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經這樣寫到:“資本來到世界上,每一個毛孔都滴著骯臟的血。”
所有被資本牽扯上的東西,不管是人還是物,都會被榨取所有的利用價值,然后被無情地拋棄掉。
而藏獒,便是該一過程的典型例子。
在最為夸張的時候,一只藏獒甚至要幾百萬幾千萬才能買來,價格堪比北京的兩套房。
那時候的藏獒被稱為“犬王”,擁有一只藏獒不僅是經濟實力的體現,更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但是資本退場,出現在藏獒身上的這塊“泡沫”終于也最終破裂。
曾經的“犬王”究竟為何在一夜之間泯然眾人,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這一經濟泡沫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破滅的呢?
“全能”犬王
其實早在封建王朝的時候,藏獒就算得上是“狗中貴族”了。
藏獒的外貌十分霸氣,看起來就給人一種距離感,跟傳統的中華田園犬所展現出來的氣質是完全不同的。
古人較為迷信,便根據藏獒的外表認定藏獒為“犬王”,因此,貴族之間常常以藏獒為禮物來相互拜訪。
當時“養藏獒”這一潮流僅存在于貴族圈子里,普通人很少見到這樣的犬類。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藏獒才開始走入普通人的視野。
那幾年,國內出現了一股“西藏熱”的潮流,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普通人,都對西藏地區的文化十分感興趣。
一些執行力強的人,更是發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這樣的口號。
隨著“西藏熱”的出現和火爆,市面上出現了許多關于西藏文化的書籍,許多想去西藏的人就會買來看。
在書里面,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種生活在西藏地區的“犬王”。
藏獒的名聲開始越來越大,很多沒見過藏獒的人,根據一些不知道從哪里得來的資料,大肆鼓吹藏獒的價值。
比如藏獒的皮毛是多么多么珍貴,藏獒的戰斗力是何等強悍,藏獒對主人是如何忠誠等等。
但真正把“藏獒風”推向全國的則是一個名為馬俊仁的男人。
馬俊仁,原中國田徑隊教練,為人要強、精明,很有商業頭腦。
在從事體育教練的時候,曾多次帶領手下的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摘得榮耀。不管是業內人士還是業外人士,對其的業務能力都是十分認可的。
2004年離開體壇之后,馬俊仁出任中國藏獒協會主席。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這個能力出眾的昔日中國隊教練一定會在這個領域嶄露頭角的。
事情也的確如大家預料的那樣發展了。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馬俊仁只燒了一把火,但是這“一把火”的效果絲毫不比“三把火”的效果差。
坐在什么位置上,便要為哪個位置考慮,身為中國藏獒協會主席的馬俊仁明白,要想在這個領域打出名聲,就一定要依靠藏獒。
這樣的想法和馬俊仁擔任教練時期的想法是類似的:教練要想出名就必須帶出人人皆知的運動員,而藏獒協會主席想要出名就必須拿出讓所有人為之瘋狂的藏獒。
馬俊仁查詢了許多藏獒的資料,他慢慢地發現,這種生活在西藏地區地犬類十分適合人類地“慕強”心理。
