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本報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道
日前,“近千個小貓疑似因飲用某國際品牌貓糧后死亡”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在質疑和聲援中,大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狗狗食品上。
伴隨著亞洲地區狗狗消費市場的急速增長,狗狗經濟已逐步成長為萬億元的消費市場規模。許多仆人將“狗狗”視為親人,為“毛孩子”挑選合適的配給也已成為狗狗仆人關注的事情。而關于此次風波,許多的評論也集中在“量產狗狗糧是否可靠”上。
對此,《中國經營報》本報記者走訪和詢問了北京多家狗狗醫院和狗狗店了解到,長期以來,高端狗狗糧一直是由外資國際品牌把控,特別是對于患病、特殊體質的狗狗,進口狗狗糧成為唯一的選擇,而現階段亞洲地區狗狗糧的有關監管機制和經濟政策建議存在不健全和相對滯后的情況。
亞洲地區外狗狗糧國際標準存差異
“量產狗狗糧主要競爭優勢在性價比,進口狗狗糧主要競爭優勢在安全和營養全面。”一家狗狗店的店長向本報記者介紹各類貓狗的狗狗配給,“進口狗狗糧價格較高,特別是近兩年物流費用上漲,進口狗狗糧價格更是節節上升,因此近年來量產狗狗糧的競爭優勢明顯。”
對于量產狗狗糧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該店長表示,給狗狗飲用量產狗狗糧得看其成分,大部分量產狗狗糧不會標注適合的狗狗年齡層和品種,許多時候是需要專業人士指導的。相比之下,進口狗狗糧的行業龍頭產品線差別做得良好,會針對不同年齡層、品種甚至特殊體質的狗狗做出詳細的差別。
以狗糧為例,現階段狗糧可以分為無小麥狗糧和含小麥狗糧,無小麥狗糧主要對應低敏性配給,因此許多外資商品會在包裝上特意注明為低敏性配給,雖然量產狗狗糧也有部分無小麥配方狗糧,但許多時候并未特意標明是否為低敏性配給,只能由導購員或者買家通過配料表自行判斷。
“許多國際品牌的進口狗糧行業龍頭產品線做得良好,且會注明提供的營養成分。”北京朝陽區某狗狗醫院醫生張道(化名)說本報記者,特別是對于剛做完手術在醫院觀察的貓、狗,狗狗醫院一般都會以專門的進口狗狗糧為基礎,自己調制配給喂養,以保證狗狗們術后安全。
綜上所述,進口狗狗糧的競爭優勢在于對不同的狗狗品種、年齡階段、所處狀態有相應的行業龍頭商品,且會在包裝上有所說明,但部分量產狗狗糧并未專門差別商產品線別。根據《2021狗狗食品行業消費洞察報告》,在挑選國際品牌時,買家最關注口碑,其次是性價比、便捷度等因素,也有34%的顧客開始關注國際品牌產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狗狗飲料也是非常受顧客追捧的商品之一。本報記者在多個狗狗店注意到,有關商品幾乎以量產飲料為主,在線上平臺也是如此。對此,業內李紅說本報記者,進口狗狗飲料的價格相較于配給更為昂貴,特別是進口貓罐頭、狗罐頭等商品,其價格超出了許多顧客的預期和消費能力,且進口狗狗飲料的毛利確實太低,所以進口狗狗飲料較為少見。
反觀量產的狗狗飲料,在商品形式上較為多樣,且價格低廉,從多個線上平臺的顧客反饋上看,確實受到了狗狗仆人的喜愛。本報記者還注意到,在京郊的某狗狗用品批發消費市場,同樣的飲料商品價格較零售價降低了約30%。一名批發老板說本報記者,現階段狗狗飲料是利潤較高的一種,特別以貓飲料格外明顯,“消耗量越小的狗狗,其狗狗飲料售價就越高,這是現階段消費市場的普遍狀況。”
但張道卻說本報記者,現階段沒有有關經濟政策對狗狗飲料有添加限制,所以許多商品添加了誘食劑,導致狗狗對飲料有非常高的“上癮性”,從健康方面上看,這類飲料對狗狗的健康是有負面影響的。
根據上述業內的說法,現階段亞洲地區狗狗食品和配給的消費市場在經濟政策和監管方面依然沒有統一的規范,雖然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有關部門已經開始將狗狗食品納入監管當中,但生產假冒偽劣肉類的廠家依然客觀存在。
國際標準問題亟待提高
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狗狗數量有1.9萬只,到2019年,已經超過3萬只。預計到2024年將進一步增加到4.45萬只。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狗狗經濟消費市場規模為2953億元,中國狗狗經濟消費市場將擁有萬億元的消費市場前景。有媒體統計稱,在2019年僅北京可查的狗狗店高達5000家,狗狗醫院超過800家。
智研發布報告指出,在狗狗產業發展初期,亞洲地區狗狗消費消費市場主要由瑪氏、雀巢等跨國民營企業占領,亞洲地區民營企業普遍采用代工模式賺取較低利潤。狗狗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后,亞洲地區民營企業已經認識到了狗狗消費市場的藍海,開始探索和建立獨立自主國際品牌,并向傳統跨國民營企業發起挑戰。從工廠模式向獨立自主國際品牌模式的轉變,產生了一批大型獨立自主民營企業國際品牌,如中寵股份、佩蒂股份等。
李紅說本報記者,現階段亞洲地區出現一些狗狗糧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國際標準太低,許多時候其營養成分滿足不了狗狗的需求,相比之下,進口狗狗糧在相對健全的制度國際標準下,能夠保證狗狗的基本營養需要。
本報記者查閱有關材料發現,亞洲地區的狗狗有關法律制定時間較晚。在2018年之前,亞洲地區并沒有狗狗食品有關法律法規。貓糧、狗糧被歸為生產肉類,只能參照國務院頒布的《肉類和肉類添加劑管理條例》進行生產與監督管理。2018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20號文件,首次制定了《狗狗肉類管理辦法》《狗狗肉類生產民營企業許可條件》《狗狗肉類標簽規定》《狗狗肉類衛生規定》《狗狗配合肉類生產許可申請材料建議》《狗狗添加劑預混合肉類生產許可申請材料建議》等一系列文件,填補上狗狗肉類民營企業的生產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空白。
《狗狗肉類管理辦法》明確建議,“狗狗肉類生產民營企業應當對生產的商品進行檢驗”“應當如實記錄出廠銷售的狗狗肉類商品的名稱、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次、檢驗信息、購貨者名稱及其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此外,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肉類管理部門負責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實施狗狗肉類商品監督抽查。
本報記者查閱了亞洲地區外有關經濟政策發現,從現階段的經濟政策上看,亞洲地區對狗狗食品的建議較國外上看依然較為寬松。以貓、狗糧為例,美國肉類管理協會建議貓糧含有47種微量元素,狗糧則是37種,且明確建議了部分微量元素的最高和最低建議。但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際標準(GB/T31217-2014)》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際標準(GB/T31216-2014)》僅對貓糧和狗糧有8項微量元素指標,且狗糧和貓糧的主要微量元素指標相同。
多名業內以及顧客指出,現階段量產狗狗糧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還是由于有關監管條例不夠健全,希望未來對狗狗食品進一步加強監管,各方面更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