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世界上有哪些劇毒的蜘蛛?被它們咬傷后有什么后果呢?1

      @林院士 *手動微笑*

       

      轉眼間進入2022年了,很多事物都發生了改變,比如悉尼漏斗網蜘蛛從異紡蛛科獨立出來成為了阿特蛛科……以對人類的毒性為準,目前世界上的劇毒蜘蛛有四大類:

      (一)俗名悉尼漏斗網蜘蛛的阿特蛛科(Atracidae)下的阿特蛛屬(Atrax)和厚爪蛛屬(Hadronyche)。注意,國內常見且廣泛分布的漏斗蛛科(Agelenidae)并無劇毒,只是其中文名碰巧與阿特蛛科的俗名相似而已。

      (二)俗名黑寡婦蜘蛛的球蛛科(Theridiidae)下的寇蛛屬( Latrodectus)。

      (三)俗名巴西游走蜘蛛的櫛足蛛科(Ctenidae)下的菲紐蛛屬(Phoneutria)。

      (四)俗名隱士蜘蛛或小提琴蜘蛛的刺客蛛科(Sicariidae)。

      至于之前被認為有劇毒的白尾燈蛛Lampona cylindrata,目前從澳洲人的親身試毒結果來看,并不能算得上劇毒。例如1989年的一篇論文統計了明確為蜘蛛咬傷且對咬人蜘蛛的種類進行了準確辨識的36個案例,其中8起為白尾燈蛛咬傷:

      Europe PMC?europepmc.org/article/med/2783216

      據這篇論文報道,白尾燈蛛咬傷的癥狀為:

      輕微刺痛到短暫的劇痛瘙癢、紅斑、局部腫脹和腫包沒有全身性癥狀或焦慮(焦慮是黑寡婦等具有神經毒素的劇毒蜘蛛咬傷后的常見癥狀)

      另一項研究對130例白尾燈蛛咬傷的癥狀進行了統計:

      https://www.mja.com.au/journal/2003/179/4/white-tail-spider-bite-prospective-study-130-definite-bites-lampona-species#panel-article?www.mja.com.au/journal/2003/179/4/white-tail-spider-bite-prospective-study-130-definite-bites-lampona-species#panel-article

      也把白尾燈蛛咬傷的癥狀分為三類:

      僅在被咬時和被咬后的短時間內疼痛除疼痛外,傷口處紅腫,但在24小時內消退除疼痛外,傷口處紅腫并有皮損,持續5~12天

      其中83%的人出現了傷口紅腫,27%的人認為疼痛“算得上劇烈,與蜂蟄差不多,或者更疼一些”,但沒有人出現傷口潰爛(刺客蛛的磷脂酶毒素中毒特征)或全身癥狀和焦慮(寇蛛、阿特蛛、厚爪蛛和菲紐蛛的神經毒素中毒特征)。因此,我認為白尾燈蛛并不能算作是“劇毒的蜘蛛”。

      至于前述的四類劇毒蜘蛛,它們的毒性和咬傷后果大致如下:

      (一)俗名黑寡婦的球蛛科寇蛛屬蜘蛛(國內有分布)

      寇蛛屬蜘蛛的典型特征是腹部腹面的沙漏型紅斑:

      寇蛛腹部腹面的沙漏形紅斑。圖片來源網絡

      由于寇蛛普遍體型較小,其螯肢(就是毒牙)難以刺穿人的皮膚,因此被咬后出現嚴重癥狀的幾率很低(例如林院士的答案中提到2003年美國2720例寇蛛咬傷中僅有13例出現較為嚴重的癥狀)。但因其毒性極強,且對哺乳動物特別有效(例如Maroli等人實驗發現寇蛛Lactrodectus mactans的毒液對小鼠的半致死量低達0.0009毫克/克體重,但對雞只有0.002毫克/克體重,對青蛙更是只有0.145毫克/克體重),因此一旦咬穿皮膚且注入了足量毒液(蜘蛛和蛇類似,并不是每次咬人都一定注入毒液的,即便注入毒液,數量也有多有少),便會出現如下癥狀:

