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龜類品種大全

      在知乎逛了好久,發現多知友都在問自己飼養的是什么品種的龜,那我今天就寫篇文章來科普一下。因為龜的種類太多,一次也寫不完。我會逐步更新的。 水龜篇: 巴西龜:又稱紅耳龜,巴西彩龜等等。巴西龜頭較小,頭、…

       

      在知乎逛了好久,發現多知友都在問自己飼養的是什么品種的,那我今天就寫篇文章來科普一下。因為龜的種類太多,一次也寫不完。我會逐步更新的。

      水龜篇:

      巴西龜:又稱紅耳龜,巴西彩龜等等。巴西龜頭較小,頭、頸處布滿黃綠相間的縱條紋,眼后有一對紅色粗條紋,故而得名“紅耳龜”。巴西紅耳龜背甲扁平,每塊盾片中央有黃綠鑲嵌且不規則的斑點,后緣呈鋸齒狀;指、趾間均具蹼。隨著龜的成長,龜殼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綠色底色會被黃色所逐漸替代,最后成為較暗的褐橄欖色。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巴西龜生性活潑,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對水質要求不是太高,但是長時間待在水質太差的環境中易患白眼病,腐甲,腐皮等疾病。是市面上最最常見的一種龜。

      草龜:又稱又名烏龜、草龜、金線龜、墨龜、泥龜等。草龜背甲較扁平,有三條縱棱。腹甲棕黃色,各盾片有黑褐色大斑塊。吻短。頭側及喉部有暗色鑲邊的黃紋幾黃斑,并向后延伸至頸部,雄性成體后全身變黑與雌性有很大的差別。母草龜的體色一般終生不變,體型也比同年紀的雄龜稍大。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草龜個性比較溫順,不易攻擊其他龜類,飼養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對水質的要求相對于巴西龜會稍微高一點。但是因為是本地龜種,所以適應性會比較好。草龜也是市面上最常見的龜種之一。

      密西西比圖龜:又稱地圖龜。飼養溫度為22-30℃,飼料為螺、小蝦、小、雞肉、動物肝。一般甲長為15-25cm 。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地圖龜生性活潑,號稱龜界二哈。人來熟,互動性好。被很多龜友所喜歡。飼養環境簡單,和巴西龜差不多。不過溫度上比巴西龜的要求來的高。

      西部錦龜:西部錦龜是小型水龜,背甲的長度為4-10英寸(10-25 cm),其背甲光滑,呈扁平的橢圓形。色彩從綠色到黑色,部分亞種還帶有紅色的斑紋。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由于嬌小的體型和對人工圈養的適應能力比較強,深受龜友們的喜愛。并且它們具有有趣的個性,并不時做出一些滑稽的舉動。

      東錦龜:背甲的長度為4-10英寸(10-25 cm),屬小型水龜。其背甲光滑,呈扁平的橢圓形,通常在錦龜的東、南、西三個亞種之中,顏色最深,深褐色接近黑色的,同時是所有北美洲發現的龜類中唯一一種背甲盾板排列成行的。和大多數盾板相互交錯排列的龜不同,它前面的椎盾實際上和肋盾排成一行。這種物種特征使得它成為現存龜類中最容易鑒別的一種。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其實東錦龜和西錦龜只是出生地域不同,在飼養上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火焰龜:腹甲一般是黃色的,有時會夾帶紅色,有時又帶有黑色到紅棕色的圖案,圖案的大小和形狀不定。火焰龜的皮膚為黑色到橄欖色,頸部,四肢和尾部長有黃色和紅色的條紋,頭部則有黃色的條紋。雄龜具有較長的前爪和粗長的尾部。而雌龜一般體型較大,前爪較短,尾巴比較短細。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火焰龜雜食性,人工飼養狀態下,可食瘦豬肉、動物內臟、小魚蝦、蚯蚓、西瓜、菜葉、香蕉等。火焰龜活動性強,但相互間不廝打,零度以下不會凍死,42℃時亦很活潑。

      平胸龜:又稱鷹嘴龜,大頭龜,鷹龜等。成年龜背甲長12~18cm左右,長橢圓形。龜殼扁平,頭大尾長,不能縮入殼內。背甲有棕黃、褐色、黑色,墨綠等,背甲顏色與產地、環境、水質有關。尾長幾乎與體長相等。趾間有半蹼,既利于陸地爬行,又便于水中游泳。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平胸龜飼養方法和環境相對都比較簡單,平胸龜容易攻擊人,不適合有小孩的家庭飼養。平胸龜擅長爬墻,在飼養中當心它越獄。

      真鱷龜:又稱為大鱷龜,以區別同科的另一種龜類--鱷龜,生存能力強適應強。同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龜之一。成年龜甲長0.4-0.7米,體重45-75公斤,最大的可達107公斤,身長在0.75-0.9米,雄性比雌性大。這種大鱷龜看起來像是一只披甲恐龍。在它們的舌頭上,長有蠕蟲形狀的附屬肢體,可以用來吸引魚類自動游向它們的嘴中。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鱷龜是龜類中最兇猛的一種。成體鱷龜性情暴躁、能主動攻擊人,20~40克的幼體較溫順,不主動傷人。極易飼養,大鱷龜的適應能力強,且不易生病,生長也比較迅速。不過大鱷龜一般只吃活食,若經過訓練可以吃死食或者龜糧。

      擬鱷龜:擬鱷龜又稱小鱷龜,最大背甲長60公分。背甲就像半球形的屋頂,有些微小的鋸齒狀,顏色自暗橄欖綠到棕色都有。頭與四肢很有力,尾巴相當長,而腹甲相對而言則較小。有四個亞種,分別是北美,佛州,南美,中美。常見的有北美和佛州,其中佛州因一些人為原因價格較貴。因體型大且攻擊性強,除了短吻鱷較少有天敵。鱷龜最大背甲長60公分。背甲就像半球形的屋頂,有些微小的鋸齒狀,顏色自暗橄欖綠到棕色都有。頭與四肢很有力,尾巴相當長,而腹甲相對而言則較小。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擬鱷龜偏肉食性,主食魚、蝦、蛙、蠑螈、小蛇、鴨、水,間食水生植物,掉下的水果。喜夜間活動、攝食。小鱷龜與大鱷龜基本習性相似。平時在水中不好斗,而在陸上卻能猛沖猛咬。大鱷龜能扭頭突然襲擊其它動物,小鱷龜能連同身體扭頭轉向尋找攻擊目標,甚至追咬。指、趾具蹼,水棲性,息棲在深河、湖泊、泥潭,偶爾接觸咸水區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鱷龜對淺水和深水都有較好的適應性,但在稚龜階段因游泳能力不強,應給予淺水環境。

      枯葉龜:是蛇頸龜科的一種龜。生長在瑪塔瑪塔沼澤,又稱為瑪塔瑪塔龜、瑪塔龜,屬于大型水棲龜類,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它是一種久坐不動的龜,擁有呈三角形的扁平頭,管狀的鼻子上和一個呈角狀的部分,下巴有三條觸須和四絲狀觸須,形態像一片枯葉,呈枯黃色,在湖中可見。因其龜殼酷似枯葉,故稱為枯葉龜。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枯葉龜為肉食性,主要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和蠕蟲、螺類、蝦及魚類等為食。枯葉龜一般長時間待在水里,爬行非常緩慢,雖然它是完全的水棲動物,但水性不是很好,所以常在水底來等待食物。它高度水棲且很少離開水。

