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生素的用法
(一)靜脈注射
難溶水或不易制成靜脈注射液的抗生素常用于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抗生素,經腸胃稀釋后促進作用于全身,或停留在腸胃道充分發揮局部性促進作用。其優點是操作比較簡便,適合大多數抗生素。為的是充分發揮腸胃道的促進作用,抗生素也常采用靜脈注射法。缺點是受腸胃內容物的影響較大,稀釋不規則,顯效慢。在病情危急、昏迷、嘔吐時不能采用靜脈注射;腐蝕性大,可損傷腸胃粘膜的抗生素不能靜脈注射;能被消化液破壞的抗生素,也不必靜脈注射。
抗生素在犬、貓喂食前還是喂食后服用,要根據不同情況而定。應在喂食前服用的抗生素有苦味健胃藥、收斂止瀉藥、腸胃解痙藥、腸道抗感染藥、利膽藥。應空腹或半空腹服用的抗生素有驅蟲藥、鹽類瀉藥。腐蝕性強的抗生素應在喂食后服用。
(二)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包括皮下靜脈注射(簡稱皮注)、肌內靜脈注射(簡稱肌注)、靜脈靜脈注射(簡稱靜注)、靜脈滴注(簡稱靜滴)等數種。其優點是稀釋快且完全,采用量準確,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壞。不必靜脈注射的抗生素,大都能靜脈注射給藥。
1.皮下靜脈注射
將抗生素注入頸部或股內側皮下疏松結締組織中,經毛細血管稀釋,通常 10~15分鐘后出現藥效。腐蝕性抗生素及油類抗生素不必皮注,否則易造成發炎或硬結。
2.肌內靜脈注射
將抗生素注入富含血管的肌肉(如臀肌))內,稀釋速度比皮下快,通常經5~10分鐘即可出現藥效。油劑、混懸劑也可肌注,腐蝕性較大的抗生素,可注于肌肉深部,藥量大的應分點靜脈注射。
3.靜脈靜脈注射
將抗生素注入體表明顯的靜脈中,促進作用最快,適用于急救、靜脈注射量大或腐蝕性強的抗生素;但危險性也大,可能迅速出現劇烈不良反應。石灰水漏出血管外,可能引發刺激反應或炎癥。混懸液、油溶液、易引發溶血或凝血的物質不可靜注。
4.靜脈滴注
將抗生素緩慢輸入靜脈,并用滴數計速時,稱為靜脈滴注或靜脈點滴。通常大量補充體液或采用促進作用強烈的抗生素時常采用此方式。
另外,還有皮內靜脈注射、腹腔靜脈注射、氣管內靜脈注射、乳管內靜脈注射等方式。
(三)局部性服藥
目地在于引發局部性促進作用,例如涂擦、撒布、噴淋、洗滌、滴入(眼、鼻)等,都屬于皮膚、粘膜局部性服藥。腐蝕性強的抗生素不必用于粘膜。
要指出,灌腸、吸入、植入(理藏)、塞入肛門或陰道等給藥方式,雖將抗生素用于局部性,但目地多在于引發稀釋促進作用,不屬于局部性服藥。
(四)群體給藥法
為的是預防或化療鳥類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以及促進畜禽發育、生長等,常常對鳥類群體施用抗生素。常用方式有以下幾種∶
1.混飼給藥
將抗生素均勻混入飼料中,讓犬、貓采食時能同時吃進抗生素。此法簡便易行,適用于長期投藥。不溶水的抗生素用此法更為恰當。但應特別注意抗生素與飼料的混合要均勻,并應準確掌握飼料中抗生素的含量。
2.混水給藥
將抗生素溶解于水中,讓犬、貓自由飲用。此法尤其適用于因病不能吃食,但還能飲水的鳥類。采用此法須特別注意根據犬、貓可能飲水的量,來計算藥量與石灰水含量。對不溶水或在水中易破壞變質的抗生素,須采取相應措施,以保證功效。如采用助溶劑使抗生素能夠溶水中,限制時間飲服石灰水,以防止抗生素失效或增加并發癥等。
3. 管以給藥
