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協委員、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顏衛彬。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斌 攝影 秦樓 田盟 長沙報道
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顏衛彬再次當選湖南省政協委員。作為一名老委員,也是湖南食品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他一如既往地關注湖南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經過調研,這次我帶來了‘樹牢大食物觀做強湖南大食品產業的建議’。”1月12日晚,接受紅網時刻新聞記者采訪的顏衛彬透露。
觀察:突破三大領域有助湖南做強大食品產業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說:偉大品牌的核心是產品。產品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戰略工具,也藉此鑄成競爭壁壘。
篤行這句話的顏衛彬,2022年帶領澳優乳業實現了20%的海外市場增長率。
一枝獨秀不是顏衛彬的目的。作為一名省政協委員,如何為行業鼓與呼,如何實現全省食品行業的大發展是顏衛彬一直關注的重點。
“要從吃得飽,跨越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他認為,從全省實際看,落實大食物觀,做強大食品產業,可在三個領域實現突破。
一是實現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不匹配的突破。“湖南具有發展多種農業形態的自然條件,食物資源稟賦優勢明顯,油茶、生豬、油菜、茶葉、淡水產品、柑橘、中藥材等產量居全國前列。但相應的產業位次與資源位次不相匹配,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品牌優勢。”
二是實現產業現狀與產業價值不匹配的突破。顏衛彬說,我省是傳統的糧豬型農業,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是2.55:1,與全國的2.5:1基本持平,農產品加工企業90%是小微企業、沒有特大超大型企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率不到6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農業大省地位不匹配。
三是實現食物結構與消費趨勢不匹配的突破。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主食吃得少了、肉蛋奶上去了,“吃好”“吃科學”“吃健康”成為趨勢。“為更好踐行‘大食物觀’,守護‘舌尖上的湖南’,需加快我省大食品產業發展。”顏衛彬認為。
策略:三條建議助力打通大食品產業發展瓶頸
如何破除以上發展瓶頸?顏衛彬建議:
一是以現代化為牽引推動產業升級。立足農業大省實際,加快產業優化調整,推動加快向農業強省轉變。抓住農業現代化這個核心,做大做強水稻、生豬等優勢產業,打造十大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源頭活水”;緊盯食品工業化這個關鍵,推動“農頭工尾”前延后伸、“糧頭食尾”接二連三,培育壯大行業龍頭企業、市場創新主體,實現大食品產業和現代農業協調并進、擴容提質;瞄準三產融合化這個目標,加快實現產加銷、農文旅有機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產業能級。
二是以優質化為重點推動價值升級。堅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方向,構建具有市場優勢的多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產業體系。如實施好“中國糧·湖南飯”“兩茶兩油兩菜”等品牌培育行動,推出一批“湘字號”中國精品、世界名品,實現產業的高質量、高價值發展。
三是以市場化為引領推動供給升級。依托市場力量推進大食物安全供給體系建設。如以開放拓展市場影響力,發揮湖南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RCEP等優勢,大力實施對接粵港澳、RCEP“菜籃子”工程,支持鼓勵企業秉持開放心態和前瞻性眼光,以良好的信譽走出省外、走出國門,開拓兩個市場、統籌兩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