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養寵人群的消費升級需求,寵物消費產品也在不斷“進化”,從不同場景切入的各類寵物服務也應運而生。目前整個寵物行業產業鏈主要涵蓋上下游七個細分賽道:上游產品包括寵物交易、寵物食品、寵物用品等;下游服務主要包括寵物醫療、寵物美容、寵物培訓乃至寵物保險。其中,寵物食品作為剛性需求,在行業中份額占比最高,達33.8%,其次為寵物醫療,占比22.9%,寵物用品18%。
無論是寵物數量還是年均消費額,國內寵物市場都還有數倍的成長空間。相比美國而言,我國家庭寵物擁有率還處于較低水平。數據顯示,美國人均寵物擁有量達到0.57只,我國只有0.06只,幾乎只有他們的1/6。盡管統計口徑的界定可能夸大了這一差距,但從現實情況看,未來寵物數量要增長3-5倍并不困難,年均消費的情況也類似。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寵物市場規模達到1340億元,預計將保持年均30.9%的高增速發展,到2020年時市場規模將達到1885億元。從十幾年前喂剩飯剩菜到現在的專業寵物干糧、濕糧、零食再到逐漸興起的定制寵糧,寵物主對寵物食品的健康、營養、口感等要求越來越高。
身邊養狗的朋友介紹,每年在狗的飼養上至少要投入3000到5000元,這還是建立在小型犬(大型犬洗澡/食品支出是小型犬的數倍)身體健康沒生病、只吃高性價比主糧少吃零食的基礎上,1億寵物就對應3000億-5000億的市場,寵物市場的成長值得期待。
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寵物市場
寵物行業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一些行業亂象,不少愛寵人士反映,目前,在寵物醫療、寵物美容等領域,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收費混亂等情況較為普遍。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整個寵物行業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行業集中度不高,以寵物醫療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國大約擁有1.1萬家動物診療機構,其中70%為夫妻店,剩余30%也規模較小,缺乏標準化管理。
此外,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催生了許多投機行為,讓一些達不到從業標準的人員也進入到這個行業。寵物行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不少資本的進入,而寵物醫療則因毛利潤能夠達到30-40%受到資本的青睞。
資本的進入雖然能夠快速提升行業的硬件水平、擴大行業規模,但由于目前整個寵物行業相關人才的培養還跟不上市場需求,資本的進入也有可能加劇行業的亂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寵物市場亟需補齊監管短板。
誰跟巨頭分一杯羹
需求爆發使得大量的投資者投機者進入寵物市場,全球寵物食品市場基本被瑪氏、雀巢等幾家大企業所壟斷,它們同時也基本占據了國內中高端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寵物食品的大致分為,干糧,半干糧,濕糧。干糧是寵物食品的重要構成部分。半干糧、濕糧尚未成為主流一方面在于并非剛需產品,另一方面則在于對產品的冷鏈、庫存考驗較大,對于初創企業而言也是一個“重”模式。在歐、美、日這些成熟市場,主糧消費也都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以美國為例,至2014年末,美國寵物主糧占寵物食品總規模的78.33% ,日本2015年度寵物主食市場規模為2130.50億日元,占寵物食品市場總規模的7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