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上的某種生物達到一定的數量或者生長趨勢過快之后,有些國家就會開始控制其數量的增長。但是如果為控制數量而進行大規模的屠殺,似乎太過殘忍!
最近,多家外國媒體曝出澳大利亞政府宣布要在2020年之前捕殺兩百萬只野貓。
半年時間,200萬只貓?這是多么可怕的數字啊!
截取自CNN報道
而且這也已經不是澳大利亞的第一次“滅貓行動”了。
早在2017年就有媒體曝出澳大利亞將在境內進行大規模捕殺野貓的行動。在昆士蘭州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協會,為成功捕殺野貓的獵人提供賞金。
而本次的“滅貓行動”將采用在野貓聚集的區域投放有毒香腸的方式,來更快更多地殺死貓。
報道一出便爭議不斷,對于澳大利亞捕殺野貓這件事大都分成了兩種觀點。
提出這個方法的澳大利亞環境與能源部發言人格雷戈里·安德魯斯表示:“我們捕殺野貓并不是因為我們討厭貓,而是為了拯救那些象征著澳大利亞的動物。”
因為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目前澳大利亞生活著近600萬只野貓,每年會殺死3.77億只鳥類和649只爬蟲動物。已經對當地的原生動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甚至導致了將近20種不同物種的滅絕。
例如,一種叫做boodie的小型有袋動物曾經遍布澳大利亞,但在野貓出現之后種群數量就開始急劇下降,目前只有在幾個小島嶼上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但是!用這種方式來控制動物數量,難道不是和屠殺一樣嗎?澳大利亞政府的這個舉動自然遭到了許多喜愛小動物人士的強烈反對:
這與屠殺無異
應該尋求更人道的解決辦法
大家表示首先物種滅絕并不僅僅是野貓造成的,城市擴張、環境污染、伐木和采礦導致的棲息地喪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僅僅因為貓咪的數量就把一切原因都推給喵星人,這個鍋甩的很沒道理。
來自迪肯大學的生態保護學的蒂姆·多赫蒂教授在采訪中表示,雖然野貓的確對澳大利亞原生動物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但通過捕殺野貓來改善原生動物們的生存環境,這一做法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同時,想要控制野貓數量,應該尋找更為人道的方式,而不是簡單屠殺就能夠結局問題的。
多赫蒂教授表示:“目前我們仍沒有徹底評估清楚澳大利亞野貓的生存狀況,還需要采取更全面的方案,來應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文章來源:貓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