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買回來的狗狗,原本還是活蹦亂跳的,可是,不到一個星期就死了,這不止是一起事件,多名買家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所謂“星期狗”,也就是領(買)回家很短時間內發病甚至死亡的寵物犬。近期,上海浦東南碼頭地區浦東南路上的一家寵物店,被不少消費者集中投訴出售“星期狗”。
投訴者“辛卡”購買的博美“星期狗”
記者調查發現,這家開業五年以網絡營銷為主的寵物店,各項證照齊全,面對有關部門的突擊檢查也無貓膩查出,那么所謂“星期狗”到底從何而來?
投訴者:買狗遇“套路” 被步步套錢
日前,記者被拉進了一個維權群,群名簡單直接——“南碼頭浦東南路XXXX號受害者”。這里絕大多數都是在這家寵物店買過寵物的消費者,群成員達86人,大家以所購買的犬種、所患犬瘟和所花錢數作為自己的群名稱。
粗略一看,“冠狀”“細小”等常見犬瘟不在少數,還有很多人用“已經死亡”來表明所購寵物狗的最終狀態。
投訴者“辛卡”買狗時簽署的協議單
群成員“辛卡”告訴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今年6月3日,她在這家店花1000元買了一條博美,當天晚上就去寵物醫院檢查,發現有“細小”犬瘟病毒,尋求店家退款未果,當時她還報了警,并將維權畫面拍下發到網上,目前已有超10萬人次點擊。
“辛卡”的維權視頻已有超10萬人次點擊
另一位李先生的經歷也類似,他告訴記者,自己第一次買的狗生病后,他去店里花錢換了狗,但再次生病……就這樣一步一步被套,花了不少錢,最終狗還是死了。
“對陌生買家戒心重”、“去之前不給真實地址”、“網上中介層層轉包”、“寵物狗發病不退只換”、“換狗需要加錢”、“以幼犬不能換口糧的名義捆綁銷售劣質狗糧”……這些關鍵詞,在維權群里頻繁出現。
維權群中投訴者貼出的狗狗治療單據
店家:活體買賣情況很復雜
根據維權群的描述,網絡營銷是該店的一大客源,網上諸如“艾尚犬舍”、“愛寵生活會所”等網店最終都指向浦東南路上的實體店。
通過一家名為“天寵寵物會所”的網店,記者獲得了這家店的聯系方式,當得知記者在上海后,浦東南路實體店的地址被發了過來。第一次上門,對于記者這樣的生面孔,店家警惕性很高,反復確認是通過何種渠道來的。
寵物店現場
在寵物店現場,記者看到,整個店鋪占據沿街2個門牌號,一樓開店,二樓應該是飼養場所,不時有狗叫聲傳來,而在店鋪進門處,貼著醒目的免責聲明:活體買賣售出不退。
表面看不出問題,記者亮明身份后找到了該店店長白先生,他對于網上的諸多非議,似乎不以為然。
記者:有人投訴你們賣“星期狗”?
白店長:投訴蠻多,不單是你(媒體),工商、公安、消協(消保委)都去舉報過。第一,我這家店開著,執照都有,不然工商要取締我的。第二,我進貨都有檢驗檢疫證明。第三,任何買狗的人都要簽合同,也就是“購買協議”,雙方都是認可同意才能拿回去。“三包法”里也沒有納入“鮮活易腐”,你可以查。狗在運輸過程中有顛簸啊、暈車啊、不適應啊,我進貨以后養在店里,別說狗,就算是人也可能生病。工人照料不好,買狗的人買回去照料不好?都有可能。
有的人買回去有問題不肯換一條,一定要退錢,我們這里不能退。我們賣給你一條狗,工人等各方面都有提成的。有些人養了兩天就不喜歡了,要退錢,理由五花八門,你說我能接受嗎?每一個來的顧客我都說的,一經出售我們不包退。
我們行業內部都沒有規范,一條狗生病了每個醫生給的原因都不一樣。說白了,每個顧客情況都不一樣,我每個月要賣好幾百條狗,要是賣出去的狗都有問題,店也開不下去了。
在店家同意下記者拍攝的店內各項證照
記者:你的意思是,生病的狗占少數?
白店長:不能說我賣出去的狗都是好的,畢竟是活體的,有生命的東西都會死。有些狗就像我剛才說的,運途當中感冒了拉肚子了,我們后來養好了,賣給別人,但可能飼養過程中又反復了,沒有好透。還有一點,我賣給人家好的,或許吃油膩的東西,沒有按要求喂狗糧,各種原因病了,就像買手機一樣,你不能說每個手機質量都過關吧。
記者:狗生病要換怎么換?換回的狗如何處理?
白店長:比如一條狗500元,有的人養的時間比較短,可以原價換一個;如果要換其他價位的,那你要貼錢。有些客戶客客氣氣,給你換一條就換一條,有的蠻橫無理,人都有脾氣的。狗換回來,我退回狗場幫我們調養,或者直接給我換一條。
記者:為什么網上給的地址每次都不一樣?門牌號碼也和實際的不一樣?