      中華花龜:又名臺灣草龜、六線草龜、珍珠龜等,屬龜鱉目、淡水龜亞科、花龜屬。背甲長118~246mm,寬104~178mm,高56~110mm。頭較小,吻錐狀,突出于上顎。鼻孔位于吻端略偏下處。上顎不鉤曲,有一清晰的中央缺刻。顎緣呈細鋸齒狀。眼大,眼裂斜置。鼓膜圓。頭背和頸部光滑,有細痣疣。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同巴西龜。

      黃喉擬水龜:黃喉擬水龜,別名黃喉水龜、黃頜水龜、小頭金龜、香龜、石龜及山龜等,屬龜科、水龜亞科、擬水龜屬。黃喉擬水龜個體中等,呈扁橢圓形,成年龜甲長150mm左右,頭較小,頭背光滑無鱗,黃色或黃橄欖色,頭腹面及喉部為黃色故名。鼓膜圓形,黃色,頭側眼后至鼓膜處有一黃色縱紋。背甲棕色或棕黃色,有3條縱棱,只有中央棱明顯,背甲較低平,邊緣整齊,后緣微呈鋸齒狀,腹甲淺黃色,每一盾片的后緣中間有一方形棕色黑褐斑,有的不明顯,呈全黃色稱為象牙板。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人工飼養一般可投喂魚、蝦、肉或家禽的內臟,也可以用動植物混合飼料,如采用全價成鱉顆粒料。因其性情溫順無異味,是培育出口綠毛龜的正宗品種,特別適合城鄉居民室內或庭院養殖。

      黃頭側頸龜:又稱忍著神龜。幼體和成體的形態變化較大。成年的雌龜據知背甲長度可以達到25英寸(63.5cm)以上,而雄龜很少有及得上這個一半的。雄龜的尾巴則要比雌龜粗長得多。基本上是灰色的。四肢的前側面和頭部的背面比背甲上的顏色略深一些。頭部有一些黃色的斑點,這正是它那俗稱的由來。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畏寒。水溫18℃左右食量減少,黃頭側頸龜屬于熱帶龜,不能冬眠。長期處于低溫環境中易病,適宜水溫為25~32℃。家中飼養最好保持30℃左右水溫且不能讓它冬眠。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如水草、果實等,也吃一些死魚。人工飼養條件下,肉類、小魚、蝦及混合飼料。

      果核泥龜:屬小型泥龜,體長在12厘米左右。果核泥龜的生命周期一般在30-55年左右。果核泥龜背甲比較寬闊與平坦,最高與最寬處是均在背部中央的后方,成體果核無脊椎骨,盾甲邊緣沒有鋸齒,而剛出生的幼體卻有一條脊椎骨(背部中央)。第1塊椎盾普遍的較長,向前方延伸擴張,與第1、2塊緣盾相接處。第2-5塊的椎盾寬度通常都大于長度,背甲上的椎盾顯得比較扁平與寬闊,也許在背部中央形成很淺的凹槽。第10塊緣盾明顯得高于其它幾塊。背甲的顏色從黑色到棕褐色有著不同的變化,有些甚至于接近透明色。因而,有時可以看到骨架的結構。三條易變的淺黃色或奶油色的縱向條紋出現在背部,隨著時間會變得黯淡或模糊。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果核泥龜飼養相對比較簡單,適合家庭飼養。但因體型過小,不適合與其他龜種混養。

      更新啦~

      圖右為麝香龜

      麝香龜:麝香龜背甲上具有棱突(幼體尤為明顯),椎盾呈覆瓦狀;棕色或橙色,接縫處有深色的鑲邊;可能有深色的點狀或輻射條紋狀的圖案。腹甲小,粉紅色或黃色,有一個不甚明顯的鉸鏈關節,和單枚的喉盾。僅在下巴上長有觸須。頭部有深色的斑點或條紋。雄性具有末端呈刺狀的大尾巴;而雌性尾巴的末端,僅只剛剛能夠到背甲的邊緣。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麝香龜是典型的雜食性動物,舉凡植物、甲殼類、小魚、昆蟲甚至是動物殘骸等無所不吃。不過它們的覓食主要是在水底的污泥上進行,因為它們是極少離開水面的。所以麝香龜是新手飼養的最好選擇。

      剃刀龜:剃刀龜,橢圓形的背甲最長可達到17厘米,有別于其他麝香龜類,一條高聳突出的脊椎貫穿前后,每塊脊椎盾甲通常都與后面的椎盾交疊。從前往后看,這高而尖的背呈三角形,兩側的斜面坡度形成一個小于100度的角度。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剃刀龜作為麝香龜中的一員,體型是最大的。長時間生活在水中的這一特性接近甚至超過了泥龜,刀背麝香偏好于較大的水域,它可以在水很深的棲息地內繁衍生息。不可或缺的是能曬到太陽,所以在水中放置高于水面的巖石或木頭值得我們借鑒,加上能有漂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是再理想不過了,刀背麝香的害羞遠甚過其他麝香龜類,所以在水中放置一些供它們躲藏的小石塊之類的是非常實用的。為它們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和不要過多地去打擾他們也是必要的。有個寬敞的飼養空間是保證剃刀彼此間和睦相處的關鍵,受家庭環境的限制,不少養龜的愛好者喜歡將剃刀與其它龜類飼養在一起,更有甚者認為將其它的麝香龜或同科的泥龜養在一起飼養是安全的,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最終的結果是直接導致剃刀的損傷。

      頭盔泥龜:頭盔泥龜只有3到4英寸長,約7.5厘米~10厘米,頭部有明顯的斑點或標記,線條相對較少,顏色一般為棕色。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頭盔泥龜是個比較兇猛的寵物,不過雖然兇猛,但是在混養這件事情還是可以混養的,只是最好不要跟麝香類混養,因為頭盔需要淺水養,麝香類的需要深水養。頭盔龜屬于泥龜類的,在陸地上的時間比其它的烏龜要多的,所以在選擇水域的地方還是比較喜歡在淺水和水流緩慢的區域進行活動的,還會在濕草地、沼澤這樣的區域活動的。在食物這方面屬于雜食性動物,在肉食上主要還是魚蝦、小蝌蚪這樣的小型昆蟲,在別的選擇上主要是水生植物,不過要保證食品安全才是首要選擇的。

      三線閉殼龜:又稱金錢龜,金頭龜,紅邊龜,紅肚龜,斷板龜,川字背龜。較細長,頭背部蠟黃,頂部光滑無鱗,吻鈍,上椽略勾曲,喉部頸部淺橘紅色,頭側眼后有棱形褐斑塊。背甲紅棕色,有3條黑色縱紋,中央1條較長(幼體無),前后緣光滑不呈鋸齒狀。腹甲黑色,邊緣為黃色,背腹甲間、胸盾與腹盾間均借韌帶相連,龜殼可完全閉合。腋窩、四肢、尾部的皮膚呈橘紅色,指、趾間有蹼。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三線閉殼龜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蚯蚓、瘦肉、小魚及混合飼料。水質管理三線閉殼龜喜生活在水中,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龜的健康,一般用無污染的井水、河水、湖水均可。用自來水應先測試水的pH,最好用經曝曬除過氯的水。池塘飼養的龜,水色應淡綠色,透明度25~30厘米為好。若水色呈藍綠色,則表明水過肥,氧氣不足,應及時換水。無論是池塘飼養還是水泥池飼養,在養殖過程中的換水次數和每次的換水量應視水質、水色和季節變化情況而定。

