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成都金牛區千禧花園建成交房。時間過去22年,千禧花園14棟小區單元樓里還有508戶業主居住,一半以上都是中老年人。
老小區也有新面貌。2021年,為了進一步創建文明和諧的鄰里關系,創建文明良好的小區環境,依據《民法典》物權編、侵權責任編等相關法律法規,小區業委會組織修訂《千禧花園管理規約》(以下簡稱《規約》)。
從飼養寵物到垃圾分類,從汽車停放到鄰里關系……《規約》里都對行為一一規范明確。正如《規約》起草人劉浩所說,“這是一個文明倡議的過程,也是一個向業主普法的過程。”
小區環境
“文明規約”
從飼養寵物到垃圾分類都有規定
“小區業主在本小區飼養動物(寵物)的,應遵守《民法典》、《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不得在本小區飼養烈性犬只以及能夠發出擾民噪音的其他動物,為犬只注射狂犬疫苗、遛狗時請佩戴狗繩并及時清理在公共區域的糞便。”——這是《千禧花園管理規約》中關于業主飼養寵物的相關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小區公共秩序,創建文明和諧的鄰里關系,2021年新編訂的小區《規約》發布。千禧花園小區業主委員會副主任劉浩是主要起草人。隨著社會發展,為了與時俱進,劉浩這一屆的業主委員會開始修訂新的《規約》,律師出身的劉浩依據《民法典》物權編、侵權責任編等相關法律法規,經過草案、討論、征求意見稿、公示、表決后,新《規約》出爐。
《規約》里“門道”很細,從寵物飼養到規范停車,從垃圾分類到鄰里關系。“這只是一個倡導文書,本身我們是沒有執法權的。但是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劉浩說。老小區有很多業主養寵物,看到有業主在小區里遛狗后沒有處理糞便,“我們就可以在小區業主群里曝光,‘業主記得收拾狗狗的糞便’,通過這樣的文明倡導,發動文明的力量來改變。”作為老小區,停車位非常緊張。如果發現車輛亂停亂放,小區也準備了專門的文明倡導提示條,提醒駕駛員文明停車。
發出《規約》倡導后,小區的不文明行為也漸漸減少。劉浩覺得,“這是一個文明倡議的過程,也是一個向業主普法的過程。”
尊老敬老
每年重陽節請全小區老年人吃飯
千禧花園有一個傳統,每到重陽節就請小區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吃一頓飯,十多年來風雨不改。這一部分費用也來自小區的公共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張宗惠是千禧花園第一批住戶,她從59歲住到現在。“一直都覺得住得很舒心很開心,我們這里的鄰里比較團結,很少吵架扯皮,都是互幫互助。”張宗惠還記得,幾年前自己做手術提不動菜,是2樓不熟的鄰居主動幫忙的。家里電視不會操作,水管出現小問題,都是物業工作人員免費上門服務。“這些年,小區換了新的電子門,游泳池又修好了,小區里大樹修枝,還安裝了監控……這些都是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在踏踏實實做事。”張宗惠很感動。
每年重陽節的飯菜,張宗惠也吃了十多年。“每年的餐館都選在溫鴨子,因為菜品要適合老年人,所以每年都會有一道甜燒白,這樣的尊老敬老真的令我很感動。”
舊物流轉
用不上的資源舊物免費送給其他鄰居
今年3月份,業主李杰在小區的業主互幫互助微信群里,免費送出了自家的一套沙發、餐桌和6把餐椅。在小區的微信群中,有幾百名業主現已實現小區業主之間的舊物流轉、信息分享、困難互助,搭建起了業主之間的溝通交流平臺。“群里經常看到大家發消息,小朋友的繪本,附近幼兒園的園服,新買的衣服,都是先到先得,大家互相實現資源互享。”李杰說。
73歲的王洪斌是小區的老業主了,從小區開盤開始就在千禧花園居住。他表示,“小區這么久了,雖然很多設備都在老化,但網球場、游泳池都修繕過了,小區的大門也進行了翻新,水管爆了物業也是連夜搶修。我的居住體驗還是比較好。”
紅星新聞記者從小區物業處了解到,從去年開始,千禧花園物業公司已經對小區硬件做了多方面的升級改造,包括:對單元樓道和前后大面進行翻新、對小區綠化進行了改造、小區的單元門全部進行了更換、對小區的私自亂接網線經和幾家運營商協調,全部進行整改入管。
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鄧正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