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加速融合發展 助推國際金融樞紐建設


      縱觀全球主要灣區的發展歷程,金融無一例外是重要的引擎。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三周年來,粵港澳金融合作不斷加深,大灣區金融改革亮點頻出,很多改

       

      縱觀全球主要灣區的發展歷程,金融無一例外是重要的引擎。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三周年來,粵港澳金融合作不斷加深,大灣區金融改革亮點頻出,很多改革措施在全國都具有開創性。

      整體來看,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正不斷推向縱深,但融合進程有待加快。

      過去三年多,在系列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下,粵港澳金融業由高速發展逐步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金融實力和發展能級不斷提升,金融市場體系日趨豐富多元,金融開放與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加精準,金融風險防范能力顯著增強,為三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金融支撐。

      數據顯示,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近35%,占GDP比重超過10%。截至2021年末,大灣區內地城市與港澳間累計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過21萬億元,人民幣保持大灣區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地位。其中,廣東金融實力雄厚,金融資源集聚,金融業高度發達。近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于海平披露稱,2021年,廣東金融業增加值達1.1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金融業增加值破萬億的省份,占GDP比重達9%。2022年前三季度,廣東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4.1%,拉動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當前,現代金融已成為澳門經濟轉型的重要行業。記者從澳門金融管理局獲悉,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澳門金融業總資產值為2.7萬億澳門元,相當于1999年的19倍。早在2021年,金融業就躍升為澳門的第二大產業,占整體行業增加值總額的比重,由2019年的6.9%擴大8.5個百分點至2021年的15.4%。

      對于香港而言,金融業早已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數據顯示,2021年香港金融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港元,占當地生產總值的23%,比重較1997年實現翻倍。截至2021年底,香港有認可銀行機構188家,資產總額合計26.37萬億港元。香港金融市場在總量、結構和區位等方面仍具有獨特優勢,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不斷強化。

      12月22日、23日,工業硅期貨、期權先后在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

      作為國家級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廣期所定位為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服務綠色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將幫助大灣區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提升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大宗商品戰略安全。

      從國際經驗來看,國際金融樞紐一般擁有強大的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的核心則是股權和債權市場。顯然,粵港澳大灣區已擁有多個交易活躍的金融市場,為實體經濟運轉和全球投資者提供了高效的服務。

      具體來看,2022年深交所融資規模預計接近2100億元,位居全球第二。而香港股票市場亦高度發達,最近12年中,香港有7年新股發行(IPO)集資額排全球榜首。

      作為超級聯系人的角色,香港致力連接資本與機遇,為內地和國際投資者提供可靠和便捷的平臺與渠道,以互相參與對方的市場。

      記者獲悉,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香港擁有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是國外投資者進入內地金融市場的首選門戶。為配合香港和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股票和債券市場不同資產風險管理工具的殷切需求,香港在為現貨市場聯通增量擴容的同時,積極強化離岸人民幣資產風險管理業務,拓展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助力香港發展成為更全面的離岸人民幣和內地資產風險管理中心。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通過漸進、管道式開放,拓展了大灣區跨境投資渠道,包括“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互換通”等在內互聯互通取得不錯的成績。

      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產業研究院院長沈明高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現在需要的是實質性的互聯互通。目前大灣區的資本市場聯通工具和機制很多,但機制過于分散、單一,制度設計謹慎,規模太小。比如跨境理財通限制因素太多,計劃規模1500億元,已用規模才3億元,建議擴大范圍讓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此外,可以利用橫琴粵澳深合區的優勢,放寬跨境資金池的限制,允許跨境資金池利用國內和國外的金融工具,在風險可承受的范圍內增加收益。”

      在沈明高看來,大灣區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破點有兩個:一是制造業轉型升級,二是粵港澳三地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

      人行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白鶴祥認為,未來,金融領域應繼續加大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找準共識領域、把握重點領域,不斷提升合作層次水平,服務好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滿足粵港澳三地金融消費需求。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