      黑頸烏龜:黑頸烏龜別名彩龜、黑頸彩龜、三線龜、廣東草龜,屬水棲龜類, 為烏龜屬的爬行動物。體型較大。吻略突出于上喙,向內下側斜切。甲橋寬,棕褐色或黑褐色,與腹甲顏色截然不同。背甲具一縱棱,無側棱。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同草龜。

      豬鼻龜:豬鼻龜俗稱兩爪鱉,擬鱉,飛河龜。也叫大洋洲豬鼻龜,是下兩爪鱉屬的唯一一種。豬鼻龜一般長46~51厘米。體重18~22千克,最重達到25千克。其背甲是正圓形的,呈現深灰色或者橄欖灰色,也有棕灰色的。背甲邊緣有一排白色的斑點。邊緣有鋸齒,無裙邊和盾片,而只是有連續且帶皺的皮膚。背甲正中有一列刺狀嵴。腹甲白色、奶白或者淡黃,略呈十字狀。頭部大小適中,不縮入殼內。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由于豬鼻龜是高度水棲的,因此幼龜可以直接養在魚缸里,但成龜的體長可達50cm左右,這是每位飼主在選擇飼養豬鼻龜前應該要預計到的。豬鼻龜沒有曬背的習性,也很少上岸,所以若非出于繁殖的需要,魚缸里可以不鋪設陸地。盡管在原產地,豬鼻龜生活于底部鋪著沙礫和淤泥的水域中,但人工飼養中不鋪底材亦無大礙。使用巖石流木等構建一些供龜藏身的地方,將會有助于龜的情緒穩定。而如果飼養了兩只以上的龜時,由于該龜的好斗性,就必須提供藏身所了。但選材一定要注意外形圓滑,不可帶有棱角,以免劃傷龜的皮膚,進而造成體表的感染。布置時也不要造成死角,以免食物殘渣和排泄物堆積,妨礙魚缸的清洗。由于豬鼻龜生性懶惰,很少主動捕食,故而也可混養一些體型中等的魚,以增加觀賞性,但龜的飼養密度一定要盡可能地降在最低限度。對于豬鼻龜這樣一種常年生活在水中的龜類來說,水質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必須配備水過濾裝置,并可安裝紫外燈,抑制水中的細菌和霉菌的生長,以減少皮膚感染的發生。通過對豬鼻原生地的考察,人們發現這些地區的河床底部富含石灰質,從而導致河水呈弱堿性(pH8.0-8.3)。這就足以證明 pH8.0-8.3 的弱堿性硬水是飼養豬鼻的最佳水質。至于水溫,則必須保持在26°C和30°C之間。

      金頭閉殼龜:金頭閉殼龜背甲較隆起而脊部較平,脊棱明顯。頭部金黃色,頭側略帶黃褐色,具三條黑線紋。體背黑褐色,盾片相接處色深。第二至第四、五枚椎盾棕紅色;腹甲黃色,左右盾片均有基本對稱的大黑斑。腹甲前葉及肛、股盾處黑斑尤為明顯。前葉的五塊大黑斑組成梅花形,或在肱、胸盾縫上的黑斑連成寬橫帶。腹甲后端微缺,其前、后葉及背、腹甲均以韌帶相連,腹甲前后可向上關閉背甲。

      飼養難度:未知。

      飼養簡介:未知。

      云南閉殼龜:云南閉殼龜殼長140 毫米左右。頭中等,頭背皮膚光滑。上顎不鉤曲。背甲較低,具三棱,脊棱強。腹甲大,前緣圓,后緣凹入。背棕橄欖色或奶栗殼色,邊緣及棱有時為黃白色。腹棕色或淺黃橄欖色,邊緣黃白色,鱗縫暗黑色或腹黃橄欖色,在各腹盾上,有淺紅棕色污斑。

      飼養難度:未知。

      飼養簡介:未知。

      百色閉殼龜:百色閉殼龜背甲長130毫米左右。背甲隆起,中線有一低脊棱;腹甲較大,腹甲前后兩半可完全閉合于背甲,腹盾溝最長,肱盾溝最短,肛盾溝完整。背甲紅棕色,隆起較高,脊棱明顯,腹甲幾乎整體黑色,外緣黃白色,四肢及尾部粉紅色或紅棕色。

      飼養難度:未知。

      飼養簡介:未知。

      歐洲澤龜:歐洲澤龜是典型的中小型水棲龜類,其耐寒力很強,基本屬于雜食性龜類,主要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攝食水生植物,成年后會轉變為偏素食性。由于食量大,歐洲澤龜生長很快,3~4年就可以長成大龜。歐洲澤龜背甲棕褐色,密布黃色斑點及暗紋。腹甲有活動樞紐。幼年時腹甲黑色,有黃色外邊。成年后腹甲黃色,有暗色斑頭頸及四肢黑色,有黃色斑點。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歐洲澤龜為水、陸兩棲,偏水棲習性。飼養方法與烏龜相似。此龜主食小魚、小蝦、生肉、黃粉蟲等動物性餌料,配以各種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餌料,容易接受人工飼料。冬眠時溫度5℃左右。

      更新!

      窄橋麝香龜:體長14厘米左右,呈橢圓形;背部有三條縱向的脊椎隨著年齡的增長。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窄橋是肉食者。時常吃蠕蟲、蝸牛、水生昆蟲、兩棲類動物、軟體動物、魚類及腐尸。窄橋麝香龜雖然飼養不難,但是性情兇猛,不適宜家中有小孩的飼養。

      白唇泥龜:白唇泥龜原產地是北美洲,幼體和一元硬幣差不多大小,成體10-15厘米左右。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白唇泥龜食性雜,動物內臟,小魚小蝦,瓜果蔬菜皆食。不過飼養難度較大,妒忌溫度要求較高,存活率不高。

      鉆紋龜:又名菱斑龜、金剛背泥龜,體長:龜殼長13-19厘米,是一種單型物種,屬于鉆紋龜屬。。以軟體動物和招潮蟹為食,偶爾還會吃些小魚。鉆紋龜壽命25-40歲。菱斑龜頭、四肢灰色,布有斑點;背甲有溝痕,腹甲橘黃或灰綠色,上有黑色斑塊,不同亞種顏色變異大。菱斑龜有7個亞種,個體之間可能存在著背甲圖案、皮膚顏色、斑紋和形狀的巨大差異,使得其更富變化的魅力。唯一的共同特征,就是它們富有紋路、有同心圖案的(鉆紋)、鉆石形的盾板。此外,鉆紋龜另一個外貌特征,是它們的兩性異形。在性成熟時,雌性的大小往往是雄性的2倍。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鉆紋龜屬于水棲龜類,是北美唯一可以生活在含鹽水域的種類。棲息在咸水或半咸水,多見于海岸帶。性情活躍,喜活動,有上岸曬背的習性,抗寒能力較強。水溫5℃時可自然冬眠,20℃時可以主動捕食,最適溫度25℃。鉆紋龜口部有堅硬的牙齒,肉食性,在野外它們以貝類、蝦、蟹、蝸牛和各種小魚為食,偶爾也會吃一點植物性食物。

