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萬及敏 通訊員 代祥峰 程玉蘭
“我去年養了30頭牛,賣了12頭,收入13萬元。還種了谷子、玉米,一年下來能收入20萬元,日子還不錯。”大年初一,平涼市靜寧縣三合鄉北集村村民張金業在家高高興興地算了一筆幸福賬。
張金業是當地的糧食種植大戶,平日里還飼養肉牛。2022年,他承包了170余畝流轉撂荒地,其中50畝種谷子,畝產700余斤,均被三合鄉潤民農業生產開發有限公司以均價每斤2.4元收購加工,加上賣牛的錢,在以往靠種地為生的他看來,收入已是十分不錯。
春節期間,記者走進潤民農業公司,工人們忙著篩選、研磨、包裝,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據介紹,公司建有小雜糧、胡麻油、粉條、手工醋等加工車間,還建成了冷鏈物流儲藏庫、展廳等配套設施。目前已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小雜糧特色產業發展鏈條。“我家就在附近,家里也種著地,地里忙完就在產業公司打工,掙些零用錢,家里和務工都能兼顧上。”公司裝配車間工人徐榮介紹。
記者了解到,三合鄉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小雜糧加工產業,雜糧種植與肉牛養殖業協同發展,多方主體共同受益。2022年,三合鄉建成2000畝油料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全鄉種植谷子、糜子等小雜糧1萬畝,扶持培育10畝以上種植大戶80戶,進一步擴大提升了特色產業規模和效益。
潤民農業公司庫房內的雜糧深加工產品。
“截至目前,全鄉已銷售小米、雜糧面、胡麻油和糯玉米等小雜糧產品1000余萬元,先后吸納富余勞動力206人就近就業,切實將農戶‘焊接’‘嵌入’到小雜糧產業發展鏈條上,實現了產品銷售有渠道、集體經濟有收益、群眾增收有保障。”潤民農業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 萬及敏 通訊員 代祥峰 程玉蘭
責任編輯:樊醒民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