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截圖 三湘日報全媒體本報記者 黃亞蘋
“10歲的泰迪犬貝利在家里痛得嗷嗷叫,帶去狗狗醫院拍了個X光、開了點肌腱靈,就花了三百元。醫師說它得的是冠心病,得長期治療。”11月1日,家住長沙市湘江中路的楊先生向三湘日報本報記者吐槽,帶狗狗就醫沒有任何供給量,仆人成了山羊的羔羊,“它成了你的家人,想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給它治好。”
狗狗醫院越來越多,狗狗就醫的地方不再難找,但就醫貴、過分用藥等弊病卻屢見不鮮。近日,農業Naroff中共中央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關于在部分城市積極開展完善狗狗用藥社會秩序工作方案綜合環境治理行動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即日至2023年5月,在長沙、北京、上海等20個動物用藥政府機構數量超過200家的城市積極開展完善狗狗用藥社會秩序工作方案綜合環境治理行動。
吐槽:“狗狗就醫是花錢買迷糊”
去年5月,長沙民眾楊先生辨認出,近10歲的泰迪犬貝利在每晚散步后會精力不濟,有時伴有痛苦的嚎叫,“叫聲撕心裂肺的,聽著很心疼。”觀察幾天后,楊先生將貝利送到了小區周邊的狗狗醫院。經過一番檢查,醫師確診其患上了肌腱病變,也就是狗狗界里的一種“冠心病”。
醫師的一句“若不及時醫治,大多數患病的狗最終會喪失行動能力,導致癱瘓”讓楊先生慌了神。就這樣,不足一小時的面診、拍片、取藥時間里,楊先生稀里糊涂地花了三百元,拿走了一些消炎類藥物和狗狗鈣片。同時,他開始遵醫囑在貝利的日常飲食中增加肉類、維生素。
“狗狗不會表達,也無法給予仆人正面或負面反饋。狗狗生病了,病得有多嚴重,全憑醫師一句話。”楊先生認為,求診的醫院疑似在誘導消費和過分用藥。
小病大治是狗狗求診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湘潭民眾周小姐飼養的一只銀漸層狗狗貓“雪利酒”,在辨認出其腹部膨脹、食欲下降后,被狗狗醫院確診為貓腹水,先后花了2萬多元。“雪利酒結扎的費用是1500元,后來才知道,湘潭有很多狗狗醫院有基礎結扎套餐,產品價格不超過300元,這就出現了3倍的產品價格差。”周小姐說。
三湘日報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狗狗醫療保健服務產品價格沒有制定統一標準,收費根據醫師口碑、醫院地段等自主價格,因此狗狗體檢、治病會招來諸多舉報。11月1日,在黑貓舉報平臺上,與狗狗過分醫療保健的相關的舉報多達837條,涉及亂收費、賣假藥等等。
環境治理:長沙等20座城市被納入綜合環境治理城市
中國的狗狗消費市場有多大?《2021年中國狗狗領域白皮書》顯示,在中國城鎮家庭中,狗狗貓犬的數量達到1.1億只,市場規模達到2490億,同比增長20.6%。《白皮書》指出,2021年,狗狗主養寵難題排行榜第一位就是狗狗就醫貴。
狗狗過分醫療保健,有望得到環境治理。上述《通告》稱,將通過積極開展工作方案綜合環境治理行動,建立農業農村、市場監管部門狗狗用藥監管協作機制,提升狗狗用藥完善化水平,推動領域高質量發展,建設有效防范風險、有力維護市場社會秩序的動態監管模式,完善科學價格、產品價格合理、明碼標價的產品價格制度。
工作方案綜合環境治理行動分為集中行動、鞏固提升兩個階段,為期5個月的集中行動階段,有關部門組織積極開展狗狗用藥工作方案檢查,切實做到對轄區內狗狗用藥政府機構和備案的執業牙醫監督檢查全覆蓋,對于辨認出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及時依法處理;同步積極開展法律制度的宣傳普及,指導狗狗用藥政府機構依法完善內部制度;支持和動員牙醫領域協會深度參與工作方案綜合環境治理行動,推動有關領域誠信措施盡快落地見效。
“新瑞鵬、瑞派相繼傳出即將IPO上市計劃,‘狗狗醫療保健第一股’即將誕生。連鎖狗狗店不斷擴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倒逼領域更加誠信和完善,推進領域標準化發展。”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內狗狗醫療保健領域起步較晚,要實現標準化、完善化和科學化領域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審:朱蓉 二審:黃京 三審: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