      圓澳龜:別名錦曲蛇頸龜、、紅紋短頸龜,屬蛇頸龜科澳龜屬。原產于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圓澳龜性情溫順,活潑好動,能與其它溫和的水棲龜混養。圓澳龜屬于高度水棲龜,除了曬太陽和筑巢很少離開水域。它們非常迷戀日光浴,會整小時地呆在日光或是加溫燈下。背甲為無花紋的中灰色到炭灰色。腹甲、甲橋和甲緣的腹側有著顯著的亮灰色和粉紅色。頭部是暗灰色的,眼睛后方長有黃色條紋,下頜的底部則有明亮的珊瑚紅色的圖案。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可飼養于水族箱、水池等容器內。因圓澳龜喜食魚肉,故不能與魚飼養在一起。圓澳龜性情溫順、好動,與其他水棲龜飼養在一起能和平相處,不主動侵犯其他的龜,水中游動的姿態非常可愛。圓澳龜喜生活在黑暗的水域,白天活動少,夜晚活動多。它喜暖怕寒,16℃左右冬眠,23℃左右能正常吃食,生活適宜溫度為25-30℃。圓澳龜屬肉食性,野外龜食水生甲殼類及昆蟲類,人工飼養條件下食魚肉、瘦豬肉、豬肝及混合餌料。

      斑點池龜:屬淡水龜亞科、池龜屬,別名池龜、黑池龜,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物種。龜頭部寬大,吻鈍,頭頸均為黑色,布有黃白色雜斑點;背甲黑色,有大塊白色不規則斑點,有明顯的三條龍骨,腹甲黑色,有白色大塊雜斑,後緣缺刻較深;四肢黑色,有白色小雜斑點,趾間有蹼。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斑點池龜適應力強,活潑,易馴服,只要環境適宜,很快就會主動吃食,每天喂食一次,以魚蝦、瘦肉為主,并保持水質清爽。當氣溫到15度時,宜移入室內越冬,室溫保持在10-15度,保持這個范圍以便讓它冬眠。斑點池龜不耐寒,不能長期處于9度以下,9度以下體力消耗過大,便會浮水。

      紅面蛋龜:紅面蛋龜一般體型不大,體長在12-17厘米左右,背甲呈橢圓形,且平滑,狀似雞蛋,因而被稱為“蛋龜”。紅面蛋龜擁有奇特的腹甲,可以自由閉合,與箱龜類似,但箱龜只有腹甲的前段可以閉合,而紅面蛋龜卻是前后都可以活動閉合,所以腹甲很明顯地分成3段。其背甲上還具有3條明顯的棱脊,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紅面蛋龜的臉部有著獨特的紅色花紋,這是“紅面”的由來。但它皮膚上的花紋在幼體時并不會體現,只有發育到一定程度后才會出現顏色。目前市場上以花紋粗大且色紅為佳。紅面蛋龜性格外向兇猛,咬合力大,剛勁有力,常年生活在水里,很少上岸。互動性很強。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紅面蛋龜需要用一個白色的盤子來飼養,這樣黑色素就會慢慢蛻化掉,再增加喂增色飼料增加紅色素,平時可以喂蝦類來補充蝦紅素,苗子飼養大概在5CM左右開始發色,如果您喜歡帶頭紋的可以多曬曬陽光。

      四眼斑水龜:俗稱:六眼龜、四眼龜、四眼斑水龜。四眼斑龜體型適中。頭頂皮膚光滑無鱗,上喙不呈鉤狀,頭后側各有2對眼斑,每個眼斑中有一黑點,頸部有條縱紋。其背甲棕色且具花紋,后緣不呈鋸齒狀或略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每塊盾片均有黑色大小斑點,背甲于腹甲間借骨縫相連。指;趾間具蹼。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四眼斑水龜喜食瘦豬肉、小蝦、小魚、黃粉蟲。也可投喂人工混合飼料。在繁殖季時,四眼斑龜會發出一種狐臭異味,被拿起時會突然撒尿(一種自衛方式),若用手拿龜,手上異味會難以消除。

      眼斑龜:眼斑龜背甲長100mm左右。頭背平滑無鱗,灰褐色或黃綠色,有黑褐色蟲紋;枕背兩側各有1或2個眼斑,如每側有兩個眼斑,則彼此界限不清甚至趨于融合,每一眼斑中央有1-3個黑點。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同四眼斑龜。

      有知友讓我快點更新..那我今天就來更新點知友想看的龜吧..

      西氏長頸龜:西氏長頸龜又稱蛇頸龜。蛇頸龜擁有長頸和粗糙不平的龜殼,尤其是年幼的品種。體形尺寸30厘米左右。這種龜的背甲有強壯的龍骨,頭部附近有黑或黃色斑點。雌龜比雄龜大。雄龜腹甲中央凹陷,肛盾缺刻較深,尾長,泄殖腔孔距背甲較遠;雌龜腹甲平坦。卵長橢圓形,通常長徑34毫米,短徑20毫米。大多數龜的頸盾極小,位于第一枚和第二枚緣盾之間,但釘頸龜卻與眾不同,它的頸盾較大,位于第一和第二枚緣盾的后部,第一枚椎盾的前部。其頭頸部明亮的色彩和變化多端的條紋。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蛇頸龜對于溫度會有比較高的要求,在18度以下就開始停食準備冬眠了。所以在飼養中需要很好的控制溫度和冬眠時間。避免在冬眠中或者剛出冬眠就患病。蛇頸龜也很少曬背,所以在飼養環境中可以不用設置曬背臺。

      雞龜:雞龜背甲長約10~15公分,頸部有條紋,極長,其長度幾乎與背甲相等,憑這點可以很容易地將它識別出來。背甲略具皺褶,并帶有網狀圖案。尾部長有淺色的條紋;每條前肢上也都長有寬闊的條紋。雄性比雌性小,并有一條較為粗長的尾巴。雞龜經常棲息于靜水池塘和其他靜水水域,其生活習性是喜取食動物和植物性食物,并且常離開水面上陸活動。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雖然說雞龜任何食物都吃,但一直喂食便宜而營養價值低的食物,可能造成營養失調的現象,必須特別小心。雞龜需要大量的鈣質,應喂食含有大量鈣質的食物。雞龜的實際體積比看起來大,運動量也很大,所以需要較大的籠子。平均而言,邊長60厘米的水槽仍然太小。