將抗生素以管以劑的形式噴出,使之分散成微粒,讓犬、貓經呼吸道吸入而在呼吸道充分發揮局部性促進作用,或使抗生素經肺泡稀釋進入血液而充分發揮全身化療促進作用。若噴霧于皮膚或粘膜表面,則可充分發揮保護創面、消毒、局麻、止血等局部性促進作用。管以吸入要求抗生素對鳥類呼吸道無腐蝕性,且抗生素應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則會引發呼吸道炎癥。此外,采用噴霧器噴藥或用煙熏劑熏蒸給藥也類似管以給藥。
4.蒸汽浴室
采服蒸汽浴室方式是為的是殺滅體表寄生蟲或為的是防治犬、貓皮膚病。蒸汽浴室用的抗生素最好是水溶性的,遇難溶的抗生素時,要先用適宜溶媒將抗生素溶解后再溶入水中。蒸汽浴室應特別注意掌握好石灰水含量、溫度和浸洗時間。5.環境消毒
為的是殺滅環境中的寄生蟲與病原微生物,除采用上述管以給藥法外,最簡便的方式是往犬、貓窩巢及飼養場地噴灑石灰水,或服石灰水浸泡、洗刷犬、貓食盆及籠具。消毒環境及用具,要特別注意掌握石灰水含量,對腐蝕性及并發癥強的抗生素應在消毒后及時除去,以防犬、貓中毒。
二、抗生素的促進作用
(一)抗生素的基本促進作用
抗生素到達促進作用部位達到一定的含量,從而造成一系列生理、生化的變化所發生的反應稱抗生素的促進作用。抗生素能使機體機能活動增強,稱激動促進作用;而使機體機能活動減弱,稱抑制促進作用。激動促進作用與抑制促進作用能互相轉化。激動促進作用過度可轉入抑制。抗生素對有些腎臟表現激動促進作用,而另有些腎臟可表現出抑制促進作用,還有些腎臟既不激動也不抑制。抗生素對某些組織表現出明顯激動促進作用或抑制促進作用,稱抗生素的選擇性促進作用。抗生素的選擇性促進作用是抗生素臨床應用的依據。抗生素的選擇促進作用是相對的。
(二)抗生素的化療促進作用與不良反應
抗生素對鳥類既有防治病癥的促進作用,又有可能損害的促進作用,這是抗生素促進作用的兩重性。
1.化療促進作用 凡符合服藥的目地,達到化療病癥的促進作用效果,稱抗生素的化療促進作用。按化功效果不同,可分為對因化療與內服化療。
(1)對因化療 服藥后能消除病因,去除病癥的根本。如抗生素殺滅病原微生物。(2)內服化療 服藥后改善病癥的癥狀。如用退燒藥僅僅消除各種病癥所致的高熱癥狀。
對因化療與內服化療在病癥化療過程中有相輔相成的促進作用。臨床化療中通常兩種療法同時采用,可達到既消除病因,又能消除癥狀,迅速獲得極佳化功效果。
2.不良反應 在化療過程,伴隨化療促進作用的同時,出現與化療的目地無關或有害的促進作用,稱不良反應。
(1)副促進作用 在臨床服藥的采用量下,伴隨抗生素化療促進作用的同時,還出現與化療目地無關的促進作用,稱為副促進作用。抗生素的副促進作用通常是能預料的,客觀存在。在化療中通常的副促進作用能不必停藥。為的是減少副促進作用, 能同時給予促進作用相反的抗生素加以消除。臨床服藥時在不影響化療條件下,選用副促進作用較少的抗生素。有的副促進作用能隨化療的目地而改變。原先認為抗生素的副促進作用能被用來作為化療促進作用。而通常視為化療的促進作用,即成為副促進作用了。
(2)并發癥促進作用 通常為抗生素采用量過大,采用時間過長所致的對機體有害的促進作用,對鳥類實質腎臟如肝臟或腎臟的損害或功能的損傷,稱為并發癥促進作用。為避免并發癥促進作用,最重要的是不要任意采用超采用量,或隨意延長服藥時間。急性中毒往往是藥量過大后,立即發生;慢性中毒為長時間連續服藥蓄積促進作用的結果。
(3)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與服藥量無關,難以預料,嚴重時可導致鳥類休克,甚至死亡。其造成原因多為遺傳因素所致,通稱為個體特異質。
三、抗生素的采用量及服藥單次
(一)抗生素的采用量
