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隨著近年來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僅養寵物的人數逐年上升,而“鏟屎官們”也越來越愿意為自己的愛寵買單。而現在,奢侈品公司也嗅到了龐大的寵物消費市場散發出來的誘人氣息。上周,某奢侈品牌推出了品牌首個寵物生活方式系列,全新的產品包含了食碗、喂食墊、項圈、挽具、牽引繩、服飾、迷你寵物床和旅行包等全面而豐富的類型,為寵物們提供極盡奢華優雅的時尚扮相,也成功地在寵物及時尚界掀起了話題熱議。(21世紀經濟報道)
寵物經濟作為最具成長性的細分商品市場,想象空間巨大。根據測算,2020年我國城鎮寵物市場規模已接近三千億元,到2023年規模將達到4456億元。面對這一巨大的利益蛋糕,各方都想分一杯羹。而最近,一些奢侈品大牌也是蠢蠢欲動,急急入場布局,其所推出一套“養寵裝備”定價逼近上萬,重新定義“寵物生活方式”的野心不言自明。
寵物用具,生產制作找下游代工毫無技術難度,相當于是零門檻。這意味著,就算是毫不相關的“外行”跨界入局,也是很容易起步的。諸如寵物衣服、攜帶包、碗具、水壺、牽引繩等等,都屬于是“小商品”,原本是低區分度、低附加值的。與之相較,在狗糧、貓糧等寵物食品領域,一些專業廠商經營良久、擁躉甚多,據信其配方有科學獨到之處,故而還是建立起了一定的“護城河”的。此番,奢侈品品牌選擇從“用具小商品”切入寵物經濟賽道,顯然是想利用其原有的消費者基礎,來復制品牌溢價,開拓新的業績增長點。
我們知道,奢侈品消費與生俱來帶有炫耀性,是自我身份認同的符號,是階層分類的標簽之一。奢侈品大牌推出養寵用品,顯然也是為了迎合這種心理和消費需要。我們知道,以往那些專業的寵物品牌,盡管也賣得很貴,但品牌認知度并不高,特別是不養寵物的大眾,更是無從知曉。如此這般,寵物主人未免有錦衣夜行之感。而使用那些奢侈品大牌養寵用品,就直截了當得多了,就不怕別人認不出了。你情我愿,各取所需,這門生意大概率是走得通的。
所謂奢侈品消費,近年來的一大趨勢就是,富人拼命想“拉開差距”,平民費勁“追趕看齊”。奢侈品的中產化、標配化的大背景下,諸如“奢侈品養寵用品”之類,可說是高支付能力人群的又一次發力,這一次,其他人還跟不跟?養寵原本是一件療愈心靈的事情,若是又稱為攀比的對象,注定要不堪其累了。