      南美漁龜:南美漁龜又叫阿根廷蛇頸龜。阿根廷蛇頸龜追捕食物時,與枯葉龜十分相似,看到食物,會突然向前沖,把食物和水一并吞下。這樣的覓食方法,是一種享受。因此,應采用活魚作為飼料。不需常曬太陽。的龜殼背殼有強壯的龍骨,頭部顏色黃黑相交,附近有黑或黃色斑點,頸部比其他種類的龜略長,尾巴呈現細長形狀。阿根廷蛇頸龜的外觀形態與普通蛇頸龜差不多。大多數龜的頸盾極小,位于第一枚和第二枚緣盾之間,但釘頸龜卻與眾不同,它的頸盾較大,位于第一和第二枚緣盾的后部,第一枚椎盾的前部。其頭頸部明亮的色彩和變化多端的條紋。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南美漁龜飼養時可以投喂瘦豬肉、雞肉、魚肉等動物性餌料。南美漁龜雖較兇猛,但生性懶惰、膽小,不易接近人,遇驚動立即縮頭。因為南美漁龜是比較喜歡上岸曬日光浴的品種,所以要有提供陸地的必要。它們的適當溫度應是18度-25度,但在夏天的時候,水溫往往會急升至30度或以上,如果水溫過熱的話,它們的甲殼就很容易患上甲殼腐爛的病癥。

      鋼盔側頸龜:鋼盔側頸龜屬于小型的半水棲性龜類,通常生活在積水的水塘中。因其不能像其他多數龜類那樣能將頭和頸都縮進殼內,而是頸部向一側彎曲時,將頭部縮入甲中,因而得名。體呈灰色,體長可達30cm。鋼盔側頸龜背甲棕色,每塊盾片間的連接線呈深棕色,且較寬,背甲呈長方形,中央扁平。成龜腹甲深棕色,近似棕黑色(幼龜腹甲淡黃色,每條溝呈深棕色,周圍呈淡棕色),腹甲上無韌帶,胸盾溝不在中線相遇。頭頂、頸背部呈淡灰褐色,散布深褐色小斑點,眼睛較大,喙呈人字形,頸腹部、喉部乳白色。四肢背部褐色,腹部乳白色,指、趾間具發達蹼,前肢和后肢均為5爪,尾短。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鋼盔側頸龜適宜溫度在25度左右,懼怕寒冷,水溫在20度以下食量減少,長期處于5度左右及以下的環境中,鼻部容易凍傷,鼻孔周圍和口腔內有白色潰爛物。

      馬來西亞巨龜:馬來西亞巨龜是一種暗黑色的龜,長著一塊狹長的,無圖案的黑色、褐色或灰色的背甲,腹甲呈灰白色。背甲長可達120厘米,頭較寬,吻部向上傾斜,鼻孔較大,上喙呈鋸齒狀,頭頂后部有鱗,頭頸背部呈黑褐色或淡灰褐色,腹部呈淡黃色或乳白色。背甲扁平呈長卵形,為黑褐色,每塊盾片中央有同心圓紋,背甲后緣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無雜色斑點。甲橋寬大,腋盾、胯盾較長。四肢背面灰黑色,腹面淡黃色,覆有大塊鱗片,趾、指均具強爪,趾指間具豐富蹼,尾適中。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馬來西亞巨龜幼體(體重在3kg以下)性情溫順,不主動咬人,膽小,很少在有人的情況下主動吃食;成體(體重在3kg以上),性情雖然沒有鱷龜兇猛,但被捕捉就會咬人。

      馬來食螺龜:馬來食螺龜顎微鉤曲。上顎骨咀嚼面有強脊,但前顎骨無脊。背甲脊部隆起來或平,前緣可有頸缺,前、后緣可為鋸齒狀;頸盾寬,三角形;臀盾2枚。椎板六邊形,通常有2枚臀上板;內腹板位于肱胸盾縫的前面。腹甲后緣缺刻深。四肢圓柱形,前肢5爪。頭較寬大,頂部呈黑色;邊緣有一“V”型白色條紋,過眼框上部延伸到頸部,且條紋逐漸變粗;吻鈍。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馬來食螺龜以水生蝸牛,淡水螺類,蛤蜆貝類為主食。偶爾捕食水生昆蟲或蝦蟹。這種特殊的食性使得馬來食螺龜在長期人工飼養下并不容易適應,除非能夠經常提供甲殼類食物,生性較為膽怯,所以在飼養初期盡量不要驚擾它們。以田螺為食,喜食蝸牛、小魚、蚯蚓、蠕蟲及甲殼類小動物。

      蝎澤龜:最大甲長達27公分,第一椎盾的寬幅較廣,第10和第11緣盾則較高。背甲上有三條龍骨,但成熟個體并不明顯。分為6個亞種。具有紅臉頰。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蝎澤龜非常聰明,與飼主互動性很強。不喜歡強烈陽光的直射,所以白天幾乎在水池里看不到他們的蹤影,通常夜間活動。它們會尋找陰暗的躲避場所度過強光,直到黃昏時間才出來曬曬背甲。有夏眠習性,會在沙地挖坑自埋,等夏天過去再進入水中活動。原產地不冬眠。人工飼養冬眠過程中不健康個體會死亡,冬眠還會錯過產蛋期。其實紅面蛋龜也是蝎澤龜的一種。飼養方式其實都差不多的。

      好了,水龜也更新的差不多了,雖然有很多品種還未提到,但常見的和相對稀有的差不多都說了。現在說下半水龜的種類吧。

      半水龜篇:

      地龜:地龜又名楓葉龜,黒胸葉龜,十二棱龜,金龜;屬半水棲的龜類,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120mm,寬78mm。其頭部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棱,前后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棱龜”。腹甲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后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有蹼,尾細短。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地龜喜歡在水質比較清新的水體內生活,所以需要經常換水。地龜的腸胃也比較脆弱,建議使用龜糧喂食。

      黃緣閉殼龜:黃緣閉殼龜又稱黃緣盒龜。俗名:夾板龜,克蛇龜、斷板龜。背部棕紅色,具一淺棕色脊棱。腹部棕黑色,其四周及背甲腹緣黃色。背腹甲以韌帶相連,腹甲前后兩葉亦以韌帶相連,可分別向上關閉背甲,頭、頸、四肢及尾均可縮人殼內,得以保護。上顎鉤曲。肛盾單枚,前端有不達末端的縱縫。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相對來說,黃緣要養活還是非常簡單的,注意水質和飲食即可。但是要養好的話很難,比如背甲上的同心紋要好看,要發出色澤,這些還是比較難的。不過黃緣互動性也是半水龜之最。

      鋸緣龜:鋸緣龜俗稱八角龜、八棱龜、方龜。成體背甲長14-18cm,寬9-12cm,殼厚5-7cm。頭部適中,背部為灰褐色,散有蠕蟲狀花紋,眼后至額部有鑲黑邊的窄長條紋,上喙鉤曲,眼較大。背甲為棕黃色,較隆起,上有三條嵴棱,前緣無齒,后緣具八齒。腹甲黃色,邊緣具不規則大黑斑。成體背腹甲之間及胸盾與腹盾之間有韌帶發育,僅腹甲前半可活動閉合于背甲。無腋盾及胯盾。尾短,四肢具覆瓦狀鱗片,趾指間有蹼。雌性體型較大,尾短,肛孔距腹甲后緣較近,腹甲中央平坦。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鋸緣龜怕寒怕暖,適宜溫度在25-32度之間。溫度過冷或者過熱,鋸緣龜活動減少,逐漸進入冬眠或者夏眠。鋸緣龜屬于雜食性龜類,可以喂食蔬菜、水果、蟋蟀以及人工配置的龜糧。