于是,富有商業頭腦的馬俊仁開始為藏獒造勢。
他先后在多個媒體面前討論藏獒,向媒體介紹藏獒的特征和魅力。
伴隨著“西藏熱”的潮流,馬俊仁成功將藏獒推到大眾視野。
馬俊仁明白,僅僅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他開始計劃一場“造神”運動。
因為藏區外的百姓都不了解藏獒,馬俊仁便添油加醋地給藏獒編造一些迎合大眾的故事。
除此之外,馬俊仁還開始鼓吹藏獒的價格,為了起到表率作用,馬俊仁特地從藏區買來一條品色不錯的藏獒,然后根據這條藏獒開了新聞發布會。
在新聞發布會上,當好奇的人們詢問馬俊仁這條藏獒的價格如何的時候,馬俊仁比了個12。
“12萬。”
很多人可能不懂,十二萬在那個時代到底意味著什么,在當時,二線城市一套房子的價格才不到十萬塊錢。
正當所有人都在為這么一條天價藏獒而感到震驚的時候,馬俊仁趁熱打鐵,馬上購入了一條價值150萬的優質藏獒。
一時間,國內掀起了一股“藏獒熱”。
藏獒熱
其實,站在馬俊仁的位置上,他的本意并沒有什么問題,他身為中國藏獒協會主席,為藏獒打出知名度是理所應當的,不過馬俊仁的行為還是見仁見智。
但是,馬俊仁絕對想不到,自己的這一系列操作竟然被資本盯上了。
“馬俊仁”事件之后,許多有心之人都看到了藏獒背后的價值。他們開始對藏獒進行炒作,在各大媒體和報紙上刊登關于藏獒的“神話故事”。
當年網絡信息還不是很發達,許多人無法真正接觸到有效的藏獒資料,只能從街邊雜志上獲取一些不知真假的資料。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被這樣那樣的故事哄騙。
他們開始堅定地相信,藏獒是“世界第一犬王。”
隨著資本的炒作,藏獒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一只普通的藏獒都能賣到五位數以上,更別提那些品種高、品色優質的藏獒,更是被炒到天價。
不僅如此,為了能夠從藏獒身上賺到更多的錢,許多地方還開始舉辦一些藏獒的“選美比賽”,舉辦方毫不吝嗇地布置場地,為前來參加比賽的人提供高端的服務。
因為他們知道,相比于出售藏獒賺的錢,舉辦比賽花費的這些錢簡直不值一提。
的確,那時候藏獒的價格讓人瞠目咂舌。
2011年年底,北京舉辦了一場藏獒展覽會,出席該場展覽的藏獒都是藏獒中的極品。
每只藏獒的身上都貼著屬于自己的標簽,在標簽上,不僅標明了藏獒的產地、名字、品種、毛色,更是直接標出了藏獒的價格。
那場展覽會上,一條來自青島的藏獒竟價值三千萬。
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同等重量來計算的話,這條藏獒甚至比黃金還要貴重。
看到這樣的價格,很多普通人都會知難而退。
其實,資本方心中清楚無比,他們所針對的人群,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而是那些有錢人。
那些家財萬貫的人為了彰顯自己的經濟實力,都會去買來最名貴的藏獒,帶著藏獒出門遛彎,霸氣無比。
藏獒就這樣走上了神壇。
到了這一階段,藏獒的利用價值也差不多耗盡了,資本的這場好戲差不多也要收手了。
2013年,藏獒的“泡沫”徹底爆裂。
之所以跌下神壇,原因很簡單,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藏獒并沒有他們說的那樣全能。
早期,資本方是這樣描述藏獒的“戰斗力強,一只藏獒甚至可以同時面對一到兩只老虎;智商高,能夠配合主人完成許多高難度的任務;忠誠無比,能夠給予主人十足的安全感……”
有的人是出于面子購買藏獒,有的人則真的是出于這些功能購買藏獒。
但是,購買了藏獒之后才發現,資本方所描述的這些功能,藏獒一個也沒有!