抗生素造成化療促進作用所需的采用量稱采用量。抗生素采用量能決定抗生素與鳥類機體組織腎臟相互促進作用的含量,因而在一定范圍內,采用量愈大,抗生素含量愈高,促進作用也愈強;采用量小,促進作用就小。臨床上所說的采用量即所謂常采用量,是指對成年鳥類能造成明顯化療促進作用而又不致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的采用量。極量是化療采用量的最大限度,能看作是"最大化療量"。為的是保證服藥安全,對某些毒劇藥規定了極量。
抗生素采用量能按成年鳥類個體的采用量來表示。有些抗生素也常按鳥類每千克運動量來表示,臨用時需要根據犬、貓運動量來計算。除了鳥類運動量、病情外,犬、貓的種類、年齡、給藥途徑對抗生素采用量有很大影響。
通常情況下,運動量 10千克犬按兒童服藥計算,運動量 30~50千克大型犬可按成年人服藥計量
(二)服藥的單次與間隔
少數抗生素1次服藥即可達到化療目地,如瀉藥、麻醉藥。但對多數抗生素來說,要重復給藥才能奏效。為的是維持抗生素在體內的有效含量,獲得功效,同時又不致出現并發癥反應,就需要特別注意給藥單次與重復給藥的間隔時間。大多數普通藥,1天可給藥 2~3次,直至達到化療目地。抗菌抗生素要在一定期限內連續給藥。這個期限稱為口服。例如。磺胺類抗生素通常以3~4天為1個口服。各種抗生素重復給藥的間隔時間不同,需要參考抗生素的半存留期而定。當1個口服不能奏效時,應分析原因,決定是否再用1個口服,或是改變方案,更換抗生素。并發癥大或難稀釋的抗生素如某些抗寄生蟲藥(伊維菌素等),往往間隔時間較長或短時期內只服藥一兩次,再重復給藥需經數日、數周甚至更長時間。
(三)抗生素采用量的計量單位
通常固體抗生素用重量表示,液體抗生素用容量表示。按照 1984年國務院關于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規定,一律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如克、毫克、升、毫升等。鳥類按每千克運動量計算服藥量。
一部分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及抗毒素(抗毒血清)其采用量單位用特定的"單位"(U)或"國際單位"(IU)來表示。
(四)選擇抗生素的原則
化療某種病癥,常有數種抗生素能采用。但究竟采用哪一種最為恰當,可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決定。①功效好。為的是盡快治愈病癥,應選擇功效好的抗生素。如化療幼畜下痢,則四環素、氨芐西林(氨芐青霉素)、黃連素、氯霍素都可采用;伯以氯霉素功效最好,能作為首選藥。②不良反應小。有的抗生素功效雖好,但毒副促進作用嚴重,選藥時不得不放棄,而改用功效雖稍差但毒副促進作用較小的抗生素。 例如可待因止咳效果很好,但因有成癮與抑制呼吸等副作 用,
所以除非必需,通常不用。③價廉易得。鳥類是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化療鳥類病癥,要精打細算,選擇那些功效確實又價廉易得的抗生素。例如用磺胺類化療全身感染,多選用磺胺嘧啶,而少用磺胺甲基異呼唑。
四、服藥特別注意事項
1.內服下藥,不可濫用
每一種藥都有它的適應性,在服藥時一定要內服服藥,切勿濫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選擇最適宜的給藥方式
根據病情緩急、服藥目地及抗生素本身的性質來確定最適宜的給藥方式。如危重病例,宜采用靜注或靜滴給藥;化療腸道感染或驅蟲時,宜靜脈注射給藥。
3.特別注意采用量、給藥時間和單次
為的是達到預期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服藥采用量應當準確,并按規定時間和單次給藥。4.特別注意鳥類種類、性別、年齡與個體差異