      咬傷當時,疼痛輕微,常不被人注意到(寇蛛體長不過1厘米上下,螯肢很短,就算咬穿了皮膚,傷口也很淺)。咬傷后10~60分鐘在傷口周圍出現疼痛,很快擴散到周圍的肌肉組織,造成肌肉劇痛和痙攣(這是因為寇蛛的毒液中含有專門針對神經-肌肉接頭處的神經毒素)。腹部肌肉因為痙攣變得非常僵硬(寇蛛咬傷的特征癥狀之一),面部大量流汗以至于整張臉都被濕透(寇蛛咬傷的特征癥狀之二),眼皮和嘴唇腫脹、咬肌緊縮。焦慮感和對死亡的極度恐懼(寇蛛的毒液能夠透過血腦屏障,影響大腦)。如果呼吸肌和咽喉部位的肌肉受到影響,則有可能使人死于窒息。

      在不施加任何治療的前提下,上述癥狀可持續5天之久,隨后被咬傷的人還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完全恢復。但在及時給予抗毒血清+葡萄糖酸鈣聯合注射的針對性措施之后,疼痛可以在10~20分鐘內消失,被咬傷的人也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完全恢復。因此近幾十年來已經幾乎聽不到有人死于寇蛛咬傷的報道(個別近年來的報道也存在一些疑點,參見大部分的朋友對蜘蛛都很害怕,那么蜘蛛所有物種加起來一年在全世界到底致死多少人呢?)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有兩種寇蛛,分別是主要分布在西北新疆等地的間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和散見于南方各地的華美寇蛛Latrodectus elegans,前者通體漆黑,僅在腹部腹面有寇蛛屬典型的沙漏形紅斑(地中海地區的間斑寇蛛腹部背面也有紅色花紋,和國內的不同):

      華美寇蛛腹部背面則有近似圭字形狀的紅斑:

      如果你沒有挑逗蜘蛛的豐富經驗卻又遇見了這兩種蜘蛛,還是不要招惹為好。

      (二)俗名悉尼漏斗網蜘蛛的阿特蛛科下的阿特蛛屬和厚爪蛛屬(澳洲特產)

      和體長通常只有1厘米左右的寇蛛不同,阿特蛛科都是些體長4~7厘米的大塊頭,巨大的螯肢據說能咬穿指甲:

      阿特蛛屬于原蛛類,螯肢非常大。圖片取自網絡

      因此對它們來說,問題就是要不要注毒,注多少毒的問題了……和寇蛛一樣,阿特蛛的毒液也含有大量神經毒素,因此咬傷后的癥狀、致死原因和處理手段都與寇蛛類似:

      癥狀——劇痛、肌肉痙攣、顫抖、出汗、嘔吐,和寇蛛不一樣的是它還能造成視力下降和小便失禁……致死原因——呼吸中樞麻痹處理手段——注射抗毒血清+葡萄糖酸鈣

      2005年的一項研究

      Funnel-web spider bit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corded clinical cases - PubMed?pubmed.ncbi.nlm.nih.gov/15850438/

      統計了138例阿特蛛科蜘蛛咬傷的案例,發現:

      其中77例咬傷表現為“嚴重中毒”(severe envenoming), 75例使用了抗毒血清治療(因為體型大,不存在寇蛛那樣能否咬穿的問題,只存在是否注毒和注毒多少的問題)。在歷史上貢獻了大多數死亡案例的Atrax robustus咬傷后只有17%的人表現為“嚴重中毒”,而厚爪蛛屬的Hadronyche cerberea和H. formidabilis咬傷后分別有多達75%和63%的人表現為“嚴重中毒”,但后兩者的致死案例很少。

      阿特蛛的另一個特點是:其他種類的蜘蛛幾乎都是雌蛛毒性強于雄蛛,繁殖期的雌蛛毒性最強,但阿特蛛卻是繁殖期的雄蛛毒性更強。這是因為它們的雌蛛個頭很大,平時又穴居,很難遭到天敵攻擊。但雄蛛在繁殖季節要離開巢穴,在劇毒生物繁多的澳洲大地上尋覓配偶,于是就慢慢進化出了超強的毒性作為自衛武器。

      (三)俗名巴西游走蜘蛛的櫛足蛛科下的菲紐蛛屬(南美特產)

