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寵物食品:小爪子的大腳印

      正如一個孩子的誕生常常會令身為父母者意識到自己對整個世界和未來的責任,一個道德的鏟屎官,在替自己的貓娃狗娃做選擇的時候,也不應僅僅考慮“我想怎樣”和“我可以怎樣”的問題,而無視這一21世紀版本“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倫理困境。

       

      盡管素食主義在過去二十年中已經逐漸成為全世界中產階級的新風尚,但就在吃份沙拉都恨不得掏出手機計算一下碳足跡的我們的眼皮子底下,一群一日三餐、無肉不歡的真·肉食狂魔,其隊伍卻在日益發展壯大。

      那當然就是讓無數吃瓜群眾俯首甘為鏟屎官的汪星人和喵星人啦!

      圖|攝圖網

      去年8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系的格雷戈里·奧金(Gregory S. Okin),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食品消費的環境影響》(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ood Consumption by Dogs and Cats)的論文。在對美國家庭中飼養的7780萬只寵物狗和8560萬只寵物貓的膳食能量攝入來源進行系統評估分析后,奧金指出,以2015年為例,這些貓狗吃掉的貓糧狗糧和其他寵物食品,其熱量相當于3.21億美國人攝入膳食總能量的19%(上下浮動2%),而寵物食品中肉和動物脂肪所占的能量,更是相當于美國人動物來源膳食能量攝入的33%(上下浮動9%)。

      事實上,如果這1.63億美國汪星人和喵星人真的像電影《愛寵大機密》(The Secret Life of Pets)里那樣,深諳民主政治的竅要,組織起來搞個獨立國家的話,它將當之無愧地成為該年度的全球第5大肉類消費國,僅排在中國、美國、巴西和俄羅斯之后。

      電影《愛寵大機密》

      當然了,汪星人和喵星人也和地球人一樣,有吃喝則必有拉撒。根據奧金的計算,美國貓狗每年排出的糞便,總計約510萬噸。即便不把難以降解、可能嚴重污染水源的貓砂和盛狗粑粑塑料袋計算在內,這也相當于663萬美國人一年中制造的垃圾量。要知道,在亂扔垃圾這件事上,美國人可不是什么好榜樣——占全球人口約4%的美國人,每年制造的垃圾廢物,占到了全球的30%強。

      觸目驚心對不對?

      然而,這個計算,并沒有把過去十年中寵物行業規模增長超過12倍、如今已躍居世界第三大寵物市場的中國考慮在內。

      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城鎮家庭擁有的寵物狗已達4270萬只,貓1920萬只。雖然平均到每戶來計算,中國城市家庭18%的寵物犬擁有率和9%的寵物貓擁有率,相比于養寵率高達6成的美國家庭,還有很大差距,而且因為“誰叫你生在中國”這一關鍵原因,除了北上廣深的中產汪和中產喵,日常以專門的寵物食品為食的貓和狗,也才不過是占7.9%和4.3%的極少數,但龐大的基數和迅猛的擴張趨勢,加之以從來不曾放過任何一片藍海的消費主義文化和商業資本力量在過去幾年中的蜂擁而至,已經預示了整件事的嚴重性。

      當然,作為資深貓黨的我,于情于理,都不覺得這是放棄養寵的充要理由。在日益原子化的現代城市生活中,我們的寵物,雖然不能看家護院捉老鼠,但它們是孤獨時的陪伴,冷漠中的溫暖,在我們身心俱疲時慷慨地送上一個柔軟的可以擁抱的身體,在我們感嘆“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時提供忠實可靠的傾聽,變著花樣地威逼利誘天性散漫的我們過上一種早睡早起每天一萬步的健康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我們面對朋友圈里一波又一波的曬房曬車、曬表曬包、曬完雪山曬海島、曬罷牛娃曬藤校的同儕壓力潮時,提供一條跳出FOMO外、不跟你丫爭的佛系求生之路:人家就是好在家吸狗擼貓這一口兒,咋地吧!

      圖|攝圖網

      然而,正如一個孩子的誕生常常會令身為父母者意識到自己對整個世界和未來的責任,一個道德的鏟屎官,在替自己的貓娃狗娃做選擇的時候,也不應僅僅考慮“我想怎樣”和“我可以怎樣”的問題,而無視這一21世紀版本“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倫理困境。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開始,日前發表于《學習與行為》(Learning & Behavior)雜志上的一項關于汪星人的研究,或許可以提供某種鏡鑒。

      就讀于瑪卡萊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艾米麗·桑福德(Emily Sanford)及其同伴針對39只寵物狗的觀察實驗表明,當察覺到自己的主人發出呼救的聲音或是正在哭泣時,幾乎半數以上的狗狗都會迅速做出反應,接近主人,提供幫助和撫慰,雖然這樣做需要它們費力克服研究者事先設置下的重重障礙。而在行動受阻時,深感焦慮的同時,它們也會花更長的時間凝視主人的一舉一動,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此外,雖然寵物狗對主人的情緒變化更加敏感,做出反應的速度更快,但這種同情心也會施加給素不相識但悲傷流淚的陌生人。

      假如連來自汪星人和喵星人的愛與關懷,都不像我們想當然的那么簡單,那么身為地球人的我們,是否也有必要想得遠一些,為他們和我們共同棲身于其中的這個世界,多做點什么?

      事實上,在奧金2017年的論文中,已經指出了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比如,連孩子都越來越不愿或疲于生養的我們,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家中追求貓狗成雙甚至貓狗成行的排場?

      在與人類千萬年的共處中習于分享人類食物的貓貓狗狗,是否真的那么需要包裝精美、以各種莫須有的營養學研究結果制造附加值的貓糧狗糧?

      我們在那些蛋白質和脂肪占比越來越高的金裝精品寵物食品上的一擲千金,有多少不過是為了消除習于九九六工作制的我們心中的焦慮和愧疚,但卻很可能有意無意地將愛貓愛犬推向肥胖及由此導致的心臟病、腎病、骨關節疾病、糖尿病、皮膚病和生殖系統疾病的深淵?

      這些問題,或許目前還沒有——甚至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完美的答案,但和所有有關道德的命題一樣,解題之道,始于凝視,思考,以及同情。

      大家都在看這些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