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小時候看動畫片,有時可以看到烏龜角色的殼被脫下來后,像是被脫了一件衣服似的。
對于烏龜來說,外殼并不是“衣服”的作用那么簡單,其實這也是它們骨胳結構的一部分。
霓虹一位專注畫動物的插畫家川崎悟司,近日特地畫了一張圖來解釋以上這一點:
“烏龜的骨骼特別奇特,龜殼主要是由肋骨等‘胸腔’構成,內藏肩胛骨和骨盆。這樣的烏龜骨骼,如果換作人類的話會變成怎樣,我來試著畫畫看。”
應該很少人有想過,“如果把烏龜骨骼構造套用在人體身上的話,會變怎樣……”
從圖中可以看到,人類的胸部變大,圍繞著身軀,只剩鼻子以上以及手腳伸了出來。
沒想到這樣一通類比后,看著烏龜骨骼構造的“烏龜人”,讓人也是感覺有點微妙。
“看起來像是長了手腳的蛋蛋。”
好吧,其實龜殼看似堅硬,但除了外面一層角質,殼中也是有神經和血管的,具有感官。
也許當我們觸碰龜殼的時候,就像觸及人類的胸部一樣(霧),還是會有感覺的……
川崎悟司將龜殼套在人體上的用意簡單明了,就是想直白地展示龜殼并不是“硬殼”或“衣服”這么簡單,而是有血有肉的身體一部分。
所以有些人在活著的烏龜的殼上刻字什么的,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
作為一名插畫家,川崎悟司平時會為一些科普書籍繪制一些畫風相當正經的動物插圖,
比如恐龍、猛犸象等已經滅絕的動物,也有現在還存活的一些動物。
而在其個人社交賬號上,川崎悟司就會比較放飛自我一些,時常會用人體來表現其他動物的骨骼結構。
比如,如果把狗狗、馬、火烈鳥的腿腳骨骼用人類的來展示的話,會是這樣。
兔兔平時駝背,如果變成挺直仰躺的話,無形中會施加重壓。然后“兔兔人”,會是這樣的。
企鵝,除了頭部沒有進行還原之外,“企鵝人”會是這樣的。
偶爾還有這樣的互動:這是個稍微有點難的小測試,下面的男性再現了某種動物行走時的姿勢,那么這是什么動物呢?
大家可以嘗試著先思考一下下。
……
……
……
答案公布,就是袋鼠。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幫助袋鼠支撐平衡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跳得更快更遠。
嗯,雖然圖中男子的“拐杖尾巴”有點奇怪,但也算蠻沙雕蠻形象的啦。
川崎悟司還會時常通過骨骼結構圖示來展現動物之間的差異,介紹一些關于動物的小知識。
比如,貓科動物里很多都擅長爬樹,但獵豹就有點遜色了。
或許是為了進化成可以在平原急速奔跑的四肢,獵豹后腿的脛骨和腓骨融合,腳跟也不太能轉動,很難抓住樹干等物體。
相比而言,貓科動物里非常擅長爬樹的長尾虎貓,它們的腳跟可以旋轉180度,可以牢牢抓住樹枝。
河馬的顎張開角度可達到150度左右。領地意識非常強的河馬,會通過張開大嘴來示威恐嚇對手。
下圖畫的是人與貓頭鷹的頸椎對比。
貓頭鷹的頸椎數量比人類更多,脖子左右都能扭轉多達270度,而人類的脖子一般只能旋轉90度。
男女背骨的“腰椎”彎曲度不同,由此骨盆的傾斜度也有所差異,然后會看到男女之間的臀部曲線也是不一樣的。
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有一項拿手技能,就是可以強力精準地投射物體。
由于人類擁有“伸長版的鎖骨”,手臂的可動幅度較大;而狗狗沒有鎖骨,讓它們更有利于跑動。
所以很久以前,能力互補的人類和狗狗就組成搭檔一起捕獵。
生活在白堊紀的海洋里,原金梭魚的體型很大,胸鰭較長。
或許是一種可以把胸鰭用來當刀使用切割的魔鬼魚。
在川崎悟司的推特賬號里,總是能發現一些特別的動物小知識,可以說是寶藏插畫家無誤了!
Ref:
https://twitter.com/satoshikawasaki
--------------------------------------
瓜桃豆冬君:那我以前總用牙刷給養的小烏龜刷洗殼他是什么感覺來的....
鹿鹿脾氣超差:我覺得《進擊的巨人》可以考慮請他畫奇行種
沒上7不撕逼:第一個網友“看起來像長了手腳的蛋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怎么這么好笑我的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巴拉巴拉胖達:“龜殼中有血管和神經,也有感知,在活的烏龜的殼上刻字是一種殘忍行為”
MissSweetSunshine:我用手撓烏龜后背時候特別老實的呆著,我停下來他還會自己過來蹭,我就覺得他背上應該有感覺的
沐梓伊森:全程我腦海里就幾個字:你神經病啊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每一罐奶粉都是英國本土
新鮮品質,只為讓您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