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醫院這種地方,心理上多少會有些抗拒。
金錢、時間在生命逝去時的無力,一個人自己排隊拿號看病有多艱辛,普通人世間的五味雜陳。
不過也不應該太抵抗去醫院這件事,小病拖成大病不說,而且有時候人必須經歷這些成長。還記得之前有朋友說過:煩躁想不開的時候,可以去醫院的急診門口坐一會,在生死面前,很多你眼下的事就都成了輕飄飄的煩惱。
寵物醫院也不例外,也埋藏了人間冷暖故事,也有著人性的折射。
@瑋瑋:
過年期間我跟閨蜜一起在上海過的年,還有她的一只小土狗,“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沒想到閨蜜不在家的一天,狗子突然開始吐了。
我這個養寵新手慌得不行趕緊去醫院。
“本來很擔心,害怕去寵物醫院醫院自己什么都不懂搞不定。
沒想到去了趟寵物醫院,居然被治愈到了。”
“那天去寵物醫院的路上,真的接收到了特別多純真的善意,大家都是陌生人,卻因為毛茸茸的小家伙而對你報以很多溫暖的反饋。”
春節期間能做到照常營業的寵物醫院,也很有責任心了,值夜班的醫生也很有耐心,對我這個什么都不懂的人提出的白癡問題都知無不言。
而且在寵物醫院等結果的時候,我也跟前來看病的狗主人們一起攀談,也是件很有趣的事。
你們也知道我可喜歡聽故事了。
我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問了他們許多關于養了寵物之后的生活變化,交流鏟屎官心得:
養了狗之后開始積極social,治好了我的社交恐懼癥。
給寵物看病比自己生病還上心,花錢還要多,因為“對方也不會講話,它痛不痛你很難說清楚”。
甚至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養了貓人明顯也變宅了;
養了寵物之后消費觀的改變,即便是買房租房,家里的陳設裝修也開始為寵物考慮;
有的還跟我說,養寵物簡直就是一個養娃的學前班......
當我在B站刷到《小主安康-寵物醫院3》的時候,看到它里面如實記錄了寵物醫院里發生的事,隔著屏幕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春節在寵物醫院的那種治愈感。
這個片子里的很多片段不光是極度吻合真實養寵的經歷,而且即使你不養寵物,你也能通過這個節目,見證各種人性弱點和光輝。
比如這個給狗狗剖腹產的案例,來的主人是齊刷刷四位女士,三代同堂:外婆、母親帶著兩個女兒三代人。
一家四口人兩只狗,全員娘子軍。
她們跟醫生交談過后,臨上手術臺前,醫生問出了那個經典問題:萬一出了意外,保大還是保小?四個人都沉默了,連兩個小女孩也仿佛明白了一樣,很懂事的不鬧了。故事里的結局是幸運的,小貴賓最后生出了一胎“獨生女”,她們都很開心。(一般體型小年紀小的狗狗一胎只生一只的幾率很高,就這樣小貴賓還是因為體型較小所以難產了。)家里的媽媽表示:“以后不讓它再生了”。或許這就是女人才能切身體會到生育的意義和艱辛。
這種情景放在寵物醫院里更顯得特別真實,跟對待自己家人一樣,你只有把動物也當成平等的生命去尊重它、去為它著想,才會做出所謂“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憑借自己的意愿。
我覺得很可貴的是,能把兩個小姑娘也帶來寵物醫院,不避諱死亡和生育,讓她們見證生命誕生的不容易,也算是對小孩子很好的生命教育和啟蒙了。
生命教育當然也涉及死亡。
《寵物醫院》這個節目從第一季開始就被網友戲稱“每集都有刀子”,因為主人跟寵物的告別故事幾乎沒有不戳人的。
第一集最后一個故事,17歲的哈士奇“小優”因為年邁,患上了腫瘤,后置癱瘓還有腎衰竭。
在試過一切治療無效后,連醫生也沒辦法,只能通知家屬做好心理準備做安樂。
鏡頭里,老阿姨和兒子在寵物醫院的過道上遠遠地、靜靜地交談,最終為了避免它繼續受罪,他們選擇放手讓它走,17年的相互陪伴就這樣到了終點,不得不主動告別。
在推進手術室的最后一刻,阿姨嘴里還在念叨著:剛剛還在網上給狗狗買了輪椅,想到它以后走不了路還可以推它去看風景。
阿姨的兒子怕阿姨傷心,就勸她不要想了,輪椅也不要去拿了。
阿姨擦完眼淚,說還是拿回來吧,捐給別的狗狗用。
真是應了那句話:熱愛小動物的人,都壞不到哪里去。
在最后,阿姨、兒子還有昏迷的狗狗一起拍了最后一張全家福,倆人在盡力笑,昏迷的狗狗也努力睜開了眼睛,醫生說“按照指標,它早該昏迷了”......
17歲怎么也可以說是狗狗里面很高壽的了,他們彼此陪伴度過了高質量的一生,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一起體面地告別......
