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時跟PIDAN創始人馬文飛聊起他創業初衷,作為一名資深貓奴,他在市面上試了200多個貓砂盆也沒有找打適合自己主子的產品,要么難看,要么不符合貓的天性。
馬文飛說,貓砂盆是一個人和寵物共同使用的一個產品,在美觀之外,更需要從寵物的角度出發,讓它們的體驗更好。
在我們看來,馬文飛是一位真正愛寵物的人,他對產品有著近乎苛求的態度、同時團隊的創造力以及產品整體的調性,讓我們相信PIDAN是一個非常有潛力,一個可以做到國際化的公司。
——青山投資筆記
近日,寵物用品品牌PIDAN完成了由清流資本和昆仲資本合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距離青山資本領投的天使輪僅過了三個月時間,強勁的發展勢頭受到多家資本的青睞。
PIDAN的“雪屋”成了國內第一個獲紅點獎的貓咪單品
以一款獲得紅點獎的貓砂盆切入寵物用品市場,目前已經有包括玩具、碗、貓窩、貓砂等日常必需品在內的 16 個 SKU,根據 PIDAN方面提供的數據,品牌現階段全渠道的月銷售額為 500 萬元左右。
抓住寵物消費升級中的機會
馬文飛認為,國內的寵物消費品市場審美缺失,中低端產品占到絕大多數。無論是淘寶店、亦或線下寵物門店,貨源基本都出自國內幾個大的生產廠商。這些大廠多是給國外品牌做代工,毛利低、沒有自主開發能力,最終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商家純靠走量賺錢。
PIDAN創始人及產品:貓爬架
在他看來,寵物市場如果要升級,貓應該是最好做的一類。因為貓咪的單價和飼養成本都比較高,主人每月給自家貓花銷在 400 以上的很多,不少重度貓奴,可能會花 7、800。花銷大,意味著養貓人的經濟條件普遍較好,他們對好商品的訴求會更強烈。 像貓爬架、貓廁所、吃飯的碗盆都是家里比較大的物件,既然人們對家居已經有很高要求,也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寵物用品作為工具之外的審美屬性。
拓展品類滿足寵物主個性化消費
關于下一階段在品類上的拓展,具體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方面要在縱向上圍繞“貓咪經濟”做得更深入,另一方面,在橫向,貓用品之外,狗、兩棲爬行、水族類用品等也將會是PIDAN在會嘗試的方向,即“要做除了人以外的一切動物的生意”。
PIDAN新品:三角貓窩
具體到“貓咪經濟”上,PIDAN的計劃是要將產品線做得更全面。寵物用品消費相對低頻,借助玩具、貓薄荷、貓砂等消耗品來拉動購買是一個路徑,據了解,現階段貓砂的單月銷量在 5 萬包左右,圍繞零食以及主糧,PIDAN也會推出新的 SKU。
我們常常講,寵物消費也是“情感經濟”,本質上是“人的生意”,新一代寵物主個性化、對品質的追求會被投射到他們的養寵習慣上,那么即便是同一品類,持續推出不同的 SKU 去滿足寵物主的個性化消費也是拉動復購的一個選擇。
未來重點是品類拓展和海外市場
寵物用品的消費升級瞄準的是增量市場,這其中貓是最好做的一類,也是PIDAN最早選擇從貓用品切入來做寵物用品品牌的原因所在,但只圍繞“貓”單一想象空間畢竟有限,因此,從品牌發展角度來看,在團隊產品開發能力已經成熟的前提下,從“貓”這一細分領域向外走也是自然選擇。不過,不同于“貓”領域的全品類布局,對于其他類型寵物,PIDAN只做用品,目的在于突出團隊的產品設計和開發優勢。
PIDAN 產品:逗貓棒
線下門店也是 PIDAN要嘗試的方向,馬文飛傾向于將其定位為“城市動物園”,并不提供如美容洗護、寄養、零售這類傳統寵物生活館服務,而是通過為人提供一個和動物之間的互動場景,并在這一場景中去進行產品展示,也就是說線下門店其實要做的還是“人的生意”,最終目的在于強化PIDAN的品牌形象。
PIDAN的員工,必須是2年以上的資深貓奴
作為一個消費品品牌,產品之外,還需要不斷強化自己的渠道來獲得持續的銷售增長。據了解,PIDAN現階段已經在包括線上自營電商、分銷、線下以及海外市場在內的全渠道進行了布局,而在下一階段,海外市場會成為新的布局重點。無論是用戶的養寵習慣還是整個寵物消費品市場,歐美、日本等海外市場上都要比國內更加成熟,在海外市場上,PIDAN仍舊會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通過亞馬遜、海外代理的形式打開市場,此外,PIDAN也會針對特定需求進行新品開發。
根據《2017寵物行業白皮書》,整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在今年達到了 1340 億元,“品質導向型”的消費者成為主力消費人群,這部分消費者對于品牌產品的消費意愿更高,但與此同時,寵物用品呈現出十分典型的“有品類、無品牌”狀態、產品完成度低,消費者的審美和功能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這是寵物用品品類中誕生新品牌的機會,也是PIDAN這類新品牌能夠成長起來的原因所在。
“貓是一個很柔軟、很神秘、很敏感的動物,
我想為所有養貓的人帶來更多、更好的設計。”
——馬文飛
本文根據36kr報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