      安布閉殼龜:安布閉殼龜又名馬來閉殼龜。其背甲隆起,殼高約等于殼長的二分之一。 背甲有明顯的脊棱,后緣圓,無凹缺。頭背棕橄欖色至暗棕色;頭側黑色,有三條鮮明的黃色縱紋。腹部黃色,每枚盾片的后外緣均有一暗棕色圓形斑。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安布閉殼龜性情膽小,怕驚動,一旦周圍有響動或有人靠近時,即將頭、四肢完全縮入殼內,一般30分鐘或過長時間后才慢慢張開安布閉殼龜甲,伸出頭來。安布閉殼龜爬動較少2~3天仍是一個姿勢。飼養環境可布置成水陸兩便式,但水位應超過龜背甲的高度,背甲長時間露出水面會出現爆殼的現象。由于安布閉殼龜適應能力差,一般剛到家的正常龜,兩星期左右才能開食。適宜的環境溫度為25度以上,18度左右停食,15度左右逐漸進入冬眠階段,極限溫度為10度以上。

      最近比較忙,更新數量只能適當減少,不過一有空我就會上來更新幾個...不好意思哈~

      更新啦~~

      馬來果龜:馬來果龜別名扁山龜。馬來果龜幼體與成體的外觀差距較大,尤其是成體,外觀非常的奇特,因為其背甲是扁平的,就像是有人故意在其背甲上捏了一下,看上去既奇怪又很可愛。馬來果龜的稚龜,它們擁有著亮黃色至蘋果綠色的背甲,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幼龜之一。馬來果龜可以通過扁平背甲上的6或7塊椎盾來辨別(所有其他的淡水龜類有5塊椎盾)。有一條較低的不連續的脊棱,扁平的背甲呈橄欖色、淺黃褐色或紅棕色,稚龜的背甲呈鮮綠色。頭部呈褐色,幼體有2條淺黃色的縱紋。腹甲上有不完全的鉸鏈結構,腳趾上有全蹼。除此之外,成年雄性的尾部顯得相對更長更粗,腹甲稍顯凹陷。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馬來果龜是雜食性的。除了無脊椎動物以外,還應該供給它們大量品種豐富的色拉,三天一次。色拉應該由切細的羅曼生菜、羽衣甘藍、南瓜、胡蘿卜、甜馬鈴薯、蘋果、香蕉、香瓜、草莓和梨,甚至是芒果和番木瓜等。不過馬來果龜飼養相當困難,它們比較依賴環境。可以像陸龜一般布置環境,uvb,加熱燈等缺一不可。不過一定要有水,畢竟它們還是半水龜。

      白頭龜:白頭龜背甲的三條縱棱,中央一條最寬,兩側縱棱細短。縱棱間較平,沿縱梭有黑紋。前后緣盾呈鋸齒狀,后緣尤為明顯。頸盾前窄后寬,腹甲中央黑色,邊緣淺黃色。腹甲前緣平切,后緣缺到深。肛盾間有深缺凹。前臀及脛部鱗大,指、趾基部稍具蹼,尾短。雄龜頭部灰白色,雌龜頭部棕褐色。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由于西白頭龜的水性不是特別好,因此人工布置的水位不能太深,要控制好水溫,蘇拉威西白頭龜在水溫太低的環境下是容易感染肺炎的。白頭龜屬于雜食性龜類,可以喂食一些蠕蟲、香蕉、草莓等食物。

      太陽龜:太陽龜又名刺山龜,背甲的長度在175mm到220mm,體重1.5kg到2.0kg。背甲紅褐色或棕色,顯著下陷,龍骨鈍圓。前緣和后緣呈鋸齒狀,幼體的每一肋盾均具一短棱或多刺結節,且龍骨明顯。腹甲黃色,每一盾片具棕色放射狀條紋。頭與四肢上有紅點。前肢5爪,后肢4爪。尾極短。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剛出殼的太陽龜稚龜體質較弱,腸胃機能和消化能力也弱,故不宜馬上放養于飼養池中,而應先單獨精心喂養和護理一段時期,以提高稚龜的存活率。稚龜的喂養和護理原則是:1、搞好清潔衛生,以防太陽龜生病。2、控制適宜溫度和澀度,以利其正常生長。3、培養稚龜逐漸適應外界環境,自行攝食。

      更新啦~~

      麗箱龜:最大甲長16公分,椎盾上無龍骨,第一緣盾呈三角形或橢圓形,腹甲樞紐關節位于第6緣盾邊緣或下方位置。分2個亞種。北部錦和南部錦。北部錦箱龜背甲上的黃紋較少,且背甲顏色較深。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麗箱龜喜暖畏寒,氣溫20℃左右有停食少動嗜睡現象。聰明活潑,膽大易接近主人,炯炯有神眼睛仰視主人,好似能聽懂人語,加之其色彩艷麗,花紋奇特,深受養龜者的喜愛。但國內很少尋見。

      卡羅萊箱龜:卡羅萊箱龜的頭淡黃色,眼球黑色,眼部虹膜為橘紅色。嘴上緣勾曲。背甲較高,中央一條脊棱,背甲顏色主要由黑黃色交錯的斑紋與線紋組成,背甲的邊緣外翻。個體間顏色差異較大,腹甲淡黃色,每一塊盾片上均有黑色斑塊。胸腹盾間有韌帶連接,可完全閉合,四肢黃褐色,前肢五指,后肢四趾,鱗片黃色,尾部較細短。六個亞種之間的差異極大。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卡羅萊箱龜屬于雜食性,以漿果,蕈類,蚯蚓,蝸牛和昆蟲為主食。人工飼養下一般可喂食50%動物性蛋白質如蟋蟀,面包蟲,小魚等,40%青菜和水果,10%的野草如苜蓿或蒲公英等。

      三爪箱龜:三爪箱龜顏色應亞種不同有變異;背高,中央脊陵明顯;腹甲棕黃,無斑點;頭部色深,上頜鉤狀;四肢淡灰黑,后肢僅三爪;尾短,無斑點。

      飼養難度:★★★

      飼養簡介:三爪箱龜對環境溫度要求不高,氣溫在22度以上,能自由爬動,且活動頻繁,主動吃食。最適宜的溫度是25-32度左右。氣溫在20度以下時有停食現象,體弱的三爪箱龜易患腸胃炎。氣溫15度以下時進入冬眠階段。人工飼養條件下,可喂食瘦豬肉,魚,蝦,菜葉或者龜糧。

      這次把半水龜都更新完啦~雖然肯定是有漏的,但是大多數都在文章里里。我只是愛好者,并不是任何觀賞龜都認識,所以嘛...大家見諒呀~下次就寫陸龜篇章的啦...

