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寵物用品品牌「PETKIT 小佩」已經完成了 20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現有股東 GGV紀源資本參與跟投。泰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本輪融資完成后,團隊的重點會放在產品研發和海外市場方面。
小佩創立于 2013 年,在比較早地通過“智能飲水機”、“自動喂食器”這些產品切入寵物用品市場、建立了一定的品牌認知之后,團隊在 2018 年將產品線擴充到“吃、喝、住、行、清潔、玩”等 6 個產品線,目前已經開發了 20 多個 SKU,2018 年整體營收在 2.2 億元人民幣。
“PETKIT小佩”過往融資經歷(數據來源:鯨準)
對于消費品品牌創業來說,在依靠爆品獲取市場認知之后,之后則考驗的是團隊持續的產品開發能力,尤其在耐用品領域,就需要通過場景的補齊來提升消費者的復購。
對于小佩品牌來說,產品線的擴充也意味著從產品品牌到渠道品牌的進階,小佩團隊也告訴 36氪,“2018 年對于小佩來說是相對里程碑”的一年。
產品線的擴充顯然直接考驗的是團隊的產品開發能力,除了需求感知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 SKU 愈加豐富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品牌呈現的統一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小佩的一系列新產品主要都還是從功能的角度來和同類產品相區隔,更近一步則可以分為兩大類來看:
一類如感應式凈味貓廁所、智能冷暖窩相對高客單價的商品,對于這類產品,我的理解是可以類比為手機品牌的“旗艦機型”,即起到的是品牌調性的延續和團隊產品力外化的作用。
另一類則是如貓砂等相對低客單、但更高頻消費的產品來滿足寵物主更日常的需求。
智能冷暖窩
日益龐大的年輕單身群體是接下來消費品創業的一個結構性機會,被視為“買寄托”的寵物消費是其中一個體現。在比較早看到機會的小佩、pidan、Vetreska未卡之后,這個賽道上,玩家們發生的一個新變化是:一些原本服務海外市場或外貿商的供應鏈玩家調轉船頭也回到國內,參與賽道競爭,例如“TOUCHDOG 它它”。
前者是“外行改造傳統行業”,強調的是對市場的感知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產品力,而后者則背靠強大的供應鏈優勢以及服務成熟市場之后的經驗積累,雙方各有長短板。整體來看,接下來一定是“綜合能力”的比賽,即對于創業團隊來說,產品的定義能力、完整及穩定的供應鏈都是需要考慮的。
“全球化”是小佩從創立一開始就確定的方向,目前小佩的產品覆蓋超過了 40 個國家本輪融資后,團隊也會投入更大精力在海外市場、做品牌的全球化。
之所以看重全球化,原因有兩點:
一方面在于,海外市場的優勢在于用戶足夠成熟、付費意愿更強、市場也更大,對于小佩來說,海外市場的口碑也能夠為國內品牌的建立提供正反饋,
另一方面,通過尋找新的市場,也是在為未來突破消費品創業普遍都會遇到的“10億元天花板”做準備。
不過,海外市場的難點在于,由于地域等客觀因素,海外銷售渠道線比較長,因此在 2019 年,團隊的規劃是建立海外辦事處,提升海外倉跨境物流時效性和穩定性,拓展多渠道合作等。
在突破品牌天花板的嘗試上,除了出海,線下服務門店也是一點。根據團隊提供的數據,截至 2018 年底,小佩在上海地區已經有近百家直營門店。
和其他寵物服務門店一樣,小佩的線下門店的由洗護服務和零售兩部分構成,但團隊對于的線下門店的定位是 Apple Store,即借助服務為用戶提供直接的產品交互,而根據線下數據反哺,又能夠幫助健全和調整品牌策略。
相關閱讀:
36氪首發 | 「PETKIT小佩」完成 1 億元 B 輪融資,除了寵物用品,還要做智慧門店
在解放“鏟屎官”這件事上,「小佩」想做的不只是智能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