      和絕大多數遇見人類只會逃跑或裝死,直到覺得無路可逃了才咬人的蜘蛛不同,菲紐蛛據說是極少數敢于主動攻擊人類的蜘蛛之一。當你看到它像下圖這樣舉起四條前腿亮出毒牙,如果再不后退,下一秒它可能就跳到你身上了:-)

      凱氏菲紐蛛Phoneutria keyserlingi。圖片取自網絡

      (油管上有個視頻,拍攝者看見菲紐蛛在他面前擺出這個姿勢,想抬腳踩死。結果他剛抬起腿,蜘蛛就跳到他腿上咬了一口……)

      菲紐蛛毒液所含的也是神經毒素,針對的是神經-肌肉接頭處的鈉離子通道,咬傷后的主要癥狀是:

      劇痛,有時可引起休克嘔吐、心跳加速,感覺寒冷和緊張據說男性被咬傷后可能出現持續幾小時的異常勃起……

      有些文獻稱菲紐蛛是毒性最強的蜘蛛,并給出了其對老鼠的個體半致死量數據為0.006~0.013毫克/每只。但根據上面寇蛛Lactrodectus mactans對老鼠0.0009毫克/克體重的半致死量數據,這倆究竟誰毒性更強還很難說……從人類咬傷數據看,在有記錄的超過7000例咬傷中僅有2%的病人需要注射抗毒血清,和10人死亡。比起前兩者來還是有差距的。

      (四)俗名小提琴蜘蛛的刺客蛛科(絕大多數種類分布在美洲)

      與前面三類蜘蛛不同,刺客蛛科的毒液含有的是能分解細胞膜的磷脂酶D,因此咬傷后的癥狀主要是:

      傷口周圍持久不愈并且緩慢擴大的潰瘍(細胞膜分解導致組織壞死所致)。由于組織壞死后大量細胞內容物進入血液,又會刺激身體產生發熱、溶血等全身性癥狀。對于幼兒、老人和腎功能不全者,極端情況下有可能因為大量細胞內容物進入血液,導致急性腎衰竭而死亡(和擠壓綜合征、橫紋肌溶解綜合征一個原理,但壞死組織數量遠不如前兩者,因此只能在幼兒、老人和腎功能不全者中引發急性腎衰)。

      關于刺客蛛毒性的更多知識,可以參見我的另一個回答,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如何看待《鐵銹》片場一工作人員被毒蜘蛛咬傷可能失去手臂?什么蜘蛛會有如此大的毒性?1419 贊同 · 65 評論回答

      最后,總的來看,在上述四類蜘蛛中,最危險的還是俗稱悉尼漏斗網蜘蛛的阿特蛛屬和厚爪蛛屬,因為它們體型最大,意味著更容易咬穿人的皮膚(寇蛛淚目),毒液量更大,同時也更不吝于使用毒液。這四類蜘蛛的“殺傷力”對比如下:

      俗名致死率嚴重癥狀率[1]悉尼漏斗網蜘蛛<1%[2]54.3%[3]黑寡婦蜘蛛<1%到5%之間[4]11%巴西游走蜘蛛0.1~0.2%2%小提琴蜘蛛極低[5]不明[6]

      [1]以需要注射抗毒血清為準。

      [2]澳洲統計1927~1979年的52年間每年有30~40人被咬,全部被咬案例中有13~14人死亡。

      [3]澳洲統計138個被咬案例中75人需要注射血清,但這是阿特蛛科下來自阿特蛛屬和厚爪蛛屬的六個種的綜合統計。

      [4]1945年時美國統計被咬死亡率為5%,七十年代有了抗毒血清后降到1%以下,北美地區最近35年來沒有死亡記錄。

      [5]美國統計1994和2004年各有一人死于刺客蛛叮咬,由于刺客蛛在北美廣泛分布,這十年里的咬傷案例至少應在千例以上。

      [6]刺客蛛咬傷造成的傷口潰瘍常與糖尿病、褥瘡、皮膚感染和腫瘤等原因造成的潰瘍混淆,難以獲得較為準確的數據統計,例如美國曾經有人統計了600個“認為是蜘蛛咬傷所致”的案例,調查后發現其中80%都不是蜘蛛咬傷,參見大部分的朋友對蜘蛛都很害怕,那么蜘蛛所有物種加起來一年在全世界到底致死多少人呢?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