白店長:我們基本上像房產中介一樣,有的幫我們介紹生意,有的打廣告,工人也要做業績,電話號碼什么的錯開是方便統計。
記者:有關部門對店的規模有沒有要求,店里可以隨便養多少條狗嗎?
白店長:工商只管開營業執照,只要合法就可以。有房產證復印件,人是自然人,規定年齡范圍內就可以。目前來說,寵物行業沒有(店鋪大小、飼養規模方面的)考核。
監管部門:數次檢查均無問題
記者查詢后獲悉,在上海開設一家寵物店,需要工商部門發證,同時要在農委下設的專業管理部門備案。那這樣的雙管齊下,所謂的“星期狗”到底是否存在?
在記者聯系了浦東新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對方表示確實接到過很多這家店的投訴。6月12日,他們再次攜專業獸醫上門檢查,“專業獸醫去看過,沒有臨床癥狀(拉稀+紅眼)。清點犬只,有334條。最新一批的100條狗來自河南開封,店家拿出了相關的檢疫報告。”
而在此前的監督抽查中,他們就發現這家店的養狗數量太大,最多時達到了517條。最近一次在接到投訴后再去檢查時,也有300多條狗。盡管該店每次進來狗都有備案,但無法一一對應,也就是說,備案可以知道同一批進來多少籠狗,但無法細化到每條狗。而這樣的飼養密集下,交叉傳染的可能性很大。
在店家同意下記者拍攝的店內照片
這名負責人也坦言,目前國家沒有對寵物店檢查頻率有要求,他們一般都是接到投訴去檢查,查到問題會有處罰,而店家的經營行為的監管權則在工商。
記者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獲悉,寵物銷售行為需取得農委下設專業管理部門審核。消費者在購買寵物時如發生消費糾紛,則由相關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受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范圍內相關投訴為14起。
正是由于活體交易的特殊性,此前有消費者走過司法途徑,記者從公開信息發現,共有五位消費者曾起訴過該寵物店,其中有兩人獲法院支持,要求寵物店退還購置錢款,另有三人因“未在規定期限內繳納案件受理費,又未提出司法救助之申請”,已按撤訴處理。
另外,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還兩次對該店在格式條款中免除自己對提供商品或服務依法應當承擔的保證責任做出過行政處罰,罰金數千元。
業內:更專業的細分市場已出現
帶芯片帶保險是未來趨勢
如此看來,一方聲稱該店有意出售問題狗,另一方則經得起有關部門檢查,但也承認在運輸等多環節可能出現病狗。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其實不僅是這家寵物店,本月初有媒體報道,消費者與上海市虹口區密云路上一家寵物店也發生過極其類似的糾紛。
為此,記者采訪了寵物保障平臺淘寵寶的負責人許小姐。近年來養寵物的需求井噴,相關的制度卻還很落后。作為業內人士她認為,寵物交易被歸于農業、養殖業就不合理,可以完善和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網絡配圖
消費者如何買到優質的寵物犬?
業內人士支招了幾個判斷標準:
便宜無好貨在這一行業十分適用。專業犬舍需要投入硬件設施、人力物力來經營,種種成本疊加,導致一條健康的寵物犬不會太便宜。許小姐說,一條狗幾百元或者千把塊,屬于難以想象的低價。
另外,假如一些寵物店聲稱自己什么種類的狗都有,需要多一個心眼了。科學養殖需要品質把控,目前的市場上,正規犬舍一般專精于一兩個犬種已經很耗費精力。
而網絡上一些不法商販將正規犬舍的照片盜下,借由網絡平臺的隱蔽性,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做生意的情況也很多見。
總之,不管是犬舍還是家庭飼養,業內人士認為,質量保證的基礎是科學養殖,不能無序繁殖。母狗假如沒有合適的照顧,還會造成下一代的疾病。一些狗場無法控制品質,近親繁殖,或者混種,是市場上劣質犬的主要來源。再到下游的寵物店,狗販也會盡量壓縮賣出時間,這背后的邏輯則是少打疫苗,少吃口糧,少人照顧,以減少成本,賺取利潤。另外,正是因為市場上低價狗的存在,獲得一只寵物狗的成本太低,遺棄也變得隨意,流浪狗越來越多也以此有關。
市場上的魚龍混雜,很多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所致。“星期狗”的存在并非偽命題,而是市場上真實存在的一種現象。業內認為,這并不是說店家故意要養病狗賣病狗,而是他的行為導致了“星期狗”的存在。假如想杜絕這一現象,他的成本就要上升,就賺不到想要賺到的利潤,這就是一個閉環。
許小姐介紹,目前業界已經注意到這一現象,關注細分市場的平臺正在出現。除了證書、疫苗和芯片,還引入了寵物保險概念。雖然活體買賣糾紛有時說不清道不明,但保險可以在制度未完善的當下,給消費者一道保護,這也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