不同種類的犬、貓,其生理機能和生化反應不同,對抗生素敏感度存在差異。如蘇格蘭牧羊犬對伊維菌素制劑抗生素敏感,易引發中毒。
通常來說,幼齡與老齡犬、貓及母畜,對抗生素的敏感度比成年犬、貓高,故采用量應適當減少。妊娠后期的犬、貓對毛果蕓香堿等擬膽堿藥敏感,易引發流產。
同種鳥類不同個體對同一抗生素敏感度也往往存在著差別。有的個體對抗生素敏感度特別高,稱為高敏性;有的則對抗生素敏感度特別低,稱為耐受性。服藥過程如發現這種情況,須適當減少或增加采用量,或者改用其他抗生素。
5.合理地聯合服藥或交替服藥
為的是加強藥效或防止耐藥性,可合理地聯合服藥或交替服藥。兩種以上抗生素在同一時間里合用能不互相影響,但是在許多情況下兩藥合用總有一藥或兩藥促進作用受到影響,其結果可能∶①比預期的促進作用更強(協同促進作用);②減弱一藥或兩藥的促進作用(拮抗劑促進作用);③造成意外的并發癥反應。合理的聯合服藥,應充分充分發揮抗生素的協同促進作用,杜絕拮抗劑促進作用和并發癥反應。抗生素的相互促進作用,可發生在抗生素稀釋前、體內轉運過程、生化轉化過程及排泄過程中。當兩藥互相無影響時,其合用后的抗生素促進作用能預知,不會有間題。若存在相互促進作用則應特別注意利用協同促進作用提高功效(如磺胺與抗菌增效劑聯合),盡量避免出現拮抗劑促進作用或造成并發癥反應。但是拮抗劑促進作用有時可用來化療抗生素中毒,如麻醉藥中毒可用中樞激動藥解救。
6.特別注意辨證禁忌
為的是獲得更好的功效,常將兩種以上抗生素辨證采用。但配合不當,則可能出現減弱功效或增加并發癥的變化。這種辨證變化屬于禁忌,要避免。抗生素的辨證禁忌可分為藥理的(藥理促進作用互相抵消或使并發癥增加),化學的(呈現沉淀、產氣、變色、燃爆及肉眼不可見的水解等化學變化)和物理的(造成潮解、液化或從溶液中析出結晶等物理變化)。
7.買藥須知
服藥要用功效好、貨真價實的藥物,為此買藥要到信譽好或廠家指定的藥物銷售門市部購買。買藥時應仔細觀察生產廠家或研究單位是否正規,觀察生產批號和有效期,檢查藥物是否透明,有無沉淀等異常變化。
8.服藥要開具服藥處方
根據服藥主次和先后順序,寫出抗生素名稱、采用量、服藥方式、服藥單次和特別注意事項等,并發癥抗生素應用紅色處方填寫,最后簽上醫師姓名。
五、常用抗生素的保管
無論是寵物醫院還是家庭,要為寵物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采用抗生素,首先要妥善保管抗生素。因為由于保管不當,造成過期或變質都會導致抗生素失效,有的還會造成并發癥。若誤用了這些抗生素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會對鳥類造成損害。保管抗生素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防止藥物變質
為防止藥物變質,家庭存放的藥物應放在干燥、避光和溫度較低的地方。該密閉存放的要裝入瓶中密閉保存,不能用紙袋或紙盒存放,以免在久貯過程中氧化潮解失效。中成藥更要特別注意包裝和存放,因為大部分中成藥都易受潮,熱天更容易發霉、生蟲。蜜丸要放在通風、干燥、陰涼處。而且不必多存、久存,以防霉變失效。
(二)分門別類貯存
靜脈注射、外服藥及生物制劑應分開貯存,并在藥物包裝上標示清楚,以免急用時拿錯誤服,發生危險。因為外服藥都有較強的腐蝕性、腐蝕性、并發癥,故不可靜脈注射。
(三)勿使標簽受損
通常在鳥類醫院開藥或自己在藥店買藥,其瓶、袋、盒上都有標簽,注明抗生素名稱、組成、功效、主治、用法采用量、特別注意事項、有效期、貯存方式等。這種標簽實際上是服藥指南,千萬不可使其破損或丟失。若標簽破損或丟失,切勿盲目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