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的重點區域呈現
從城市向農村轉移趨勢
農村的急診及重癥救治能力
面臨考驗
如何保障廣大農村群眾
過一個平安放心年
農村醫療機構指氧儀全覆蓋
“我幫你測一下血氧,手指放在里面不要動。”在蓮都區老竹畬族鎮丁公村衛生室,老村醫楊良榮正在為村里的老人監測血氧飽和度。
血氧飽和度是判斷重癥病例的關鍵條件之一,為助力基層醫護人員精準識別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出現低血氧值的情況,蓮都區衛健局專門采購、統籌調配了705臺指夾式血氧儀,并第一時間配發到23家公立醫療機構、95家村衛生室,確保農村醫療機構指氧儀配備全覆蓋。
“收到血氧儀后,我們馬上配發到6個村衛生室,并現場開展使用培訓,確保村醫能正常操作儀器,能對感染者的病情變化做出及時有效的判斷,及時發現潛在的危重病人。”蓮都區老竹畬族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藍群芳告訴記者。
引進CT機 拍片不出鎮
“前段時間,來做CT的患者都排滿了,最多一天掃描量有42個左右。”技師在拍片結束后,將影像上傳到蓮都區人民醫院診斷平臺,再由專業的放射科醫生進行診斷讀片,基本上當天就能出具診斷結果。
為了精準檢查高風險新冠感染者的肺部狀況,實現病灶“早發現、早識別”,老竹畬族鎮衛生院在去年9月引進的CT機就成為了守護村民健康安全的又一“利器”。“以前做CT都要到市區,現在老竹就可以做了,很方便。”村民謝仙梅說。
實現基層醫療機構擴容增能
與此同時,為了不斷滿足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村民在“家門口”氧療、輸液、住院等就醫需求,蓮都區各基層醫療機構持續擴容增能。以老竹畬族鎮中心衛生院為例,除開設吸氧位30個、輸液位80個外,還全面為新冠重點人群提供三色標記、分類分級的健康服務,涵蓋健康監測、對癥治療、營養支持、小分子抗病毒用藥、住院、院前急救和及時轉診等服務,切實打通偏遠山區百姓醫療救治“最后一公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