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網8月11日消息),近年來,寵物經濟崛起,并伴隨著對寵物健康關注度的日益提升。
《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寵物數量首次突破1億只,較上年增長1.7%。同時,寵物消費市場規模達到2065億,寵物醫療市場規模達400億元,預計至2025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寵物經濟的崛起,尤其是寵物醫療需求的持續擴容,引發保險行業逐步拓維保障目光,開始涉足寵物保障市場。
近年來,人保、太保、平安、泰康、眾安、大地等公司均在該領域有所布局,微保、支付寶等互聯網平臺也先后介入。
從布局動作可分三大維度:一是部分保險機構致力于覆蓋寵物傷人保障;二是機構以贈險方式積極開拓市場;三是合作打造保障閉環,如平安、人保等與寵物醫院開展合作,健全“保險+醫療”體系。
但不容忽視,寵物醫療保險的發展仍存在諸多痛點。一方面在寵物醫療市場,面臨著問診醫院良莠不齊、治療費用昂貴、價格體系不透明等問題;另一方面,在寵物保險市場上,則有用戶對寵物保險認知不足、產品吸引力不足、投保人利用多只寵物騙保等問題。
同時從寵物保險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國仍處于早期的起步階段,整體參保率和覆蓋率均不足1%。相比下,海外起步較早,投保人受眾面較廣,寵物保險市場已初具規模,其中瑞典是寵物保險覆蓋率最高的國家,寵物參保率接近40%。
“寵物醫療保障行業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需要有好的產業支撐。”泰康在線健康險事業部副總經理龔巧表示,例如優秀的寵物醫療連鎖機構將形成治療標準化、定價標準化,這能有效防止過度治療;良好的數據體系與科技手段,有助于識別寵物身份;打通寵物醫院與保司的數據通道,能確保定價與真實醫療支出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