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士再保險發布《中國寵物保險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預測,如從2023年開始以25%左右的增長率增長,2025年寵物保險保費規模有望達到14億元左右,寵物保險滲透率有望達到1.2%以上。同時《報告》也表示,寵物保險仍有諸多挑戰亟待克服,有效路徑尚待在實踐中探索和檢驗。
寵物醫療服務年均消費金額達1940元
《報告》指出,中國寵物行業正進入高速發展期,寵物數量、寵物消費、寵物診療均呈現爆發性增長態勢,其增長是多方面因素驅動:2020年,我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社會經濟的發展成為寵物行業邁入黃金增長期的最大推動力。同時,中國日漸顯著的人口與社會結構變化也正在成為寵物保險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此外,“內卷”之下的年輕一代需要更多疏解壓力的方式,這也使得社交平臺盛行的“吸貓擼狗”、“躺平”等文化現象帶動更多人加入到養寵人行列。
在寵物行業的帶動下,寵物醫療服務需求旺盛。據統計,2020年,全國寵物診療機構數量超過16000家,寵物醫療市場規模約為400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
令據瑞再對中國一二線城市的2000名養寵人和205家寵物醫院的調研顯示,寵物醫療服務的平均全年消費金額達1940元/年,居各項寵物相關消費項目之首。
與此同時,寵物消費者的養寵觀念有所進步,對寵物健康的關注度也有提升。他們在日常養寵過程中,不僅對于通過寵物保險轉移風險有所需求,也期待獲得日常的預防性醫療服務,尤以80后和90后的新養寵群體最為明顯。
非指定醫療機構就醫 賠付比明顯減低
面對廣闊的市場需求,我國財險公司開始發力寵物險領域,其中既有前期已有過探索的大型保險公司,也有首次試水寵物保險的中小規模保險公司,更有互聯網公司利用流量與技術優勢,以期在寵物險這一領域分一杯羹。
盡管如此,目前參與這一市場的保險公司數量仍然較少,產品供給也遠未充足。根據《報告》,在產品情況上,目前中國寵物保險的保障期多為一年,即交一年保費,享受一年保障。且寵物醫療保險一般要求在指定醫療機構就醫,否則賠付比例將明顯減低。據瑞再調研,目前有75.6%的寵物醫院未與寵物保險公司或第三方機構進行任何保險合作,已經開展寵物保險并與保險機構合作的寵物醫院比例較低。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寵物保險市場常見產品條款
銷售渠道還在打開 營銷策略仍在摸索
《報告》指出,我國的寵物險產品之前多依賴寵物醫院對來診養寵人的前端推薦。從目前發展情況看,下線渠道需要依賴寵物話題的人際交流,普遍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信息傳播性好,用戶接受度高,達成率較高。但不足的是,線下渠道方需要具備較強的寵物保險專業知識,能夠有效輔導消費者購買適合的產品,同時積極參與到寵物保險價值實現的閉環中。
而就線上渠道而言,寵物保險也同其他互聯網渠道保險產品一樣,面臨著渠道費用、客群歸屬和盈利穩定性等方面的挑戰。同時,線上渠道的落地服務能力常常無法滿足養寵人群對于線下服務的天然需求,這對保險公司掌控全價值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上述渠道外,各家公司也在嘗試其他渠道,比如利用現有現有個險渠道推廣寵物保險,引入第三方平臺分銷體驗式產品,通過特定場景嵌入產品等。《報告》提醒,任何一個渠道的產品推廣必須與寵物保險產品本身建立關系,形成聯動,并根據不同渠道匹配對應的產品。
寵物保險風險管理未能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
同時,《報告》指出,寵物保險的風險管理技術較為單一,未能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寵物品種多,個體差異性大,想要區分寵物并建立專屬的投保檔案要依靠寵物生物信息識別技術的發展,但該領域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
寵物保險的風險管理不應只局限于單純的寵物個體識別問題。事實上,即使實現了完美的寵物個體身份識別,依然需要面對寵物保險經營過程中出現的“跑冒滴漏”風險。寵物保險的風險管理,應當基于市場過去的歷史經驗教訓,以可靠的獲客渠道為基石,貫穿寵物保險的產品開發、銷售、承保、理賠和客戶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
此外,《報告》還指出,目前寵物保險與寵物醫院的合作模式尚不清晰,互動有待增強。目前寵物保險的經營仍單純地從保險公司的要求出發,并未兼顧寵物醫院的實際情況和醫生執業習慣。例如,保險公司與行業優秀醫生和醫院沒有建立起可靠穩固的點對點合作關系,醫生與醫院幫助消費者準備寵物保險理賠材料的工作量繁雜,保險尚未與醫生的日常診療服務有效銜接,這些沖突和矛盾都會削弱寵物醫院與養寵人之間的信任關系。
(責任編輯:吳靜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