      陸龜篇:

      野生陸龜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作為家庭飼養范圍,所以也就全都不介紹飼養簡介了..以免新手誤入歧途..只做介紹,讓想了解的人了解一下而已。

      緬甸陸龜:緬甸陸龜成年個體重1千克,屬中型龜類。成體背甲長20厘米以上,最長可達40厘米左右。成體長橢圓形,背甲拱圓。頭中等;吻短,上顎具有三個鋸齒。眼大,頸短。背高而甲長,有一頸盾,脊部較平。臀盾單枚,向下包。腹甲大,前緣平而厚實,后緣缺刻深;前肢5爪后肢4爪;指、趾間無蹼。尾短粗,其端部有一爪狀角質突。生活時,頭淡黃綠色到灰白色,體淡黃褐色,每一盾片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個別毫無斑塊);四肢覆蓋鱗片,鱗片呈黃綠色到黃褐色,有不規則黑色斑點。

      飼養難度:★★

      赫曼陸龜:赫曼陸龜是歐系陸龜的代表品種之一,強健的體魄,活潑開朗的性格,赫曼陸龜壽命較長,飼養情況下不冬眠約有70-80年,按時冬眠約有120年壽命。雜食性,尤其嗜食豆類植物,有時也會捕食蚯蚓、蝸牛及昆蟲。非洲北部、歐洲南部和亞洲中部,薩丁尼亞島,科西嘉島。甲長不超過20公分。具有上臀盾1枚,大腿上并無大型疣狀鱗片,前肢前緣上計有5-10列小型鱗片。棲息于干燥草原或灌木丘陵地帶內植物豐富且濕度較低的區域。成體背甲大小約15-20cm。

      飼養難度:★★★

      蘇卡達陸龜:蘇卡達龜又稱蘇卡達象龜和蘇卡達陸龜,是一種活動性十分強的陸龜。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于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后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后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于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植食性,可以生活在較干旱的環境中。

      飼養難度:★★★

      不好意思,最近比較忙,更新的比較慢,我會盡量加快更新,把這篇文章寫完。

      黃腿陸龜:最大甲長82公分。背甲呈茶色,各鱗甲的中央部分為黃褐色周邊顏色較暗,背甲中央部分未呈蜂腰狀-且近后肢邊緣會略為鼓起,四肢鱗片尖端呈橘黃色,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陸龜之一。黃腿陸龜為大陸型第三大陸龜。

      飼養難度:★★☆

      紅腿象龜:紅腿陸龜,陸龜科。體長30公分左右,最大可達45公分。顏色鮮艷奪目。容易飼養,食量大,是飼養陸龜初學者的理想選擇。紅腿陸龜有兩個亞種,即哥倫比亞紅腿(俗稱老版紅腿)以及加勒比海島嶼紅腿(俗稱櫻桃紅腿)。老版紅腿個體較大,頭部無明顯斑紋,但背甲長到一定程度之后中部會有向里測凹陷(俗稱:葫蘆腰)。櫻桃紅腿體型較小,頭部有明顯紅色斑紋,長大后背甲不會收縮,依舊成橢圓形。

      飼養難度:★★☆

      歐洲陸龜:歐洲陸龜體型與體色的變異都很大,在地中海陸龜中僅次于四指陸龜,是數量第二大的陸龜。目前在分類上還存在許多爭議。基本上,分布廣泛的歐洲陸龜適應力都比較強,在原產地可冬眠,在人工環境中歐陸都很能適應,一般蔬果都能接受,多數在購買當天就會進食,不太需要適應期。野外個體腹甲10厘米,背甲14厘米以上即可繁殖,每次產蛋4-6枚,孵化期需要60-80天,只相當于其他陸龜一半的孵化時間。

      飼養難度:★★☆

      四指陸龜:成體腹甲15-25厘米。特性:四肢均有四指,成年龜體色為黃橄欖色或草綠色,并有不規則黑斑;腹部甲殼大而平,呈黑色,邊緣為鮮黃色。在中國僅分布于新疆西部伊犁境內。

      飼養難度:★★★

      豹紋陸龜:豹紋陸龜背甲長可達68厘米,頭頸黃棕色無斑,前額鱗1-2枚,頂鱗為數枚小鱗,背甲為深淺相套的雜色,腋盾2枚,胯盾1枚,與股盾相接 。豹紋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的陸龜龜種,典型的成龜體長可達到18英寸(460毫米),體重40磅(18公斤),有紀錄指豹龜體長可達至70厘米(28英寸)和體重高達120磅(54公斤),外殼長達24英寸(610毫米)。埃塞俄比亞發現一只體長達到100厘米豹龜,這是一個罕見的案例。此外,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在蘇丹等高濕度的熱帶雨林生活的豹龜體長可以達到45英寸。豹紋陸龜的背甲高,圓頂,并且常有隆背的情況。皮膚的顏色通常是奶油黃色,背甲標有黑色斑點及黑色條紋,而每一只龜也有其獨特的斑紋。

      飼養難度:★★★☆

      安哥洛卡象龜:安哥洛卡象龜最大甲長44.6公分。背甲呈顯著的圓頂狀,黃褐色椎盾,肋盾為深綠色。每一緣盾前緣均有暗褐色三角形斑紋,有1枚喉盾特別突出。 習慣棲息于干燥的熱帶草原或海岸附近草原的矮林環境。野生數量不超過400只,只有在馬達加斯加島的一小塊地區才能找到它們。安格洛卡象龜也是廣大陸龜迷們的夢想。

      飼養難度:★★☆

      亞達伯拉象龜:亞達伯拉象龜頭大,頸長。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側4片;緣盾每側9片,前后緣略呈鋸齒狀,微向上翹起;頸盾1片;臀盾單片,較大。四肢粗壯,柱狀。背甲、四肢和頭尾均青黑色,每片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規則黑斑,皮膚松皺。

      飼養難度:★★☆

      加拉帕戈斯象龜:加拉帕戈斯象龜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體長1.2 米,成年象龜雄性比雌性大,成年雄性體重約272-320千克,而雌性136-180千克。壽命估計可達200歲。頭大,頸長。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側4片;緣盾每側9片,前后緣略呈鋸齒狀,微向上翹起;頸盾1片;臀盾單片,較大。四肢粗壯,柱狀。背甲、四肢和頭尾土黃色至青黑色,有的個體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規則黑斑,皮膚松皺。加拉帕戈斯象龜有一個大而沉重的骨質的褐色背甲殼。殼板對骨架結構中的肋骨進行剛性的保護是不可或缺的。陸龜外殼上的圖案保持著一個盾(殼段)的特點,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層磨損的程度不一,但對每年的增長帶來確定年齡并非適用。但背殼對可以撤回的龜的頭,頸和前肢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腿大而粗短,具干燥鱗屑和硬鱗。前腿有五個爪子,后腿四個。加拉帕戈斯象龜兩性異形,最明顯的雌雄兩性在外殼馬背型的種群中,雄龜有更多的角度和更高的前開口,讓其背負著一個更加極端的外觀。所有亞種的雄龜一般有較長的尾巴,殼尾的凹增厚邊較短,以便交配。由于加拉帕戈斯群島中不同島上的生態環境有明顯的差異,故不同亞種的象龜形態都不同,表現出不同類型的甲殼的形狀。其背甲殼展現出形態的范圍分“馬背”(表示向上拱殼,前緣類似馬鞍)、 “圓頂”(表示一個圓形的凸表面,類似圓頂)。也有介于馬鞍或圓頂二者之間的中間型。較大的島嶼,在海拔800米的高度,在圣克魯斯島潮濕高地附近的地面有豐富的植被。原產于這些環境中的陸龜,往往圓頂殼較大,脖子和四肢較短。馬鞍型背殼的陸龜來自于海拔不到500米的小島嶼,棲息地較干燥,食物和其他資源有限。

