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觀新聞
“何謂海派”之“歷史的星空——
二十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
系列講座(二)
海派書畫的群體構成與創作形態
講座地點:0米多功能廳
主講人:王琪森
展覽介紹
清末民初,發軔于上海的“海派書畫”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以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劉海粟、張大千等為代表的海派書畫家群體,以精湛的造詣、獨特的筆墨、開放的理念、變通的精神,展示了“海派書畫”藝術的輝煌,并將上海打造成為當時全國書畫藝術的中心,從而也為日后培育了一支“海派書畫”藝術的精英團隊,開創了中國近現代美術的絢麗篇章,支撐起了百年大師之門。
(左)潘天壽《煙雨兩部圖》(上海博物館藏)
(右)趙之謙《玉堂富貴》(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
本期“歷史的星空——二十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的系列講座,我們特邀學者、作家、海派書畫研究專家王琪森,對海派書畫的群體構成與創作形態進行歷史的梳理、流派的分析、藝術的評述與譜系的詮釋。
這個新春我們與“海派”有約,聽專家回答——什么是海派?
歷史的星空——二十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
王琪森
學者、作家、海派書畫研究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國家一級文藝編輯(正教授級)。蘭亭書會顧問、上海中國書法院副院長。主要著作有:長篇人物傳記《吳昌碩評傳》、《韓天衡評傳》;評論集《海派書畫藝術散論》;學術研究專著《中國藝術通史》、《海派書畫》、《海上翰墨雅韻》及《書法技藝》、《怎樣學篆刻》、《福祿壽字帖》、《王琪森篆刻》、《上海世博會場館大全印譜》等。主編《上海千年書法圖史(近現代卷)》等。發表《論海派書畫家的經濟形態和從藝方式》、《海派書畫的“1912年現象"論》、《吳昌碩定居上海考》、《論海派收藏的三次高潮和五大名家》等數十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