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只狗狗,這模樣,這毛發,著實把我驚艷到了...
奔跑起來真的像個會移動的糯米團子....
據悉,這是國外網友家的京巴Ali,擁有一身堪比爆炸頭的茂盛毛發,讓多少禿頭少男少女汗顏和羨慕!
京巴?原諒我又眼盲了?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西施犬。后來問了別人才知道,這是一只血統純正的京巴...
有朋友表示,京巴?不是長這樣嗎?
說到這里,也不怪很多人容易把京巴的形象固像化思維,畢竟關于這件事,也算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曾經
太后膝上寶
京巴犬又稱宮廷獅子狗、北京犬,是中國古老的犬種,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它起源于中國,從秦始皇時代延續到清代,京巴犬一直作為皇宮的玩賞犬,在歷代王朝中均備受寵愛。
大家都知道京巴歷史悠久,但每次提起它,都離不開一個人——慈禧。幾乎每部關于慈禧的影視作品中,都有一個它的身影。
在慈禧時代,京巴犬的確養尊處優,待遇堪比宮中妃嬪。
試問那個嬪妃敢坐在慈禧腿上?
由于長期深禁宮廷環境之中,也使得京巴犬保持了難能可貴的純正血統,同時也帶上幾分高雅神秘的貴族色彩,被稱為“牡丹犬”。
在那個時代,京巴犬是尊貴的象征,只允許皇族飼養,如果民間有人敢私自養此犬,就會被判刑。
養京巴的貴族
后來清朝衰落, 朝廷不得不與列強搞好關系,于是便流傳出了英國女王與京巴犬的照片。
英國女王也很喜歡京巴,慈禧為了討好英國,便送給了他們一只京巴。(有點類似現在的熊貓外交)
英國女王有多喜歡這只小京巴(名叫looty),為了looty不被其它寵物欺負,她蓋了一座別墅專門養它,可以說是公主級別的待遇了。
looty在女王那兒度過了奢華的一生,最后在1872年去世。英國的一個動物畫家,專門為它畫了一個畫像,登在了1861年6月15號的《倫敦畫報》當中。
looty
這一登可了不得,長相可愛的京巴犬一下子在英國上流社會變得流行了起來。
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圓明園,當天晚上就攻占了大宮門,園內的一個奶媽看外國人攻進來了,就自刎而死,但當時她身邊就趴著五只小奶狗。外國人一看這種品種很稀奇,長官也比較喜歡,就將這五只京巴全部帶走,于是京巴犬在歐洲逐漸繁衍生息定居了下來。
就這樣,我國的本土犬開始了漫長的留洋生活,雖然在外國依然混得順風順水,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它在中國卻銷聲匿跡...
現在
街頭難再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心一個現象:我們記憶中在街巷中打滾撒嬌奔跑中的京巴犬,正在消失...
小時候,每一條胡同里,每一家煙酒小賣鋪前、公廁門口、二八車旁都趴著只扁臉、大額頭、眼球突出的狗子。
二十年后,全北京京巴的數量還比不上一個小區內泰迪、柴犬、金毛的總和,街巷中已經很難再見到遛京巴的人...
有人說:京巴似乎隨著北京拆遷的舊樓離開了...
有人說:老北京人已經從歷史的舞臺上謝幕,連同他們的老京巴...
為什么現在京巴越來越少?
相信很多人都會羅列出它的一系列壞毛病,什么脾氣差、易患病等,都成為拉它下高臺的理由,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似乎再也不看重于它那點御用犬的尊貴,于是乎,一切不好的詞匯都與它牽扯上了瓜葛...
的確,它脾氣不好,以前這種桀驁不馴的性格能夠被貴族當成是血統的象征,而現在卻只能被冠以“小土狗”、“哈巴狗”、“兇狗”的稱號,當代人對寵物犬的要求是乖巧、長得洋氣,京巴的矜貴逐漸配不上人們逐漸歐化的審美。當然,之所以被稱為“小土狗”,里面也有時代變遷下血統被混亂的情由。
除了脾氣不好以外,京巴犬因為短鼻的原因還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臟容易肥大,這也使它逐漸適應不了狗界激烈的體力競爭。
相比較國內伶仃的遭遇,京巴在國外似乎混跡的更好一些。
關心京巴命運的海外友人早就開始了有組織的拯救行動,從英國到日本,愛京巴的鏟屎官們自發成立了“北京犬保護者俱樂部”,美國的“京巴保護協會”更是在入會準則里明確寫明:會員要打心底認定,京巴存亡,匹夫有責。他們制定了“P3戰略”,字里行間充滿了危機感。
協會內的成員甚至還有意識地重構狗子祖籍熟悉的生活環境,以緩解因為鄉愁情緒引發的掉毛嚴重問題...
京巴保護協會犬展裝扮
現在國內養京巴的不多,純種的更是少之又少,反而從國外進口的要純正一些,可見國外對于京巴繁育的重視程度有多高。不過,作為一只本土犬,在本地凄慘伶仃,在國外卻備受追捧,國內的純種京巴還要去國外進行認證,這怎么說也是一種遺憾了。
京巴
命運浮沉幾多顛簸
有人說,京巴的留洋歷史、回歸之路、式微之勢就像是一部近代史。
可我想說,什么時候,它才能迎來自己的復興呢?
京巴的身上承載的是歷史的厚重感,以至于很多人們一提到京巴,就會聯想到趴在太后膝頭那只尊貴雍容的“哈巴狗”,人們正在慢慢忽略它自身的可愛...
圓溜溜水汪汪的大眼睛沖著你眨啊眨~
還能隨時隨地化身小兔嘰~
生氣了就揣手手~委委屈屈~
邁著京巴獨有的步伐,跑起來像個鐵憨憨~
這樣可愛的京巴,不應該只生活在歷史的塵埃中,被人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