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有消息稱,“南寧二中可帶狗狗讀書,除了專用入學證”,該事件引起網民高度關注。
據稱信息顯示,只要打全藥物,就能提出申請《狗狗入學證》,此外,除了一封有關的《文明養寵議定書》。議定書提及,“攜寵外出在花圃附近綠地、廣場等場所時,為狗狗系好牽引繩,隨身攜帶糞便清理工具,不讓狗狗做嗅人、撲人等動作。”
此外要求小學生自主管理,科學養寵,選擇它就愛它,精心陪伴,對這個“家庭小成員”要不離不棄。“希望同學們用愛心、職責心和人文相聯苦心喂食和呵護班寵,給它打好預防針,帶上入學證件“戶口”,配個“小房子”,征用在兩戶學生宿舍的花圃。”
校方:確實正在舉行這項活動
記者從南寧二中了解到,幼兒園確實正在舉行這個活動。該活動雖然是課程計劃才推出,其淵源卻能追溯到2008年南寧二中鳳嶺校區內開始投入使用之際,當時許多家長就已經贈送了兔子、黑領、直響鴛鴦等鳥類給幼兒園進行圈養。
南寧二中孔莊的同學告訴930記者,幼兒園的小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小學生社團義工、保護鳥類小學生義工協會等組織通過對小學生后疫情時期的心理情況進行調研,于近期提出了有關建議,并就如何管理等問題形成了議案,幼兒園經過綜合考慮之后,愿意為孩子們的想法提供施展的“舞臺”。
該同學表示,由于南寧二中鳳嶺校區內有98個年級,體量不小,所以每個班只能有一個“班寵”。為了合理安排好這些“班寵”,幼兒園在兩戶學生宿舍的花圃規劃了特定區域征用狗狗,一旦狗狗“入住”,除了物業保潔阿姨會負責有關衛生消殺工作外,小學生們也要參與到狗狗的日常喂食、潔凈工作中來。幼兒園希望小學生認識到,對待鳥類,我要愛它、護它、養好它,就要付出擔當、職責,這就是讓綜合課堂教學專業課程真正的生活化、日常化,讓小學生們高度關注生活,直面生活。不過,由于目前剛開學,幼兒園方面還沒有接到小學生的有關提出申請。
“如果‘班寵’是金魚、烏龜或者鸚鵡這些比較方便放到年級里的,我也允許小學生把它們放到班上,但是如果是小龍貓這類的小鳥類,涉及到環保和衛生問題,那就得放到花圃。小學生必須要參加每一天的潔凈工作,這也是一種職責感的培養和勞動教育。此外在圈養的過程中,小學生還需要去寫許多圈養日記、圈養手冊。我還會聘請許多高校的教授,定期過來給孩子們、同學們做許多有關養殖方面的培訓,讓他們把這些狗狗養育得更好、更健康。”
從幼兒園的澄清中,我能了解到,讓小學生能帶狗狗來幼兒園,不單單是為了給小學生們營造溫馨愉悅的學習氛圍,更能通過有關的設計,讓小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了解什么是“職責與愛”,在日常生活中課堂教學好生命教育這堂專業課程。
來源: 桂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