      飼養難度:★★★

      印度星龜:印度星龜依花紋的粗細又可分為印度星龜與斯里蘭卡星龜。前者星紋線條較細且頭尾粗細相同;后者線條較粗且末端會放大。米字星紋在原產地屬保護色,置身干草叢中的星龜很難讓掠食動物發現。它的名稱就是由它背甲上每一個鱗甲都有一個星星圖案而得。一枚盾板中有8條以上的線,但在幼體中數目就較少,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樣的花紋。它棒狀的四肢為典型陸龜四肢,故有相當多的時間在爬行與挖掘。成龜背甲的正常凸起十分明顯,與一般的隆背略有不同。星龜也是本科中比較需要水分的種類。所以幼龜最好能每天水浴并經常曬太陽。 體長 30公分-38 公分。本種雌龜遠大于雄龜。雌雄的辨別容易,雄性體型較小而狹長,腹甲凹陷明顯;雌龜體型寬大,腹甲平坦。雄龜的尾巴粗大,雌龜尾巴則肥短。

      飼養難度:★★★★★

      緬甸星龜:緬甸星龜體形較大,與一般龜相比,緬甸星龜沒有頸盾,而且邊緣兩邊每邊只有11塊的緣盾,而其他的龜有12塊。尾部的端末有角狀物。緬甸星龜頭頸部呈黃色,頭頂具鱗片。背甲橢圓形,呈絳紅色,每塊盾片上均有淡黃色六角形斑紋,斑紋左右對稱,每邊由3條淡黃色條紋組成,背甲前后緣略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有對稱大塊褐色斑紋,腹甲后緣缺刻較深。四肢淡黃色,布滿大小不一的鱗片,前肢5爪,后肢4爪。尾淡黃色,較短。

      飼養難度:★★★★★

      埃及陸龜:埃及陸龜是北半球最細小的龜,龜殼長度14.4厘米。埃及陸龜的龜殼高拱,呈象牙色至淡金色至深褐色或沉黃色。這種顏色是格洛格爾律,可以幫助它們控制陽光所造成的影響,較淡色的龜會留在沙漠中較長時間,且也是在沙漠中有效的偽裝。胸甲呈淺黃色,腹部每片龜板都有兩個深色三角形。它們龜板上深色的側緣會隨年齡而消失。 埃及陸龜的頭部及四肢都呈淡象牙黃色至黃褐色。雌龜較雄龜為大,雄龜較為細長,尾巴也較長。

      飼養難度:★★★☆

      凹甲陸龜:凹甲陸龜頭后及頸部被以鑲嵌排列的小鱗。吻較尖出,超出下顎,并向內側下切;上顎緣平直,無細鋸齒。背甲高隆,但椎盾及肋盾中央凹陷;前后緣呈強烈鋸齒狀,并向上翻翹;頸盾大,三角形;椎盾5枚,第1枚幾呈正方形,第2-4枚寬大于長;肋盾較寬,與相鄰椎盾等寬或略寬;臀盾2枚,下包至體緣再往上翻翹。腹甲大,前后緣均有明顯的凹缺;腹盾縫>肱盾縫>股盾縫>肛盾縫>喉盾縫>胸盾縫;腋盾甚小,胯盾大。四肢粗壯呈柱狀,覆有多列強角質大鱗,指5爪,趾4爪。尾短,末端有角質尖突,尾基兩側有1對角質強棘,雄性尤為強大。

      飼養難度:★★★★★

      幾何陸龜:幾何陸龜和印度星龜十分神似,只是體型比較嬌小。臺灣也有人稱之為非洲星龜。其中數量最少。幾何陸龜與別的龜種習性不同,很難養殖,經常生病。

      飼養難度:★★★★★

      沙漠地鼠龜:沙漠地鼠龜是一種行動緩慢的大型陸地旱龜,體長23cm~38cm,最大甲長37公分,壽命更達80-150年。只有1枚腋盾,在所有的椎盾中以第5椎盾的寬幅最大。陸棲,背甲圓隆,后腿短而粗壯,前肢密被鱗甲,形態扁平,便于挖掘,所有的腳趾間都沒有蹼。背甲橢圓形,棕色,類似角質,盾片中央略略泛黃。甲橋發育良好,腋盾單枚。腹甲微黃,沿著盾片的邊緣呈棕色;成體的喉盾遠遠超出背甲。頭小,前部圓,呈茶色,略微泛紅,虹膜黃綠色。前腳和后腳的大小大致相同。雄性的腹甲內凹。

      飼養難度:★★★☆

      餅干龜:餅干龜又稱為:石縫陸龜、薄餅陸龜。餅干龜最突出的特性就在于它那非常扁平但是卻有著美麗圖案的龜殼。在它的胸甲上有著一些比較大的光滑柔軟的區域,這些盾板上覆蓋著大量的或在骨質的盾板上有部分溝槽。餅干陸龜的體形比較小,通常龜板長度不超過6英寸(最長不超過7英寸),重量也只有1磅左右。成年的雄龜較雌龜有著更長更肥大的尾巴。依經驗而言,單憑尾巴的長度并不能夠可靠的判斷一只餅干陸龜的性別,除非這只龜的龜板已經長于5英寸了。 餅干陸龜的飼養由于餅干陸龜外殼柔軟和彈性,它們可以擠進比身體小的縫隙,然后撐起外殼上下頂住,任何動物都無法將它們拉出來。在飼養場所也必須準備巖塊堆供它們攀爬躲藏。

      飼養難度:★★★☆

      輻射陸龜:輻射陸龜又叫放射陸龜。輻射陸龜形狀和顏色上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而其中最醒目最漂亮的是那些背甲上有星形或放射狀花紋的陸龜。

      飼養難度:★★★

      翹緣陸龜:翹緣陸龜頭骨短;上顎鉤曲,通常有3個齒突;上顎骨咀嚼面通常有弱脊,但前顎骨無脊。背甲隆起,圓穹形,后緣可向上翻并呈齒狀;前面的椎板交替為八邊形與四邊形,通常有1~2枚臀上板;頸盾窄,臀前盾1~2枚;成年個體在腹甲的盾腹與股盾間,有1個弱的“鉸鏈”;肛缺淺,內腹板通常位于肱胸盾縫之前。四肢圓柱形,無蹼,前肢5爪。

      飼養難度:★★★☆

      黑靴陸龜:黑靴陸龜是亞洲大陸的古老物種,擁有龐大的身體,幽黑的甲殼,四肢披滿粗大而堅硬的鱗片,與蛇身鱗片極為相似,是亞洲大陸最大的陸龜種類,是八大陸龜之一。由于黑靴陸龜和中國傳說中的玄武相似,黑靴陸龜又被稱為玄武。

      飼養難度:★★★★

      蛛網龜:蛛網龜屬小型的陸龜,成熟個體的背甲多在12-15cm。背甲具有特殊的釉黑色澤與近似網狀的鮮黃色花紋。盾與胸盾交接處具樞紐關節構造,可活動。

      飼養難度:★★☆

      好了,基本上常見的龜種都有介紹了。雖然不是非常完全的介紹,但是也足夠許多龜友愛好者觀賞了。如果我還能想起來有什么品種的龜,我也會不定期往上添加的...希望各位知友支持~~~

      (圖片,介紹摘自網絡,侵刪)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