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黃婷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曾育文
1月14日上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通道開啟,來自不同領域的九位省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他們圍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制造業當家、科技創新、綠美廣東等主題,以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故事,講述身邊的變化與成就,回應社會關切。
作為一張文化大報,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向省人大代表袁湄拋出了文化領域的相關問題:近年來,廣東積極推動文化強省建設,您能否介紹一下身邊感受到的變化?對于廣東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您還有什么好建議?
作為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總隊茂名分隊秘書處秘書長、茂名市文化館文旅志愿者辦公室主任,袁湄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已有25年。她結合自己的經歷,講述了廣東文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近年來,廣東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茂名市的文化建設,也正發生重大變化。”她回憶,1998年,她剛到茂名工作時,經常下鄉送戲,當時的群眾公共文化設施少,“送戲下鄉”沒有真正形成制度化。
2012年,茂名打造了最早的“悅動茂名”群眾文化活動,群眾積極參與度空前高漲。“我們為群眾服務就要‘俯下身來,多聽需求’。”她說,通過用心用情打造一系列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如舉辦“唱響茂名”“魅力茂名·好心戲臺”“山海并茂·好心聞名”“好心精神·薪火相傳”等文旅+非遺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近兩千場,受益群眾近400萬人次,讓文化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帶到群眾身邊,打通了文化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省。對此,袁湄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要加大推動粵西地區“冼夫人”文旅產業和文旅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創產業,要讓外來的群眾記得住我們粵西地域文化,要讓歸來的游子記得住鄉愁。
二是要加大力度創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文藝精品創作繁榮區,促使全省文藝人才隊伍“一盤棋”,打造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藝術精品,讓“藝術+非遺+文創產業”走得更遠。
編輯:吳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