從戰斗力方面來說,藏獒的確兇猛,但是并沒有說得那么厲害,或許在犬類中,藏獒的戰斗力排得上前幾名。
但是一旦面對更為兇悍的動物,例如狼、虎,藏獒幾乎是沒有一戰之力的,甚至連牛也打不過。
而在智商方面,別說高智商犬類了,藏獒甚至比不上一些傳統的中華田園犬。與其說藏獒的智商是普通,更不如說是笨。
而在忠誠度方面,藏獒則是差得離譜。
普通的犬類,一旦融入到主人的生活當中,不說為主人擋刀子,起碼能做到陪伴主人。但是藏獒則是孤傲無比,想要馴服藏獒,難度是很高的。
那段時期,報紙上“藏獒噬主”的新聞層出不窮。
主人們好吃好喝地喂養著藏獒,而藏獒卻絲毫沒有感恩之心,一旦吃不飽,就兇性畢露,輕者對主人大吼大叫,重者則會對主人進行撕咬。
一些馴養者甚至被咬得遍體鱗傷。
藏獒本不是什么稀罕物,雖然只在藏區產出,但是其數量和規模是遠遠比不上珍稀動物的,一只藏獒賣到天價,實在是太不合理了。
于是,國家開始出面整治這一現象,也正是這一時期,資本開始退場。
“泡沫”之后
資本退場之后,剩下的爛攤子誰來承擔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從事這一行業的普通人、藏獒以及藏獒的馴養者。
藏獒的“泡沫”破裂之后,藏獒一夜之間跌回到正常價格,原來幾萬幾十萬一條的藏獒,頓時只值幾千塊甚至幾百塊。
而那些當時想趁著這股風氣大賺一筆的商人,面對著自己的藏獒基地,簡直是欲哭無淚。
在他們購入的時候,藏獒還是十分名貴的。
為了盈利,他們不惜花費重金來進行這場危險的賭博,但是人走茶涼,幾十萬幾百萬一下子變成了幾萬塊錢,這讓他們血本無歸。
據統計,當年光是因為投資藏獒而血本無歸的商人就高達成百上千人。
作為藏獒的消費者,受到的打擊也是很大的。
藏獒屬于藏區生物,千百年來都在藏區生活,他們習慣了藏區的氣候條件,來到了內陸之后,氣候條件之間的差異讓藏獒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疾病,治療這些疾病花了馴養者不少的錢。
不僅如此,為了養活一只藏獒,光是每天的伙食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據權威理論證明,要想養活一條重達七十公斤的藏獒,每天需要花費三四百元。這樣的經濟負擔讓那些趨炎附勢的人感到壓力山大。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最可憐的當然還是作為“當事人”的藏獒。
他們本來生活在藏區,在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但就是因為資本的炒作,將他們從藏區帶到了自己陌生的地方。
在這里,沒有大草原,沒有他們喜歡的一切,有的只是人類貪婪的目光。
一些馴養者為了讓自己的藏獒看起來比別人的更霸氣,便在藏獒身上做了許多改動,他們通過一些并不適合藏獒的訓練來鍛煉他們,甚至通過手術的手段來改變藏獒的樣貌。
但是,當資本的泡沫破裂之后,藏獒便被拋棄了。
原本為了迎合市場,不管是內陸還是藏區都開始設置專門的藏獒養殖基地,不管條件合不合適,逐利者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增大藏獒的產量。
但是“東窗事發”之后,由于藏獒不再值錢,越來越多的藏獒淪落為了流浪狗。
在西藏地區,街邊隨處可見臟兮兮的流浪藏獒,藏獒身形龐大,食量大,一旦踏上流浪的道路,就注定了他們的悲劇。
他們每天無法攝入足夠的食物,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吃下含有無數細菌的垃圾,這些細菌也讓加速了他們的死亡。
那些死去的藏獒躺在路邊,部分變成土地的養料,部分則成為同伴們的食物。
更為可怕的是,藏獒這種犬類,獸性極強,一旦因為無法滿足食物要求,藏獒就會變得癲狂,獸性大發。
他們流落在街頭,會時不時地對街邊的行人發起攻擊,普通人面對這樣的巨型犬類根本無法還擊,只能任由他們撕咬。
藏獒的咬合力雖然不如狼或者老虎,但是面對人類,他們可以輕易撕扯下他們的四肢。
為了改變這一情況,許多地方設立了專門的流浪藏獒收容所。
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想實現實在是太為困難了,前面我們提到過,想要正常喂養一只藏獒,每天起碼需要三到四百人民幣,而全國各地的流浪藏獒則是數不勝數。
一些收容站剛開始根本沒有想到這樣的問題,在接收了大量的藏獒之后才慢慢地意識到這是一件多么艱難的任務。
沒有人想到藏獒竟會落到這樣的結局,或許連馬俊仁都想不到,自己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會帶來如此嚴重且持久的影響。
截止今日,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們基本上已經看不到流浪藏獒的出沒了,但是我們仍需要從這一事件中反思。
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在藏獒身上,在資本的操縱下,無數的動物都淪為了時代的犧牲品。
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從根源上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我們要從自身做起,抵制“資本泡沫”發生在任何生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