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該不該吃狗肉的討論一度是熱門話題,愛狗者與狗販子、屠狗者之間的“戰斗”也一直在持續。但喧囂聲中,人們一直爭議、困惑的問題是,端上餐桌的狗肉來源究竟是什么?真的有專業肉狗養殖場嗎?狗肉及狗肉制品安全究竟有沒有保障?中國青年網記者就此趕赴江蘇沛縣、山東嘉祥等地進行了深入調查。
“養狗大縣”難覓肉狗養殖場
江蘇沛縣是劉邦、樊噲故里,因為2014年聲援廣西玉林狗肉節,沛縣狗肉名聲大噪。而無論是玉林還是沛縣的狗肉從業人員大都宣稱端上餐桌的狗肉是“肉用犬”。
據媒體報道,自稱江蘇沛縣“肉狗養殖協會會長”的樊憲濤將狗分成三類:吉娃娃等小型犬類屬寵物犬;警犬、導盲犬等屬工作犬;而農村養的土狗以及肉狗場飼養的狗屬肉用犬。他同時公開表示自己的態度是,“保護寵物犬,不殺工作犬,只殺肉用犬。”
關于狗肉來源,樊憲濤有兩種說法。在上海東方早報的一篇報道中,其聲稱沛縣是一個“養狗大縣”、狗肉產業化大縣。目前沛縣養狗存欄100萬條左右,每年要宰殺60多萬條,以保持生態平衡,不然會“狗滿為患”;而在上海東方衛視的一檔節目中,他又聲稱公司每年屠宰的犬只達10萬條之多,但只有五分之一是自己養的肉狗,其余五分之四都來自設在“全國各地的收狗點”。
近期,中國青年網記者趕赴江蘇沛縣開展了相關調查。記者注意到,當地大大小小的狗肉館林立。但記者走訪過程中,多家狗肉館老板均聲稱,“狗是從外地收來的”。這不免讓人生疑,沛縣“狗滿為患”,緣何從外地收狗?
有網絡資料顯示,沛縣曾在崔寨、張莊等鄉鎮也先后建起了肉狗養殖場,“使該縣的肉狗養殖業推向了規模生產的軌道”。
不過,記者走訪沛縣上述鄉鎮包括沛龍公路兩側的楊屯鎮、大屯鎮等地的數十個村莊發現,除了有零星幾家農戶養品種狗賣狗苗,竟然沒發現一家所謂的肉狗養殖場。村民普遍反映,“沒聽說有養肉狗的”。
那么宣稱是樊噲后人、“中國狗王”、“存欄肉狗及名犬1000多條,年出欄10000多條”的樊憲濤究竟是否養肉狗呢?
樊憲濤旗下的“樊噲狗肉”網站資料顯示,“沛縣樊憲濤肉狗養殖基地自1997年被江蘇省‘星火計劃’立項以來……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依托,高、中級科技人員為骨干引進中國藏獒、德國牧羊犬、日本狼青、蘇聯紅等國內外良種犬作父本,當地良種犬為母本,科學組合,進行二、三元雜交,現已培育出‘蘇北黑’、‘蘇北黃’、‘蘇北青’、‘蘇北紅’四個品系蘇北黃的良種肉犬……經科學飼養4-6個月,體重可達25-40公斤。養一條商品犬,可獲利100-150元;養一條良種成年母狗,年獲利在2000元以上”。
記者輾轉打聽到,樊憲濤的肉狗養殖基地,是在沛縣城北大屯鎮八里屯村。
但中國青年網記者在八里屯村實地調查并沒發現樊憲濤的肉狗養殖基地,多位村民告訴記者,樊憲濤以前確實養過狗,不過“主要是品種狗”,而幾年前他的養殖基地已“拆遷成了公園”。
村民丁行虎是八里屯的資深養狗戶,家中有十幾條品種狗,“一直是養品種狗賣狗苗,養所謂的肉狗根本就不賺錢。”他告訴記者,“樊憲濤就是我們村的,以前也主要是養品種狗,搬遷后是不是還養狗就不知道了,聽說他搬去了郝寨。”
記者隨后趕赴郝寨調查,但多方探尋也未能找到樊憲濤的肉狗養殖場。記者查詢到郝寨有一家“正大肉狗養殖基地”,但也是只聞其名,難覓蹤影。多位郝寨村民表示,“沒聽說這里有肉狗養殖場”。
不久后,記者趕到了位于鹿林鎮沙河農場附近樊憲濤的樊噲狗肉廠,但發現該廠大門緊閉。“現在是淡季。”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令人疑惑的是,當記者打聽樊憲濤是否在此建有肉狗養殖基地時,多位村民告知,“附近根本就沒有養肉狗的”。
在距離樊噲狗肉廠不遠處,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有一家狗肉館,狗肉館的老板正在收拾剛屠宰過的狗。“這些狗基本上都是從外地收來的,現在是淡季,收狗的價格平均不到五塊錢一斤,差不多一次可以收20只左右吧。”這位老板也告訴記者,“都是收的,沒聽說有養肉狗的。” 這位狗肉館老板的話并非虛言。記者走訪沛縣多位資深“活鮮狗肉”加工戶,同樣均被告知,原料狗是“從外地收的”,“當地沒有養肉狗的,根本不賺錢”。
2014年12月26日,在記者致電樊憲濤的沛縣樊噲狗肉制品有限公司核實時,接電的工作人員明確告訴記者,“我們早已不養狗了。”
不過樊憲濤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的說法和這位工作人員有較大出入:“現在還養肉狗,養的比較少了,主要在沛縣的周邊農村,讓農民養,以公司加農戶的方式。”但詳細情況他沒有透露
