它驚醒。所以貓是一種警覺性很高的動物,即使在睡眠時,其警惕性也沒有放松。
4、勢力范圍:貓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有自己的生活區域和勢力范圍。貓的活動區域大致分為三塊:第一塊是生活區域,在此吃飯、休息,對這里最熟悉和親切。由于受到主人的保護,感到很安全,所以在這個區域里貓非常的乖巧。第二是經常活動地區,往往被看做是它的勢力范圍,定時到這些地區去巡視,以保護自己的地盤不受別人的侵占第三就是公共地區,也就是本身勢力范圍之外的地區,在這些地區貓安全感就差了,為了隨時躲避或是迅速逃掉,貓通常是沿著固定的熟悉的路線走動。
5、智商:貓非常聰明,智商高,有很強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善解人意,并能“舉一反三”。貓時間觀念強,總在一定的時間去做一定的事,它能預測主人什么時候喂食,甚至能感知主人可能要出遠門或渡假,而和主人倍加親密。貓能預測某些自然現象,如地震將至等。經過訓練貓也會用后肢站立行走,也能叼回拋出的物體。
6、自尊心:貓自尊心很強,有自己特有的標準,不象狗那樣對主人惟命是從,貓喜歡的地方,無論怎么制止它還是要去;不愿意做的事,無論怎么強迫它都不做,除非進行過良好的訓練。與貓相處一定要有一點民主精神。必須以善相待,有耐心,態度溫和,動作要輕,一段時間后與貓建立起友誼,否則,它會產生敵意,甚至離家出走。
7、好奇心:貓的好奇心很強,對自己周圍的變化非常在意。如果主人在家里新添了什么家具或是買了什么新東西,甚至主人買了一雙新鞋,它也會給以很大的關注,不時地走過去看一看,碰碰,摸摸,聞聞。
8、嫉妒心:貓可能是世界上嫉妒心最強的動物,它不允許主人把愛貓的關注轉移到別的方面,無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它常常把主人家中的鳥作為攻擊的對象,金魚有時也難逃貓爪,然而貓并不是想吃它們,只是把它們玩耍一翻,弄死了事。貓不但對同類產生嫉妒心,有時你對孩子過多親昵,貓也會憤憤不平。
9、生性孤獨:野貓喜歡孤獨而自由自在地活動,有浪跡天涯的特性。家貓仍然保持著這種孤獨的性格。貓不象其他家畜那樣過分地依賴人生存,一旦跑到野外很容易與野貓發生交配,很快適應生存環境而野化。
10、語言:貓的情緒變化特別豐富,高興時,耳朵揚起,胡須放松,瞳孔沒什么變化,尾尖抽動,高高舉起,眼睛半睜,發出“呼呼”聲,以表示滿足;發怒時,毗牙咧嘴,兩耳直立,向后擺,耳失向里彎,瞳孔縮小或成一條縫,胡須向前豎起;要爭斗時,瞳孔放大,兩耳平伸,胡須向兩邊豎起,尾巴拍打地面,兩前肢伏地,隨時準備躍起;要求主人愛撫時,兩眼微閉,尾巴溫和地晃動。
11、有病自醫:貓對自己的某些疾病能夠自行醫治。受了外傷的時候會躺在充足的陽光之下曬太陽,利用陽光的紫外線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有一些頭痛腦熱、消化不良的時候,它們會吃一種叫荊芥的草,一般能夠治愈貓的一些小病。
12、捕食習性:貓是捕鼠能手,是老鼠的天敵,人們最早也是因為其能捕鼠而飼養它。貓在捕鼠過程中有一種可貴的專注、耐心和奮戰精神。它潛伏時,總是聚精會神、怒目凝視,老鼠一旦出現,便閃電出擊。如果老鼠逃進洞里,它會靜臥洞口伺機再捕,有一定要將其斃命的決心。家貓捕鼠時,不一定是出自饑餓,毋寧說它是在進行一種運動或游戲。當貓捉到獵物后,并不會立即咬死它,而寧愿在咬死它之前,把不幸的獵物捉弄一番。
13、生理常值:貓的壽命大約有12-17年,一般長毛貓的壽命比短毛貓的稍長;養在室內的貓比養在野外的壽命長;公貓比母貓的壽命長。貓10歲以上就進入老年期。貓屬小型動物,較大體長可達―40—45厘米。體重:雄貓4—5公斤,雌貓2—3公斤。澳大利亞有只閹掉的虎斑紋公貓﹐體重達21公斤。貓為恒溫動物,正常體溫為38—39度,呼吸數為20—30次/分鐘,心率為120——140次/分鐘。
內容來源于網絡,未能查明具體來源,僅用于學習交流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小編!
想了解更多寵物食品相關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寵物食品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