寵物醫院里不都是生老病死,還有沙雕日常。
配合B站的彈幕一起觀看,效果翻倍。
比如《寵物醫院3》里有一個主人帶狗來檢查,煞有介事地跟醫生說,狗狗每次睡醒站起來,腿都站不穩,懷疑它是不是受傷了或者有什么隱疾。
大夫提出要去給狗做個x光檢查,尷尬的事來了——因為肉太厚了,常規的x光照不進去……
大夫只能一邊忍著不笑出眼淚,一邊把x光的參數瘋狂調高。
好了,診斷結果出來了,醫生冷靜但也毫不客氣地講出了一份有點可笑的醫囑:“首先,它要減肥,已經像個球了”。
彈幕也跟著破案了:原來主人說的睡醒站不穩,是因為太胖了,腿壓麻了。
還有一個90歲的老奶奶,一個人帶著貓來看病。別人帶貓來都是貓包、航空箱,奶奶帶貓用的是一個透氣的大菜籃。奶奶年輕的時候是一位體操運動員,身體很好,和醫生們關系也好。醫生說,天不冷的時候,奶奶都會一個人騎著車帶貓來。
面對鏡頭,奶奶思路也很清晰。
可能是有了這些額外的“加餐”,貓也越吃越胖。
一檢查,果然超重。
彈幕都在刷“果然是奶奶養大的娃”,人間真實了。
寵物醫院里當然也少不了來醫鬧的,醫生和病號家屬之間的各種“醫患糾紛”。
前段時間家里狗做絕育的時候,我媽就跟我說遇上了有個人帶著14歲的老狗去做心肺手術,結果沒救回來就在醫院大喊大鬧,后來警察110都來了。
我媽后來也說,那個人明明平時不注意給狗喂糧,再加上狗的年紀本來就大,吃東西太油膩造成心肺負擔過重,醫生給他解釋也不聽。
就是一門心思覺得花錢做了手術還沒救回來,就要賠錢,不賠錢就鬧。
其實不光是醫鬧的光景,寵物醫院也跟我們人類醫院一樣,給貓狗看病的時候,也充滿了人間無奈的真實寫照。
有個阿姨帶貓來看病,貓貓發燒、不吃飯,醫生懷疑是貓瘟。
但是因為阿姨思想保守,一直念叨著花了多少多少錢不見好,不相信醫生的判斷,也不肯做進一步的檢查。
醫生也很著急,但是越勸,阿姨越不信任,可能是手頭拮據怕花很多錢。
就堅信一口咬定貓沒有問題,只要肯吃飯就好了。
最后醫生也沒辦法,只好叮囑她回去密切關注貓的狀況。
雖然面對鏡頭,阿姨也夸醫生有耐心,可是最后還是帶著貓離開了。
這是醫生要經常面對的無奈,也有種人生的宿命感在里面。
還有診所里遺棄棄養、被救助后等待領養卻無家可歸的小奶貓,有些熱愛寵物的好心人傾盡所有去救助,也是不可能全都大包大攬全都養下來的。
《寵物醫院3》里這位工資不多的女生傾盡全力救助了多只流浪貓,但是因為有限的精力和財力,來懇求寵物醫院收留小奶貓,并承諾支付每月500元的飼養費.....
能看出來如果她有條件的話,一定會養它們養的很好下來,她是真的很愛這些貓。
寵物醫院也打算盡力去尋找更適合的領養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寵物醫院找到了合適的領養者。
看到寵物醫院里這些暖暖的“無奈”,也讓人感慨萬千。
@勞拉:
人生似乎沒有完美的告別,寵物醫院有時候不只是在治人,更像是個心理醫生在治愈主人,讓它們學會放下。
大學畢業工作沒多久,我假期回老家過年,從小學開始陪伴了我9年的狗狗離開了我。
發病前一晚上我沒睡覺一直陪著她。
想著第二天一早帶她就去醫院,可惜沒等到那一刻。
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們也度過了很美好的過往,但我還是想不通,依然悔恨自己沒有為它做到更多。
那時候我發誓我從此也不再碰養狗這件事,因為做不到跟ta告別。
很多人說,從一開始就知道有這樣的一刻,但是這一刻到來的時候,你依然做不好告別這件事,在看了《寵物醫院》之后,你真的可以深切感受到這一種心情。
其實除了跟動物,人生也是這樣,沒有所謂完美的告別。
“寵物醫院甚至比醫院更能看見人性的光輝和丑惡,它是匯聚了人生百態的這樣一個地方”。
寵物醫院雖然是治寵物的地方,但也具備療愈人心的作用。
這也許就是《寵物醫院》這個節目想要達到的一種治愈效果吧。
它就像一門人生課程,走進去之后出來之后的你,完全不一樣了。
希望看完《寵物醫院》的你,也能收獲你想要的溫暖啟發。
封面 / Unsplash插圖 / Unsplash 、《寵物醫院》等文 / 瑋瑋編輯部為自己的寶貝寵兒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