而資深養狗戶丁行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只狗長大一般40斤左右,需要喂養6到8個月,按最低喂養成本一天兩元計算,需360元,加上狗苗錢、疫苗錢,怎么也得400多元,而毛狗價格一般六七元錢每斤,淡季只有四五元錢每斤,所以養所謂的肉狗不可能賺錢。
狗肉加工大戶道破秘密來源:
問題是,既然沒有養肉狗的,那么沛縣狗肉館里的狗肉究竟來自哪里
“張吉亮活鮮狗肉店”是沛縣知名的狗肉店之一。其老板張進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他這里是沛縣最大的活狗加工點,“夏天淡季一天宰殺一百多只,秋冬旺季一天三四百只”。據介紹,張家從張進的爺爺輩就開始煮狗肉,后來他的父親張吉亮開了“張吉亮活鮮狗肉店”,叔叔張吉偉開了“張吉偉活鮮狗肉店”。
但他們狗肉店的原料狗并非來自肉狗養殖場,“都是收來的”。
“沛縣沒有養肉狗的,哪有肉狗這個品種?”張進搖搖頭說。他同時透露,“大約十年前吧,我們這里說有肉狗品種‘蘇北黑’‘蘇北黃’呀什么的,都是騙人的,就是騙人買狗苗,現在都沒有做的了。”
張進告訴記者,他宰殺的活狗主要來自河南滑縣、商丘,山西忻州,再就是安徽及山東黃河沿岸。“進的最多的是河南商丘那邊的狗,那邊價格相對便宜,再一個那里小狗、中狗比較多,所以我主要進那里的,其余的地方也進點。大狗價格貴,到東北那邊去的比較多。”
按張進的說法,業內把狗按大小分成三類:20斤到40斤的屬于大狗,10斤到20斤屬于中狗,10斤一下屬于小狗。
“這些活狗大部分是販子偷的,也有一部分是販子收的,小販子賣給大販子,我們只從大販子手里收狗。”張進告訴記者。
盡管明知自己的貨源主要是偷來的狗,不過張進并不太擔心,“就算查到收購的狗是偷來的,只要賬面上的價格別低于市場價問題就不大。比如一斤狗肉市場價收6塊錢,你兩塊錢就收了,這批貨肯定就有問題。所以不能收超低價的狗。”
“偷的狗有沒有找上門來的?”記者問。
“偶爾也有,不過不管,除非公安找上門來,那就只能把供貨人信息提交給警方。”張進表示。他告訴記者,他手中掌握多個貨源,“如果發生天氣原因或其他原因缺貨,隨時可以備不時之需”。
張進判斷,沛縣大大小小的狗肉店,一天約宰殺1500-2000頭狗。但據他所知,這些狗的來源都不是養殖的,“沒人養肉狗,根本就不可能賺錢。”
據張進透露,目前偷狗的一般采取3種辦法,一種是用細鐵絲弄成一個環套,一種是用肉拌上氰化物,再就是用弓弩毒鏢射殺,“用弩打的話,有的用氰化物,有的是用麻醉藥——醫院快速全麻的那種。我們收的狗好多脖子上就還套著鐵絲。”
當記者詢問如果人吃了被毒殺的狗肉是否會中毒時,張進表示,“一般來說,藥量不大,再說一個人頂多吃半盤狗肉,當時不會有什么感覺。”
網上有視頻生動地記錄下了偷狗賊的“專業”:有偷狗賊套狗快準狠,抓一只狗,居然不超過兩秒。一秒套脖子,一秒拉扯上車;甚至當著狗主人的面,也敢下手,偷狗賊在狗身邊急剎車,同伙打開車門,在電光火石間拋出鐵圈,一套一拉,可憐的狗已進入車內。聽到狗的慘叫聲,主人轉身追趕,見到的已是遠去的車影。
可以佐證的是,記者查閱到的江蘇省沛縣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14)沛刑初字第413號就顯示,被告人明知呂某等人(均已判刑)“使用毒藥、毒針藥死的狗仍予以收購”,并加工成狗肉銷售給他人食用,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目前沛縣超市所銷售的包裝狗肉基本上都是用死狗肉做的。”張寶連也告訴記者。張寶連(音)是“張吉偉活鮮狗肉店”老板張吉偉的兒子,也幫著他父親打理狗肉店。
張寶連自稱曾經在一家主要加工死狗肉的企業做過一段時間。“用的都是死狗,有時候還用一些長毛變質的死狗。”他告訴記者,他曾親自剝過死狗,變質發綠的狗肉味道非常難聞,剝一只兩塊錢。“活狗和死狗做出來的狗肉,從味道上都能分辨出來。”
“用變質狗肉這種事太不道德,如果被逮住的話,這些食品公司肯定就完蛋了。”張進不屑地表示。
就用死狗肉加工狗肉制品一說,記者向當事企業負責人求證時,對方明確否認,“沒有這個情況,我們絕對不用死狗加工,食品安全法有要求,我們公司不會出現(這種事情)。”并稱,“誰舉報我用死狗加工狗肉,可以去政府相關部門,否則就是誣陷、誹謗。
不過張進表示,他絕不是在故意抹黑,“冷凍狗肉走的是外地市場,和我們不沖突,我們都是走本地市場。”他同時例證,“今年沛縣選十大名吃,狗肉這塊,最后我們評上了,我們的規模盡管不大。”
愛吃狗肉的人們,請控制自己的欲望;從今天起,堅決不吃狗肉,為了無辜的它們更好地生存。
選擇領養,選擇買不到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